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27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副车架,包括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所述车架上壳体向下设有上壳体翻边,所述车架下壳体向上设有下壳体翻边,所述上壳体翻边与所述下壳体翻边相互匹配并对接,所述车架上壳体和所述车架下壳体相互扣合并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箱式副车架,对副车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并采用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扣合的方式形成空心框架结构,降低重量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重量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重量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副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具体涉及一种箱式副车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其所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汽车协会的数据,对于一辆1300kg的轿车,若重量减轻10%,其燃油消耗可降低8%,因此汽车的轻量化应用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减少排放的主要手段;
[0003]而传统的钢制副车架一般采用钢板冲压焊接的方式组装,其重量相对笨重,不利于汽车的底盘轻量化,特别是对于高端车型的副车架,其结构相对复杂,零件数量较多,焊接工艺复杂,产品重量也较重,为此我们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的副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箱式副车架,有助于降低重量,简化结构,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箱式副车架,其关键在于,包括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所述车架上壳体向下设有上壳体翻边,所述车架下壳体向上设有下壳体翻边,所述上壳体翻边与所述下壳体翻边相互匹配并对接,所述车架上壳体和所述车架下壳体相互扣合并连接。
[0007]采用以上方案的效果:对副车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并采用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扣合的方式形成空心框架结构,降低重量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8]所述车架上壳体上贯穿有若干上固定孔,所述车架下壳体上贯穿有若干下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与所述下固定孔一一对应,所述上固定孔与对应的所述下固定孔接通并穿设有连接螺栓。
[0009]所述车架上壳体与所述车架下壳体的翻边边缘相互贴合,所述车架上壳体与所述车架下壳体的翻边贴合处通过结构胶连接。
[0010]所述车架上壳体包括上车架本体、上纵梁和两个上横梁,所述上车架本体呈环形框体结构,所述上纵梁位于所述上车架本体的框体内侧,所述上纵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车架本体上;
[0011]两个所述上横梁均位于所述上纵梁的同一侧,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纵梁的中部,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架本体上,两个所述上横梁对称设置。
[0012]所述车架下壳体包括下车架本体、下纵梁和两个下横梁,所述下车架本体呈环形框体结构,所述下纵梁位于所述下车架本体的框体内侧,所述下纵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下车架本体上;
[0013]两个所述下横梁均位于所述下纵梁的同一侧,所述下横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纵梁的中部,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车架本体上,两个所述下横梁对称设置。
[0014]所述上车架本体与所述下车架本体相互对应并扣合形成车架本体,所述上纵梁与
所述下纵梁相互对应并扣合形成纵梁,两个所述上横梁与两个所述下横梁一一对应,所述上横梁与对应的所述下横梁相互扣合形成横梁;
[0015]所述纵梁将所述车架本体的内侧区域分为电机安装区域和电器安装区域。
[0016]两个所述横梁将所述电器安装区域分为两个预留区域和电器零部件安装区域,所述电器零部件安装区域位于两个所述预留区域之间,所述横梁弧形弯曲,两个所述横梁的内弧面正对设置。
[0017]所述车架上壳体向下还设有若干上加强板,所有所述上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上壳体翻边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下壳体向上还设有若干下加强板,所有所述下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下壳体翻边固定连接;
[0018]所述车架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翻边和所述上加强板一体成型,所述车架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翻边和所述下加强板一体成型。
[0019]所述车架本体、所述纵梁、所述横梁、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均为镁合金材料。
[0020]有益效果:本技术对副车架的结构进行简化,并采用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扣合的方式形成空心框架结构,降低重量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4]图4为车架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车架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箱式副车架,其主要包括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所述车架上壳体向下设有上壳体翻边,所述车架下壳体向上设有下壳体翻边,所述上壳体翻边与所述下壳体翻边相互匹配并对接,所述车架上壳体和所述车架下壳体相互扣合并连接。
[0028]其中:
[0029]所述车架上壳体上贯穿有若干上固定孔,所述车架下壳体上贯穿有若干下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与所述下固定孔一一对应,所述上固定孔与对应的所述下固定孔接通并穿设有连接螺栓。
[0030]所述车架上壳体与所述车架下壳体的翻边边缘相互贴合,所述车架上壳体与所述车架下壳体的翻边贴合处通过结构胶连接。
[0031]所述车架上壳体包括上车架本体1、上纵梁2和两个上横梁3,所述上车架本体1呈环形框体结构,所述上纵梁2位于所述上车架本体1的框体内侧,所述上纵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车架本体1上;
[0032]两个所述上横梁3均位于所述上纵梁2的同一侧,所述上横梁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纵梁2的中部,所述上横梁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架本体1上,两个所述上横梁3对称
设置。
[0033]所述车架下壳体包括下车架本体4、下纵梁5和两个下横梁6,所述下车架本体4呈环形框体结构,所述下纵梁5位于所述下车架本体4的框体内侧,所述下纵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下车架本体4上;
[0034]两个所述下横梁6均位于所述下纵梁5的同一侧,所述下横梁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纵梁5的中部,所述下横梁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车架本体4上,两个所述下横梁6对称设置。
[0035]所述上车架本体1与所述下车架本体4相互对应并扣合形成车架本体,所述上纵梁2与所述下纵梁5相互对应并扣合形成纵梁,两个所述上横梁3与两个所述下横梁6一一对应,所述上横梁3与对应的所述下横梁6相互扣合形成横梁;
[0036]所述纵梁将所述车架本体的内侧区域分为电机安装区域和电器安装区域。
[0037]两个所述横梁将所述电器安装区域分为两个预留区域和电器零部件安装区域,所述电器零部件安装区域位于两个所述预留区域之间,所述横梁弧形弯曲,两个所述横梁的内弧面正对设置。
[0038]所述车架上壳体向下还设有若干上加强板,所有所述上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上壳体翻边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下壳体向上还设有若干下加强板,所有所述下加强板与对应的所述下壳体翻边固定连接;
[0039]所述车架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翻边和所述上加强板一体成型,所述车架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翻边和所述下加强板一体成型。
[0040]所述车架本体、所述纵梁、所述横梁、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均为镁合金材料。
[004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上壳体和车架下壳体,所述车架上壳体向下设有上壳体翻边,所述车架下壳体向上设有下壳体翻边,所述上壳体翻边与所述下壳体翻边相互匹配并对接,所述车架上壳体和所述车架下壳体相互扣合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壳体上贯穿有若干上固定孔,所述车架下壳体上贯穿有若干下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与所述下固定孔一一对应,所述上固定孔与对应的所述下固定孔接通并穿设有连接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壳体与所述车架下壳体的翻边边缘相互贴合,所述车架上壳体与所述车架下壳体的翻边贴合处通过结构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壳体包括上车架本体(1)、上纵梁(2)和两个上横梁(3),所述上车架本体(1)呈环形框体结构,所述上纵梁(2)位于所述上车架本体(1)的框体内侧,所述上纵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车架本体(1)上;两个所述上横梁(3)均位于所述上纵梁(2)的同一侧,所述上横梁(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纵梁(2)的中部,所述上横梁(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车架本体(1)上,两个所述上横梁(3)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下壳体包括下车架本体(4)、下纵梁(5)和两个下横梁(6),所述下车架本体(4)呈环形框体结构,所述下纵梁(5)位于所述下车架本体(4)的框体内侧,所述下纵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鹏任位杨雷冯斯孟艳茹李清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