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822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罐、一体化污水处理罐;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置竖向的两个隔挡以将罐体分为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及第三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底部设置曝气装置,于所述第二罐体中心轴处设置中心布水管,所述中心布水管输入端经管道与第一罐体相连通,并于所述中心布水管顶端设置通气孔,所述第二罐体内还设置气提回流装置;所述第三罐体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清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获得的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氨氮及COD的速度快、效率高,且通过控制回流量可使出水水质更稳定,处理同时全程无需动力输送,能够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能够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能够满足出水水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村生活水项目处理一般采用“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工艺,即生物接触氧化工艺(A/O工艺),在实际运行中发现这种工艺存在着运行不稳定,主要是生物菌群不容易培养,受水量、温度影响较大,且回流需要靠泵的动力提升才能实现,且污泥产量大,污泥驯化周期不稳定。同时,采用A/O工艺处理污水时,虽然对氨氮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是COD及氨氮的去除能力有限,出水水质低,在(GB18918

2002)一级B标准以下,具有负荷高、噪音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该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氨氮及COD的速度快、效率高,且通过控制回流量可使出水水质更稳定,处理同时全程无需动力输送,能够满足出水水质要求。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对废水进行处理,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罐、一体化污水处理罐,所述化粪罐经管道与生活污水源相连;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置竖向的两个隔挡以将罐体分为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及第三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底部设置曝气装置,所述第二罐体内中部设置斜管,于所述第二罐体中心轴处设置中心布水管,所述中心布水管输入端经管道与第一罐体相连通,并于所述中心布水管顶端设置通气孔,所述第二罐体内还设置气提回流装置;所述第三罐体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清水泵,所述清水泵输出端连接延伸至罐体外部的出水管。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路及位于曝气管路上设置的多个曝气头,所述曝气管路经管道与罐体外设置的鼓风机相连。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位于第二罐体内垂直于液面的升流管,所述升流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上端连接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延伸至第一罐体内;于所述升流管靠近其底部处一侧连接供气管,所述供气管垂直于液面延伸至罐体外部、并与置于罐体外的气泵相连。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供气管与气泵连接处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第一罐体内装填有填料,所述填料位于曝气装置的上方。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填料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板,并于填料
中部设有第二支撑板。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中心布水管与第一罐体相连通处设置截留筒。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第二罐体内底部对应中心布水管输出端处还设置反射板。
[0012]采用上述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本技术所述的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罐内同步实现了硝化和反硝化,生活污水在第一罐体内满足停留时间后溢流进入第二罐体,在第二罐体内经气提回流装置可实现污泥及消化液介质回流至第一罐体,如此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氨氮及COD的速度快、效率高,且通过控制回流量可使出水水质更稳定,同时全程无需动力输送,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出水水质要求;中心布水管上通气孔的设置,可使中心布水管内废水与第二罐体内水位压强均为大气压,如此可避免废水经中心布水管进入第二罐体时的阻力,使第一罐体内废水可顺畅流入第二罐体中,增加废水在处理时的有效水深,以提高对废水的处理能力。
[0014]本技术所述电动调节阀的设置,可用于调节供气管的开度,从而改变供气量,最终实现对回流量进行不间断量化控制的效果。
[0015]本技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设置,既可保证填料呈流化状态,又可以防止因挂膜后填料重量增加易集中沉于底部而造成填料分布不均的问题发生。
[0016]本技术所述截留筒的设置,可对第一罐体内的填料进行阻挡,防止第一罐体内填料随废水进入第二罐体中影响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0017]本技术所述反射板的设置,可使经中心布水管内进入第二罐体的废水经反射板分散开来,更好的实现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一体化污水处理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化粪罐;2

一体化污水处理罐;3

第一罐体;31

曝气装置;4

第二罐体;41

斜管;42

中心布水管;43

通气孔;44

气提回流装置;441

升流管;442

回流管;443

供气管;444

气泵;445

电动调节阀;5

第三罐体;51

清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图1所示,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罐1、一体化污水处理罐2,所述化粪罐1经管道与生活污水源相连。其中生活污水源包括厕所产生的废水、洗浴产生的废水以及厨房中洗菜洗碗产生的废水,且于厨房中洗菜洗碗废水与化粪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油污隔离井。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罐2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置竖向的两个隔挡以将罐体分为第一罐体3、第二罐体4及第三罐体5,所述第一罐体3内底部设置曝气装置31,所述曝气装置31包括曝气管路及位于曝气管路上设置的多个曝气头,所述曝气管路经管道与罐体外设置的鼓风机相连。所述第二罐体4内中部设置斜管41,于所述第
二罐体中心轴处设置中心布水管42,所述中心布水管42输入端经管道与第一罐体3相连通,所述第二罐体4内还设置气提回流装置44;所述第三罐体5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清水泵51,所述清水泵51输出端连接延伸至罐体外部的出水管。
[0023]本技术所述的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罐2内同步实现了硝化和反硝化,生活污水在第一罐体3内满足停留时间后溢流进入第二罐体4,在第二罐体4内经气提回流装置44可实现污泥及消化液介质回流至第一罐体3,如此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氨氮及COD的速度快、效率高,且通过控制回流量可使出水水质更稳定,同时全程无需动力输送,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出水水质要求。
[0024]进一步的,于所述中心布水管42顶端设置通气孔43。中心布水管42上通气孔43的设置,可使中心布水管42内废水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罐、一体化污水处理罐,所述化粪罐经管道与生活污水源相连;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置竖向的两个隔挡以将罐体分为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及第三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底部设置曝气装置,所述第二罐体内中部设置斜管,于所述第二罐体中心轴处设置中心布水管,所述中心布水管输入端经管道与第一罐体相连通,并于所述中心布水管顶端设置通气孔,所述第二罐体内还设置气提回流装置;所述第三罐体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清水泵,所述清水泵输出端连接延伸至罐体外部的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路及位于曝气管路上设置的多个曝气头,所述曝气管路经管道与罐体外设置的鼓风机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双循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位于第二罐体内垂直于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明尹淑菊张林芳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海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