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20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包括底座,底座一侧安装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一侧设有移动板,移动板与第一丝杆相邻一侧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第一丝杆呈螺纹连接,移动板顶部连接有转盘,转盘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齿轮,底座顶部连接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转动座内部设有第二丝杆,转动座顶端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底端的中间位置与第二丝杆呈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架远离转动座一侧下方设有第二连接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底座、移动板、转动座、第一连接架以及第二连接架等,使得该座椅采取旋转和升降等手段,促使座椅的座位部分能够延伸至车辆的外侧,便于行动不便的乘客上车。的乘客上车。的乘客上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汽车座椅的
,具体为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座椅是消费者非常重视的零部件之一。
[0003]根据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1777161U)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垫和设置在座椅垫旁侧的扶手,扶手上设置有可调节扶手倾斜角度的手轮和丝杆,座椅垫下设有气囊和气泵,气囊和气泵管路连接,扶手外侧面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气泵电路连接。本技术所采用的扶手除了具备调节自身角度的功能外,还通过在扶手上设置控制开关的方式,来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达到方便调节座椅高度的目的,操作简便省力,解决了现有座椅调整操作不便的问题,提高了驾驶人员的操作舒适感。
[0004]目前,在家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行动不便的乘客需要在多个陪护人的辅助下上车,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需要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一侧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第一丝杆相邻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套设于第一丝杆的外部并与第一丝杆呈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一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部靠近转盘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一端连接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座的底端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转动座内部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丝杆,且所述转动座的顶端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底端的中间位置套设于第二丝杆的外部并与第二丝杆呈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远离转动座一侧的下方设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端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架外部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架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与安装座相邻一侧的中间位置铰接有传动轴,所述转动座的内底壁上靠近第二丝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齿条,所述安装座的内顶壁上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传动轴靠近第一连接架的一端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传动轴靠近安装座的一端通过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移动板的底端与底座呈滑动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使得移动板在底座上前后移动。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部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丝杆11,所述第一丝杆11的一侧设有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与第一丝杆11相邻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套设于第一丝杆11的外部并与第一丝杆11呈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顶部一端连接有转盘22,所述转盘2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的底部靠近转盘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3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端连接有弧形齿条12,所述弧形齿条12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座3的底端并与第一齿轮32相啮合,所述转动座3内部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丝杆31,且所述转动座3的顶端远离移动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架4,所述第一连接架4底端的中间位置套设于第二丝杆31的外部并与第二丝杆31呈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4远离转动座3一侧的下方设有第二连接架5,所述第二连接架5的顶端设有安装座6,所述第一连接架4外部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臂41与第二连接架5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架4与安装座6相邻一侧的中间位置铰接有传动轴43,所述转动座3的内底壁上靠近第二丝杆3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齿条33,所述安装座6的内顶壁上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齿条61,所述传动轴43靠近第一连接架4的一端通过第二齿轮431与第一齿条33相啮合,所述传动轴43靠近安装座6的一端通过第三齿轮432与第二齿条61相啮合,
[0026]请参照附图1、2和4所示,所述第一丝杆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移动板2的底端与底座1呈滑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第一丝杆11转动,使得移动板2在底座1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一丝杆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移动板2的底端与底座1呈滑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第一丝杆11转动,使得移动板2在底座1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二丝杆31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连接架4的底部两端与转动座3的顶部两端呈滑动连接,通过第三电机,可以带动第一连接架4在转动座3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架4的内部两侧对称铰接有第二连接臂42,每个所述第二连接臂42远离第一连接架4的一端均与第二连接架5铰接,通过第二连接臂42,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架4与第二连接架5之间连接得更加稳定,所述安装座6的底部两端与第二连接架5呈滑动连接,通过安装座6的底部两端与第二连接架5呈滑动连接,可以使得安装座6受到推力时能够稳定移动,所述底座1和安装座6的顶端均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通过螺纹通孔,可以将底座1固定于汽车上,同时可以将座位固定于安装座6上。
[0027]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8]首先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杆11转动,使得移动板2向汽车的正前方移动,随后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通过第一齿轮32与弧形齿条12相啮合,使得转动座3向车门一侧转动,而后通过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二丝杆31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架4向车门外侧移动,与此同时在传动轴43的推动下第二连接架5向第一连接架4的侧下方移动,并且通过第二齿轮431与第一齿条33箱啮合,第三齿轮432与第二齿条61箱啮合,使得传动轴43在推动第二连接架5的同时,安装座6继续向车门外延伸,最后当行动不便的乘客坐上后,依次启动第三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一电机,在第三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一电机的反向转动下该
升降座椅载着乘客返回至车厢的内部。
[0029]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丝杆(11),所述第一丝杆(11)的一侧设有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与第一丝杆(11)相邻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套设于第一丝杆(11)的外部并与第一丝杆(11)呈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顶部一端连接有转盘(22),所述转盘(2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的底部靠近转盘(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3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端连接有弧形齿条(12),所述弧形齿条(12)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座(3)的底端并与第一齿轮(32)相啮合,所述转动座(3)内部的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丝杆(31),且所述转动座(3)的顶端远离移动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架(4),所述第一连接架(4)底端的中间位置套设于第二丝杆(31)的外部并与第二丝杆(31)呈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4)远离转动座(3)一侧的下方设有第二连接架(5),所述第二连接架(5)的顶端设有安装座(6),所述第一连接架(4)外部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臂(41)与第二连接架(5)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架(4)与安装座(6)相邻一侧的中间位置铰接有传动轴(43),所述转动座(3)的内底壁上靠近第二丝杆(3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亚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明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