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762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2
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易使患者创口感染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的管体,管体上端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倒L形的扩张板,两个相邻的扩张板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两个铰接连接且弧形的扩张杆,扩张杆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扩张板铰接连接,两个相邻的扩张板下端经弧口向内的遮挡块连接,遮挡块与同一侧的两个扩张杆之间设有挡布,挡布自由端与扩张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医务人员只需向下拉动滑环,就可以将患者手术创口遮挡,防止了肠道分泌物污染创口。了肠道分泌物污染创口。了肠道分泌物污染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胃肠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完成结肠或直肠肿瘤等手术切除术后,将手术后留下的结肠或直肠末端与剩余的直肠的另一端进行吻合时,通常在结肠或直肠中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现有的引流管为一端直管,该引流管在使用中,其一端处在结肠或直肠中、另一端从肛门外伸出。
[0003]但现有的这种引流管的前端与结肠或直肠的内壁之间会存在腔隙,结肠或直肠排放的分泌物会进入到引流管与直肠内壁间的腔隙中,再从肛门排出,这样会污染患者创口,不利于患者伤口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易使患者创口感染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轴向的管体,管体上端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倒L形的扩张板,两个相邻的扩张板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两个铰接连接且弧形的扩张杆,扩张杆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扩张板铰接连接,两个相邻的扩张板下端经弧口向内的遮挡块连接,遮挡块与同一侧的两个扩张杆之间设有挡布,挡布自由端与扩张板固定连接。
[0006]本技术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医务人员只需向下拉动滑环,就可以将患者手术创口遮挡,防止了肠道分泌物污染创口。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俯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俯视轴测图
[0011]图5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上下轴向的管体1,管体1上端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倒L形的扩张板2,两个相邻的扩张板2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两个铰接连接且弧形的扩张杆3,扩张杆3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扩张板2铰接连接,两个相邻的扩张板2下端经弧口向内的遮挡块4连接,遮挡块4与同一侧的两个扩张杆3之间设有挡布5,挡布5自由
端与扩张板2固定连接。
[0014]为了便于扩张板2进行摆动,所述的管体1下端同轴滑动连接有滑环6,滑环6上设有多个与扩张板2一一对应的拉绳7,拉绳7自由端与扩张板2固定连接。
[0015]为了对扩张板2进行支撑限位,所述的管体1上开设有多个与扩张板2一一对应的卡槽8,卡槽8内设有上下方向且L形的支撑杆9,扩张板2外端可与支撑杆9上端接触。
[0016]为了便于扩张板2的复位,所述的扩张板2经弹簧片10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杆9连接。
[0017]为了使扩张板2更好进行摆动,所述的支撑杆9上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限位槽11,拉绳7位于其对应侧的限位槽11内。
[0018]为了对滑环6进行限位,所述的管体1下端同轴设有弹性圈12,滑环6可位于弹性圈12下方。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将管体1放置在患者结肠内,患者创口处位于支撑杆9下方,管体1下端位于患者肛门外;
[0020]当管体1放置完毕后,医务人员手扶管体1,同时向下滑动滑环6,滑环6向下移动,同时,滑环6经拉绳7带动扩张板2向外摆动,弹簧片10受力压缩,在扩张板2向外摆动的同时,扩张板2带动两侧的扩张杆3向外摆动,扩张杆3带动其上的挡布5张开;
[0021]当扩张板2外端与支撑杆9上端接触时,此时扩张板2在支撑杆9的作用下无法向外摆动,扩张板2上端与患者结肠壁完全接触,当扩张板2无法向外摆动时,此时,挡布5处于张开状态,患者结肠创口处被遮挡;
[0022]在扩张板2向外张开的过程中,滑环6逐渐向下移动,弹性圈12逐渐与滑环6接触,并且在滑环6的作用下弹性圈12发生形变,当扩张板2无法向下移动时,滑环6上端与弹性圈12下端接触,此时滑环6被限位,医务人员松开滑环6,在弹性圈12的作用下滑环6无法向上移动,扩张板2始终处于扩张状态;
[0023]当患者痊愈后,医务人员向上滑动滑环6,使弹性圈12发生形变,解除对扩张板2的限位,在弹簧片10的作用下扩张板2向内摆动,在挡布5的作用下两个相邻的扩张杆3铰接点向内摆动,挡布5取消对患者结肠创口处的遮挡,医务人员将管体1从患者肛门处取出。
[0024]本技术中管体1可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便于将管体1放置在患者结肠内。
[0025]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医务人员只需向下拉动滑环,就可以使扩张板打开并与患者肠道内壁接触,同时挡布打开将扩张板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分泌物与患者创口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上端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倒L形的扩张板(2),两个相邻的扩张板(2)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两个铰接连接且弧形的扩张杆(3),扩张杆(3)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扩张板(2)铰接连接,两个相邻的扩张板(2)下端经弧口向内的遮挡块(4)连接,遮挡块(4)与同一侧的两个扩张杆(3)之间设有挡布(5),挡布(5)自由端与扩张板(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直肠患者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1)下端同轴滑动连接有滑环(6),滑环(6)上设有多个与扩张板(2)一一对应的拉绳(7),拉绳(7)自由端与扩张板(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梦晖吴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