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875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其先进行主桁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再进行联结系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所述主桁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和所述联结系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均是以主桁连接方向为杆件的长度方向,并以该长度方向作为杆件的纵向基准线,在过原点与杆件的纵向基准线相垂直的基准线处做一条与纵向基准线相互垂直的直线作为横向基准线,以纵向基准线和横向基准线建立平面坐标系,交点为坐标原点,然后以主桁连接方向的角度为依据,三维放样后,确定出主桁连接方向的测量点的坐标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合理、简单,能保证空间多维角度制造精度,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施工目标顺利实现。确保施工目标顺利实现。确保施工目标顺利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维角度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倾式提篮拱桥是拱桥结构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于铁路桥梁工程项目,上承式内倾式提篮拱桥相较于平行拱肋结构具有较大的面外稳定性和宽跨比,内倾式提篮拱桥的拱肋向桥梁中心轴线倾斜,极大减轻桥梁的自重,却通过改变拱结构的受力模式而获得更大的横向稳定性。由于拱肋结构向桥梁中心轴线倾斜,在拱肋弦杆整体节点部位形成多个方向的连接角度,给弦杆的制造及安装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弦杆制造时整体节点部位多维连接角度的精度控制是弦杆制造的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构思合理、简单,能保证空间多维角度制造精度,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施工目标顺利实现的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的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是先进行主桁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再进行联结系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进行主桁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再进行联结系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所述主桁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和所述联结系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均是以主桁连接方向为杆件的长度方向,并以该长度方向作为杆件的纵向基准线,在过原点与杆件的纵向基准线相垂直的基准线处做一条与纵向基准线相互垂直的直线作为横向基准线,以纵向基准线和横向基准线建立平面坐标系,交点为坐标原点,然后以主桁连接方向的角度为依据,三维放样后,确定出主桁连接方向的测量点的坐标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连接方向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方向、第二连接方向、第三连接方向、第四连接方向和第五连接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方向是指边跨侧主桁弦杆与主桁弦杆之间的连接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方向是指跨中侧主桁弦杆与主桁弦杆之间的连接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方向是指主桁弦杆与拱上立柱之间的连接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方向是指主桁弦杆与斜腹杆之间的连接方向,所述第五连接方向是指主桁弦杆与竖腹杆之间的连接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倾式提篮拱桥空间多维角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连接方向等角度转化的具体过程为:以所述第一连接方向为杆件的长度方向,以所述第一连接方向作为杆件的纵向基准线,在过原点O点与杆件的纵向基准线相垂直的基准线处做一条与纵向基准线相互垂直的直线作为横向基准线,以纵向基准线和横向基准线建立平面坐标系,纵向基准线和横向基准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第三连接方向与横向基准线的夹角α1、第二连接方向与横向基准线的夹角α2、第四连接方向与纵向基准线的夹角α3、第五连接方向与横向基准线的夹角α4为依据,利用CAD制图软件放样,确定出所述第二连接方向、所述第三连接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方向和所述第五连接方向的测量点的坐标值:所述第一连接方向位置处孔群中心线与孔群最外侧一排孔中心线的交点为第一测量点,所述第二连接方向位置处孔群中心线与孔群最外侧一排孔中心线的交点为第二测量点,所述第三连接方向位置处孔群中心线与孔群最外侧一排孔中心线的交点为第三测量点,所述第四连接方向位置处孔群中心线与孔群最外侧一排孔中心线的交点为第四测量点,所述第五连接方向位置处孔群中心线与孔群最外侧一排孔中心线的交点为第五测量点;所述第一测量点的坐标为(X1,Y1)、所述第二测量点的坐标为(X2,Y2)、所述第三测量点的坐标为(X3,Y3)、所述第四测量点的坐标为(X4,Y4)、所述第五测量点的坐标为(X5,Y5);根据三角形原理,得出各测点的坐标值作为实际操作的数据:X1=-L1,Y1=0(L1为所述第一测量点至原点O的距离);X2=L2sinα2,Y2=L2cosα2,L2为所述第二测量点至原点O的距离;X3=L3sinα1,Y3=L3cosα1,L3为所述第三测量点至原点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祖王志翔刘婷婷金纯化苏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