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735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包括铸型,所述铸型下部侧壁连通有下浇注管道机构,上部侧壁连通有上浇注管道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直浇管道、第一横浇管道、第一竖浇管道和第一内浇管道可将铁水从铸型下部相对两侧均匀浇注进铸型,通过设置的第二直浇管道、第二横浇管道、第二竖浇管道和第二内浇管道可将铁水从铸型上部相对两侧均匀浇注进铸型,分上下两层浇注铁水,使铸型中铁水的温度场分布合理,利于铸件的补缩,减少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减少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减少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生产制造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大型球墨铸铁件生产时,浇注工艺主要采用侧面阶梯式浇注系统。因为大型球墨铸铁件高度可达3800mm,毛重可达50余吨,采用侧面阶梯浇注系统存在上部铁水温度较低,下部铁水温度较高,不利于铸件补缩,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包括铸型,所述铸型下部侧壁连通有下浇注管道机构,上部侧壁连通有上浇注管道机构。
[0006]本技术通过设计的下浇注管道和上浇注管道往铸型里分层浇注铁水,使铸型中铁水的温度场分布合理,利于铸件的补缩,减少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
[0007]具体地,所述下浇注管道机构包括第一直浇管道、第一横浇管道、第一竖浇管道、第一内浇管道,所述第一直浇管道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浇管道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横浇管道与若干所述第一竖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竖浇管道与若干第一内浇管道连通,若干所述第一内浇管道均与所述铸型下部侧壁连通;铁水被倒进第一直浇管道后,经过第一横浇管道、第一竖浇管道和第一内浇管道可从铸型下部进入铸型。
[0008]具体地,所述上浇注管道机构包括第二直浇管道、第二横浇管道、第二竖浇管道、第二内浇管道,所述第二直浇管道底端与所述第二横浇管道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横浇管道与若干所述第二竖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竖浇管道与若干第二内浇管道连通,若干所述第二内浇管道均与所述铸型上部侧壁连通;铁水被倒进第二直浇管道后,经过第二横浇管道、第二竖浇管道和第二内浇管道可从铸型上部进入铸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浇管道、所述第二直浇管道、所述第一竖浇管道和所述第二竖浇管道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浇管道和所述第二横浇管道均呈U型设置,便于将铁水从铸型相对的两侧浇注进铸型内,有利于铸型中铁水的温度场合理分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浇管道和所述第二横浇管道均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铸型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一竖浇管道和所述若干第二竖浇管道都均匀设置在所述铸型相对两侧;所述若干第一内浇管道均匀设置在所述铸型相对两侧下部,所述若干第二内浇管道均匀设置在所述铸型相对两侧上部,可以使铁水更均匀的从铸型相对的两侧进入到
铸型内,有利于铸型中铁水的温度场合理分布。
[0013]进一步地,所述铸型顶部设有冒口,有利于铸件上部进行补缩,可以形成好的补缩通道,进而减少缩孔缩松缺项的产生。
[0014]进一步地,所述铸型高度至少为380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铸型、所述第一竖浇管道、所述第一内浇管道、所述第二竖浇管道和所述第二内浇管道的四周均填充有型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直浇管道、第一横浇管道、第一竖浇管道和第一内浇管道可将铁水从铸型下部相对两侧均匀浇注进铸型,通过设置的第二直浇管道、第二横浇管道、第二竖浇管道和第二内浇管道可将铁水从铸型上部相对两侧均匀浇注进铸型,分上下两层浇注铁水,使铸型中铁水的温度场分布合理,利于铸件的补缩,减少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俯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铸型;2、第一直浇管道;3、第一横浇管道;4、第一竖浇管道;5、第一内浇管道;6、第二直浇管道;7、第二横浇管道;8、第二竖浇管道;9、第二内浇管道;1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包括铸型1,通过所述铸型1浇注出的铸件高度高3800mm,重50吨,所述铸型1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铸型1下部侧壁连通有下浇注管道机构,上部侧壁连通有上浇注管道机构。
[0022]本技术通过设计的下浇注管道和上浇注管道往铸型1里分层浇注铁水,使铸型1中铁水的温度场分布合理,利于铸件的补缩,减少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
[0023]具体地,所述下浇注管道机构包括第一直浇管道2、第一横浇管道3、第一竖浇管道4、第一内浇管道5,所述第一直浇管道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浇管道3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横浇管道3与8根所述第一竖浇管道4连通,8根所述第一竖浇管道4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根所述第一竖浇管道4均与3根第一内浇管道5连通,24根所述第一内浇管道5均沿水平方向设置,24根所述第一内浇管道5均与所述铸型1下部侧壁连通;铁水被倒进第一直浇管道2后,经过第一横浇管道3、第一竖浇管道4和第一内浇管道5可从铸型1下部进入铸型1。
[0024]具体地,所述上浇注管道机构包括第二直浇管道6、第二横浇管道7、第二竖浇管道8、第二内浇管道9,所述第二直浇管道6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底端与所述第二横浇管道7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横浇管道7与8根所述第二竖浇管道8连通,8根所述第二竖浇管道8均沿竖
直方向设置,每根所述第二竖浇管道8均与3根第二内浇管道9连通,24根所述第二内浇管道9均沿水平方向设置,24根所述第二内浇管道9均与所述铸型1上部侧壁连通;铁水被倒进第二直浇管道6后,经过第二横浇管道7、第二竖浇管道8和第二内浇管道9可从铸型1上部进入铸型1。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浇管道3和所述第二横浇管道7均呈U型设置,便于将铁水从铸型1相对的两侧浇注进铸型1内,有利于铸型1中铁水的温度场合理分布。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浇管道3和所述第二横浇管道7均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铸型1上方。
[0027]进一步地,所述8根第一竖浇管道4和所述8根第二竖浇管道8都均匀设置在所述铸型1相对两侧,其中每侧设置4根;所述24根第一内浇管道5均匀设置在所述铸型1相对两侧下部,每侧设置12根,12根分三层设置,每层设置4根,所述24根第二内浇管道9均匀设置在所述铸型1相对两侧上部,每侧设置12根,12根分三层设置,每层设置4根,可以使铁水更均匀的从铸型1相对的两侧进入到铸型1内,有利于铸型1中铁水的温度场合理分布。
[0028]进一步地,所述铸型1顶部设有冒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铸型,所述铸型下部侧壁连通有下浇注管道机构,上部侧壁连通有上浇注管道机构;所述下浇注管道机构包括第一直浇管道、第一横浇管道、第一竖浇管道、第一内浇管道,所述第一直浇管道底端与所述第一横浇管道中部连通,所述第一横浇管道与若干所述第一竖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竖浇管道与若干第一内浇管道连通,若干所述第一内浇管道均与所述铸型下部侧壁连通;所述上浇注管道机构包括第二直浇管道、第二横浇管道、第二竖浇管道、第二内浇管道,所述第二直浇管道底端与所述第二横浇管道中部连通,所述第二横浇管道与若干所述第二竖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竖浇管道与若干第二内浇管道连通,若干所述第二内浇管道均与所述铸型上部侧壁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布式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浇管道、所述第二直浇管道、所述第一竖浇管道和所述第二竖浇管道均沿竖直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型球墨铸铁件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程杨宗明侯屹邵斌吴正喜潘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重铸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