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782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6
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主体上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L形的夹板,主体内开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柱,转柱经连接绳与远离其的夹板连接,转柱上开设有螺旋形的滑动槽,两个滑动槽旋向相反,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转柱之间的推进板,推进板上设有左右轴向的滑动杆,滑动杆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滑动槽内且与滑动槽滑动连接,主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按压弹性板,推动或拉动推进板,即可对引流管进行夹紧,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效率,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肿瘤科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手术后,一般需要对患者组织间的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等引导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避免影响伤口愈合,通常采用引流管的方式来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一般采用针线将引流管缝合在伤口处,此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患者在缝针以及拆线时的痛苦,而且针线缝合处也容易诱发炎症。此外,现有技术中通过粘性贴片将引流管固定的方式,使用过程中步骤繁多,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便于操作,使用时费时费力,在对引流管固定时,容易造成引流管的弯折,形成堵塞,造成引流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主体上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L形的夹板,主体内开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柱,转柱经连接绳与远离其的夹板连接,转柱上开设有螺旋形的滑动槽,两个滑动槽旋向相反,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转柱之间的推进板,推进板上设有左右轴向的滑动杆,滑动杆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滑动槽内且与滑动槽滑动连接,主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
[0005]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按压弹性板,推动或拉动推进板,即可对引流管进行夹紧,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效率,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0010]图5是本技术的后视轴测图。
[0011]图6是本技术中推进板、转柱,导向柱、滑动槽、连接绳和弹性板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1,主体1上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L形的
夹板2,主体1内开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柱3,转柱3经连接绳4与远离其的夹板2连接,转柱3上开设有螺旋形的滑动槽5,两个滑动槽5旋向相反,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转柱3之间的推进板6,推进板6上设有左右轴向的滑动杆7,滑动杆7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滑动槽5内且与滑动槽5滑动连接,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8。
[0014]为了便于夹板2的滑动,所述的主体1上设有位于夹板2后方的固定板9,主体1上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10,固定板9位于两个滑板10之间,滑板10与其对应侧的夹板2固定连接,固定板9和滑板10之间设有弹簧。
[0015]为了对滑板10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的固定板9上设有左右轴向的固定杆11,固定杆11左右两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滑板10且与滑板10滑动连接。
[0016]为了对连接绳4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的传动槽内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位于转柱3后方且上下轴向的导向柱12,连接绳4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导向柱12接触。
[0017]为了对推进板6的滑动进行限位,所述的推进板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与传动槽下侧壁接触的弹性板13。
[0018]为了更好的对本装置进行固定,所述的左侧的固定带8内表面设有魔术母贴,右侧的固定带8外表面设有可与魔术母贴粘合的魔术子贴。
[0019]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主体1后端设有软垫14。
[0020]本技术在使用时,在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时,向内侧按压两个弹性板13,使两个弹性板13与推进板6接触,向下拉动推进板6,使弹性板13移出传动槽,同时推进板6带动滑动杆7向下移动,滑动杆7经滑动槽5带动两个转柱3转动,两个转柱3转动方向相反,不再对连接绳4进行缠绕,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板10带动夹板2向两侧移动,使两个夹板2分离;
[0021]将软垫14与患者的身体贴合,使两个夹板2的中心对准患者的患处,将束带绕过患者的身体,使魔术母贴和魔术子贴相粘合,将本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身上,此时将引流管放到两个夹板2之间,向上推动推进板6,推进板6带动两个弹性板13向上移动,推进板6带动滑动杆7向上移动,滑动杆7经滑动槽5带动转柱3转动,转柱3再次对连接绳4进行缠绕,连接绳4带动两个夹板2相对移动,此时弹簧被压缩,继续向上推动推进板6,两个夹板2继续相对移动,在将弹性板13推入传动槽与传动槽的下侧壁接触时,两个夹板2相对面接触,对引流管夹紧;
[0022]在不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时,按压两个弹性板13,使两个弹性板13与推进板6接触,向下拉动推进板6,使弹性板13移出传动槽,同时推进板6带动滑动杆7向下移动,滑动杆7经滑动槽5带动两个转柱3转动,两个转柱3转动方向相反,不再对连接绳4进行缠绕,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板10带动夹板2向两侧移动,使两个夹板2分离,不再对引流管进行固定,解除魔术母贴和魔术子贴之间的粘合,将本装置从患者的身上取下即可。
[002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有的夹板、连接绳、转柱、滑动槽、滑动杆和推进板,能够对引流管进行稳定的固定,夹板的形状为L形,能够防止引流管弯折,避免造成引流管堵塞,设有的弹性板和传动槽,能够对推进板的移动进行限位,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设有的固定带、魔术子贴、魔术母贴和软垫,能够对本装置进行固定,方便患者的移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上下方向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L形的夹板(2),主体(1)内开设有传动槽,传动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柱(3),转柱(3)经连接绳(4)与远离其的夹板(2)连接,转柱(3)上开设有螺旋形的滑动槽(5),两个滑动槽(5)旋向相反,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转柱(3)之间的推进板(6),推进板(6)上设有左右轴向的滑动杆(7),滑动杆(7)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滑动槽(5)内且与滑动槽(5)滑动连接,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肿瘤术后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上设有位于夹板(2)后方的固定板(9),主体(1)上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10),固定板(9)位于两个滑板(10)之间,滑板(10)与其对应侧的夹板(2)固定连接,固定板(9)和滑板(10)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聪贾秋平丁雅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