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87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养殖地;步骤二:建造养殖池;步骤三:对养殖池进行修整与消毒;步骤四:培育水质;步骤五:挑选鱼种;步骤六:鱼体消毒;步骤七:将消毒后的鱼投放到养殖池中;步骤八:饲养管理;有益效果:便于能够更好的对淡水鱼进行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从而便于能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淡水鱼养殖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淡水鱼的养殖属于众多养殖业中的一种;现有在进行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足,导致无法对淡水鱼进行高密度的养殖,且无法达到高产的效果,从而使得养殖户无法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无法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0003]综上所述,如何能够高密度高产的进行淡水鱼的养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来解决如何能够高密度高产的进行淡水鱼的养殖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选择养殖地;挑选可建造面积为5到6亩养殖池的养殖地,养殖地要满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以及远离污染的要求;
[0008]步骤二:建造养殖池;开挖深度为3到4米的养殖池;
[0009]步骤三:对养殖池进行修整与消毒;修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质,并在池底铺设沙壤土,然后通过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0010]步骤四:培育水质;消毒完成后,待养殖池内毒性消失,在放养前7到10天,投放基肥并注水,进行水质的培育;
[0011]步骤五:挑选鱼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挑选规格整齐、健康且品质良好的草鱼、鲢鱼以及鲫鱼,同时确保草鱼体重在0.25公斤左右,鲢鱼体长在12到18厘米之间,鲫鱼体长在12到14厘米之间,同时三种鱼的总量保证在每亩2000尾左右;
[0012]步骤六:鱼体消毒;在消毒装置内配置消毒液体,使用敌百虫药液按100公斤水加90%晶体敌百虫50克的用药量配置,然后将适量的鱼体放置在消毒装置中浸洗5到15分钟;
[0013]步骤七:将消毒后的鱼投放到养殖池中;
[0014]步骤八:饲养管理:
[0015]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
[0016]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0017]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0018]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根据情况,10到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0019]作为优选,在步骤四中池水深度应在1.5到2米之间。
[0020]作为优选,在步骤五中草鱼与鲢鱼以及鲫鱼的占有量分别为50%、35%、15%。
[0021]作为优选,在步骤六中,消毒装置包括消毒仓与滤水仓,所述消毒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框体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轴,且所述搅拌轴的顶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框体的一侧边对称安装有固定连接杆,且所述固定连接杆远离所述框体的一端均与所述消毒仓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消毒仓的外侧边安装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的下方安装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的下方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消毒仓的底端中部安装有电磁阀门,所述滤水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电磁阀门的底部安装有罩体,且所述罩体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且所述罩体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边均贯穿开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滤水仓远离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边安装有出鱼管,且所述出鱼管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滤水仓远离所述出鱼管的一侧边底端开设有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的外侧边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滤水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滤水仓之间对称安装压力传感器。
[0022]作为优选,所述框体由内部钢丝格栅网与外部橡胶格栅网构成。
[0023]作为优选,所述消毒仓的内部底端两侧边均安装有倾斜块。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5]1、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能够在进行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确保能够更好的对淡水鱼进行高密度的养殖,且能够达到高产的效果,从而使得养殖户能够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框图;
[002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步骤六中消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消毒仓;2、滤水仓;3、框体;4、电机;5、搅拌轴;6、固定连接杆;7、控制器;8、定时器;9、报警器;10、电磁阀门;11、罩体;12、连接管;13、漏水孔;14、出鱼管;15、排水口;16、排水阀;17、支撑座;18、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34]S001:选择养殖地;挑选可建造面积为5到6亩养殖池的养殖地,养殖地要满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以及远离污染的要求;
[0035]S002:建造养殖池;开挖深度为3到4米的养殖池;
[0036]S003:对养殖池进行修整与消毒;修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质,并在池底铺设沙壤土,然后通过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0037]S004:培育水质;消毒完成后,待养殖池内毒性消失,在放养前7到10天,投放基肥并注水,池水深度应在1.5到2米之间,进行水质的培育;
[0038]S005:挑选鱼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挑选规格整齐、健康且品质良好的草鱼、鲢鱼以及鲫鱼,同时确保草鱼体重在0.25公斤左右,鲢鱼体长在12到18厘米之间,鲫鱼体长在12到14厘米之间,同时三种鱼的总量保证在每亩2000尾左右,其中草鱼与鲢鱼以及鲫鱼的占有量分别为50%、35%、15%;
[0039]S006:鱼体消毒;在消毒装置内配置消毒液体,使用敌百虫药液按100公斤水加90%晶体敌百虫50克的用药量配置,然后将适量的鱼体放置在消毒装置中浸洗5到15分钟;
[0040]S007:将消毒后的鱼投放到养殖池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养殖地;挑选可建造面积为5到6亩养殖池的养殖地,养殖地要满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以及远离污染的要求;步骤二:建造养殖池;开挖深度为3到4米的养殖池;步骤三:对养殖池进行修整与消毒;修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质,并在池底铺设沙壤土,然后通过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步骤四:培育水质;消毒完成后,待养殖池内毒性消失,在放养前7到10天,投放基肥并注水,进行水质的培育;步骤五:挑选鱼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挑选规格整齐、健康且品质良好的草鱼、鲢鱼以及鲫鱼,同时确保草鱼体重在0.25公斤左右,鲢鱼体长在12到18厘米之间,鲫鱼体长在12到14厘米之间,同时三种鱼的总量保证在每亩2000尾左右;步骤六:鱼体消毒;在消毒装置内配置消毒液体,使用敌百虫药液按100公斤水加90%晶体敌百虫50克的用药量配置,然后将适量的鱼体放置在消毒装置中浸洗5到15分钟;步骤七:将消毒后的鱼投放到养殖池中;步骤八:饲养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根据情况,10到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池水深度应在1.5到2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蜀忠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津鑫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