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858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09
一种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可识别出充电线缆是否适用于快速充电,提升了识别结果的准确度。充电线缆包括线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电源引脚、第一辅助配置引脚、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和设有识别电路的套件;识别电路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和IC芯片,IC芯片保存有用于指示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预设指示信息;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引脚,第二端连接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引脚,第二端连接第二辅助配置引脚;IC芯片的信号引脚连接第二辅助配置引脚,电源引脚连接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或第一电源引脚。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或第一电源引脚。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或第一电源引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户要求电子设备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快速充电功能已成为大多数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基本需求。
[0003]其中,电子设备(如手机或智能手表等)通过充电线缆连接至供电设备(如电源适配器或笔记本电脑等其他设备)后,电子设备可与供电设备交互,协商供电设备为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的大小。其中,供电设备可以以高电压或大电流的方式为电子设备快速充电。
[0004]但是,即使供电设备与电子设备协商好可进行快速充电;然而并不是所有充电线缆都适用于快速充电。例如,一些充电线缆可以适用于进行快速充电;但是,还有一些充电线缆可能会因为线阻较大,并不适用于采用大电流方式为电子设备快速充电。如果电子设备通过这种充电线缆连接至供电设备,且供电设备以大电流的方式为电子设备快速充电,则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可识别出充电线缆是否适用于快速充电,并且可提升识别结果的准确度。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线缆,该充电线缆包括:线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电源引脚,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电源引脚。其中,第一电源引脚通过线材连接第二电源引脚。
[0007]上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辅助配置引脚、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和套件。该套件中设有识别电路。该识别电路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和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芯片,该IC芯片中保存有预设指示信息,该预设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
[0008]其中,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引脚,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辅助配置引脚。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引脚,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辅助配置引脚。第二辅助配置引脚还连接IC芯片的信号引脚。
[0009]在一种设计中,上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连接IC芯片的电源引脚,用于为IC芯片供电。在另一种设计中,上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IC芯片的电源引脚,用于为IC芯片供电。
[0010]上述IC芯片,用于从信号引脚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发现请求,该发现请求用于获取预设指示信息;响应于发现请求,通过信号引脚向电子设备发送发现确认消息,该发现确认消息中包括上述预设指示信息。
[00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的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
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是配置在充电线缆中的双上拉电阻,用于支持电子设备通过充电线缆是否配置有双上拉电阻,判断该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
[0012]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线缆,无论该充电线缆是否支持PD协议,该充电线缆都可以支持手机以双重判定的方式,确定该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该双重判定可以包括:(1)双上拉判定;(2)指示信息判定。其中,(1)双上拉判定是指:电子设备可判断充电线缆中是否配置有双上拉电阻。(2)指示信息判定是指:电子设备可读取IC芯片中保存的预设指示信息,根据该预设指示信息判断充电线缆中是否支持快速充电。如果充电线缆配置有双上拉电阻,且上述预设指示信息指示充电线缆支持快速充电,电子设备则可以识别出该充电线缆支持快速充电。
[0013]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适用于对所有支持或者不支持PD协议的充电线缆(如Type-C充电线缆)进行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判断。换言之,本方案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充电线缆(如Type-C充电线缆)。
[0014]并且,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不需要在充电线缆、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如Type-C接口或Type-A接口)增加新的引脚;即不需要为充电线缆、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额外定制非标准的充电接口,便可以实现对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判断。
[0015]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线缆可支持通过上述双重判定,以识别该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这样,可以提升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接器是Type-C连接器。上述第一电源引脚是VBUS引脚,上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和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均为配置通道(configuration channel,CC)引脚。
[0017]具体的,上述第一连接器可以包括连接器主体和套件。该连接器主体是Type-C连接器主体。该Type-C连接器主体包括第一VBUS引脚、第一CC引脚和第二CC引脚。
[0018]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可能会因为充电线缆的电源引脚或者辅助配置引脚(如第二辅助配置引脚或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输入较大电压(如几百伏V),而导致IC芯片因为该较大电压而被击穿。为了保护IC芯片,上述识别电路还可以包括:防护电路。该防护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
[0019]其中,上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具备以下特性:当该稳压二极管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如负极向正极输入的电压值大于该稳压二极管的预设电压阈值)时,该稳压二极管可以被瞬时反向击穿(称为雪崩击穿)。此时,该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阻的阻值降低到很小的数值,相当于导线的阻值。但是,无论该稳压二极管是否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该稳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不变。
[0020]假设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连接IC芯片的电源引脚。在这种设计中,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辅助配置引脚,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辅助配置引脚,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基于第一稳压二极管在识别电路中的上述连接方式,当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输入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阈值的电压时,第一稳压二极管可以被瞬时反向击穿。由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因此,第一辅助配置引脚上的电压则可以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被泄放。基于第二稳压二极管在识别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当第二辅助配置引脚输入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阈值的电压时,第二稳压二极管可以被瞬时反向击穿。由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因此,第二辅助配置引脚上的电压则可以通过第
二稳压二极管被泄放。
[0021]综上所述,即使第一连接器的第一辅助配置引脚和第二辅助配置引脚输入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阈值的电压,该电压也可以通过稳压二极管被泄放,不会击穿IC芯片。如此,则可以保证IC芯片可以正常工作,延长IC芯片的使用寿命。
[0022]假设VBUS引脚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在这种设计中,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VBUS引脚,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辅助配置引脚,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基于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在识别电路中的上述连接方式,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保护IC芯片不被击穿的原理,可参考上述相关描述,这里不予赘述。
[0023]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缆包括:线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线材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辅助配置引脚、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和套件,所述套件中设有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和集成电路IC芯片;其中,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配置引脚;所述第二辅助配置引脚还连接所述IC芯片的信号引脚;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或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用于为所述IC芯片供电;所述IC芯片中保存有预设指示信息;所述IC芯片,用于从所述信号引脚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发现请求,所述发现请求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指示信息;响应于所述发现请求,通过所述信号引脚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发现确认消息,所述发现确认消息中包括所述预设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是Type-C连接器,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是VBUS引脚,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和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均为配置通道CC引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识别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配置引脚,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电路还包括: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具体包括: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通过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所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IC芯片的工作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识别电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配置引脚,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电路还包括: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通过所
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引脚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IC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IC芯片的工作电压。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和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均为瞬态二极管TVS。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现确认消息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充电线缆进行鉴权认证的鉴权信息;其中,所述鉴权信息包括所述充电线缆的制造商代码、认证代码、产品标识、产品编码、硬件版本信息和固件版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制造商代码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制造商或厂商;所述认证代码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经过所述制造商或厂商的认证,所述制造商或厂商为经过认证的充电线缆设置固定的认证代码;所述产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型号;所述产品编码是所述充电线缆在所述产品标识所指示的型号中的编码;所述硬件版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硬件版本;所述固件版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软件版本。9.一种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第一辅助配置引脚和第二辅助配置引脚;所述方法包括:在充电线缆的第一连接器插入所述充电接口时,所述电子设备识别所述充电线缆是否配置有双上拉电阻;其中,所述充电线缆的第二连接器连接供电设备;若确定所述充电线缆配置有所述双上拉电阻,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发出第一发现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用于从所述充电线缆获取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预设指示信息;若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且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中的预设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支持快速充电,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交互,请求所述供电设备以大电流的方式为所述电子设备快速充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是Type-C接口,所述第一辅助配置引脚和所述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均为配置通道CC引脚。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辅助配置引脚发出第二发现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发现请求用于从所述充电线缆获取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预设指示信息;若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二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且所述第二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中的预设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支持快速充电,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交互,请求所述供电设备以大电流的方式为所述电子设备快速充电。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或者所述第二发现请求的发现确认消息中的预设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充电线缆不支持快速充电,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交互,请求所述供电设备按照常规充电电流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其中,所述常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电子设备所支持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且所述常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充电线缆所支持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确定所述充电线缆未配置所述双上拉电阻,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交互,请求所述供电设备按照常规充电电流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其中,所述常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电子设备所支持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且所述常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充电线缆所支持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现请求包括:消息头字段、命令类型字段和命令字段;其中,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消息头字段中包括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消息标识,不同发现请求的消息标识不同;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命令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消息类型为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命令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发现请求的用途为获取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预设指示信息。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现确认消息包括:消息头字段、命令类型字段、命令字段和电流字段;其中,所述发现确认消息的消息头字段中包括所述发现确认消息的消息标识,不同发现确认消息的消息标识不同;所述命令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发现确认消息的消息类型为确认消息;所述命令字段用于指示所述发现确认消息的用途为传输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预设指示信息;所述电流字段包括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的预设指示信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字段中的预设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充电线缆所支持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其中,所述预设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支持快速充电,具体包括:所述预设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至少一个电流值大于预设电流阈值。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字段中的预设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标志位或者第二标志位,所述第一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支持快速充电,所述第二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不支持快速充电。18.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现确认消息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充电线缆进行鉴权认证的鉴权信息;其中,所述鉴权信息包括所述充电线缆的制造商代码、认证代码、产品标识、产品编码、硬件版本信息和固件版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制造商代码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制造商或厂商;所述认证代码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是否经过所述制造商或厂商的认证,所述制造商或厂商为经过认证的充电线缆设置固定的认证代码;所述产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型号;所述产品编码是所述充电线缆在所述产品标识所指示的型号中的编码;所述硬件版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充电线缆的硬件版本;所述固件版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周晓峰王万星索安达杰孙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