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06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所述栽植结构包括种植坑、防水植树袋、支撑基座,并且所述支撑基座使得树木根系顶部高出所述种植坑外,在树木根部与所述防水植树袋的侧壁之间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调节所述种植坑内水位的探测管,并在所述种植坑内的空腔区域填充有填埋物。这种树木保活栽植结构由PVC帆布植树袋隔水、“圆台式”土基座缓冲浇灌水、探测管补充水及自排水、外露土球透气保活等四道技术防线构成,极大的提升了树木的成活率。该栽植结构实际施工方便、速度快、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树木栽植保活
,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绿化树木的移植成活率一直是关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大部分树木而言,不耐积水,积水容易致使根系腐烂、树木死亡。尤其在一些雨水较多地区、降排水受限区域及地下水位较高区域栽植绿化树木后,树木因烂根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另外,近几年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少地区降雨量徒增,这就对园林树木的栽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树木栽植过程中采用常规的避水措施及降排水措施,不但成本大而且实施速度慢,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其包括种植坑、防水植树袋、支撑基座、探测管及填埋物。上述结构由PVC帆布植树袋隔水、“圆台式”土基座缓冲浇灌水、探测管补充水及自排水、外露土球透气保活等四道技术防线构成,极大的提升了树木的成活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所述栽植结构包括用于树木栽植开挖的种植坑,在所述种植坑的内壁紧贴覆盖有防水植树袋,并在所述防水植树袋内底面设有用于支撑树木根部抬高、且宽度小于所述种植坑内径的支撑基座,并且所述支撑基座使得树木根系顶部高出所述种植坑外,在树木根部与所述防水植树袋的侧壁之间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调节所述种植坑内水位的探测管,并在所述种植坑内的空腔区域填充有填埋物。
[0005]优选的,所述探测管底部与所述支撑基座重叠一定高度,并在所述探测管与所述支撑基座顶面齐平的位置朝向所述种植坑外侧水平贯通设置有自排水管。
[0006]优选的,所述自排水管包括与所述探测管依次连接的弧形管部和水平管部,其中水平管部内壁顶部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面齐平。
[0007]优选的,所述探测管侧壁均布有若干渗水孔,在所述探测管侧壁及底端整体包裹有防沙纱布,并在探测管顶端包裹有可拆卸的防沙纱布。
[0008]优选的,所述填埋物包括沿所述防水植树袋内底面至所述支撑基座顶面填埋的透水层、及沿所述支撑基座顶面至所述种植坑外部填埋的覆盖层。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树木栽植结构依次包括种植坑、在种植坑内置PVC帆布植树袋、坑底修筑“圆台式”支撑基座、下放树木并使得土球外露、填充蓄水粗黄沙、土球至植树袋之间置放探测管、回填粗黄沙及沙土。这种树木保活栽植结构由PVC帆布植树袋隔水、“圆台式”土基座缓冲浇灌水、探测管补充水及自排水、外露土球透气保活等四道技术防线构成,极大的提升了树木的成活率。该栽植结构实际施工方便、速度快、成本低,具有很好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树木栽植结构栽植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图1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3]参照附图1~2所示的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所述栽植结构包括用于树木(图中10所示)栽植开挖的种植坑1,在所述种植坑1的内壁紧贴覆盖有防水植树袋2。该植树袋2优选为PVC帆布植树袋,厚度为0.5mm。利用该PVC帆布植树袋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地下水及种植坑1周围土壤中水分横向流向种植坑1内。
[0014]在所述防水植树袋2内底面设有用于支撑树木根部抬高、且宽度小于所述种植坑1内径的支撑基座3,并且所述支撑基座3使得树木根系顶部高出所述种植坑1外。优选的支撑基座3为圆台式结构的土基座,该结构的支撑基座3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避免种植坑1内的蓄水造成其坍塌的风险。该支撑基座3的作用是:树木底部的根系(一般为土球10a包裹)接触放置在支撑基座3的顶面,并确保土球的顶端高出所述种植坑1外一定高度(较佳的,所述土球高出所述种植坑1的高度为10

20cm),其目的是避免在极端情况(种植坑1内因自然因素积水灌满)下,保证土球顶部仍能外漏呼吸,杜绝土球全部沉浸在积水中而坏死的情况。由于支撑基座3的宽度小于种植坑1的内径,因此可在支撑基座3与种植坑1的内壁之间进行水源储存。
[0015]在树木根部与所述防水植树袋2的侧壁之间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调节所述种植坑1内水位的探测管4。通过该探测管4可检测种植坑1内蓄水水位的高度(检测方法可选用检测尺伸入到探测管4中进行检测),以便在干旱时节通过探测管4进行水源补充、或水量过多时进行抽取,以保持种植坑1内具有稳定高度的水量,即不会因为水量过多超过支撑基座3的高度而浸泡土球中的树根,也不会因为水量过少而导致干旱。
[0016]在所述种植坑1内的空腔区域填充有填埋物。其可以将外部的水源储存一定容量在种植坑1内,并且便于树木根系的呼吸和减少种植坑1内水分的蒸发。
[0017]具体的,所述探测管4底部与所述支撑基座3重叠一定高度,并在所述探测管4与所述支撑基座3顶面齐平的位置朝向所述种植坑1外侧水平贯通设置有自排水管41。由于支撑基座3与种植坑内壁之间的空间通过填埋物进行填埋,为了在该位置处进行水量的人工补充储存,因此探测管4底部与所述支撑基座3重叠一定高度,可通过探测管4将水源储存到该位置处,以保证种植坑1内具有足够的水源,以在干旱时节能较长时间保持树木根部的湿润环境。而自排水管41的作用是:当种植坑内的自然水源或人工补充的水源超过支撑基座3的顶面时,则通过自排水管41自行排出到种植坑1外侧的土壤中,对该处土壤顶部种植的草坪等植物进行保湿作用,以保持种植坑1内具有稳定水位高度的水源,避免水源过多而将根系浸入的问题,以及解决人工抽取的难度(包括抽取量过多或过少而导致水位过低或过高)。
[0018]为了避免在通过探测管4补充水源的过程中,一部分水源通过自排水管41直接排
出到种植坑1两侧土壤中而降低补充水源效率的问题,较佳的,所述自排水管41包括与所述探测管4依次连接的弧形管部41a和水平管部41b,其中水平管部41b内壁顶部与所述支撑基座3的顶面齐平。其作用为:在通过探测管4补充水源时,水源向下流动,而不会反向向上流通到弧形管部41a中流出,能保证补充水源时,水源全部补充到种植坑1内;而当水量补充过多时,则通过弧形管部41a上升到水平管部41b中流出到种植坑1外侧的土壤中。而补充水量的多少则同样采用检测尺进行检测。
[0019]由于粗黄沙的孔隙率较大,在通过探测管4底端向种植坑中补充水源时,填埋物聚集在探测管4底部的端口处,以及填充物的阻碍,不能有效的填充在整个粗黄沙层4中,而降低种植坑1内水源的储存量,而为了使得填埋物中储存最大量的水源,所述探测管4侧壁均布有若干渗水孔42。当种植坑1内水量过少时,通过探测管4往种植坑1内补充水源,当聚集在底部的端口处时,则通过不同高度的渗水孔42向种植坑1内储存水源,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结构包括用于树木栽植开挖的种植坑(1),在所述种植坑(1)的内壁紧贴覆盖有防水植树袋(2),并在所述防水植树袋(2)内底面设有用于支撑树木根部抬高、且宽度小于所述种植坑(1)内径的支撑基座(3),并且所述支撑基座(3)使得树木根系顶部高出所述种植坑(1)外,在树木根部与所述防水植树袋(2)的侧壁之间沿周向间距设置有调节所述种植坑(1)内水位的探测管(4),并在所述种植坑(1)内的空腔区域填充有填埋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水分饱和区域树木栽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管(4)底部与所述支撑基座(3)重叠一定高度,并在所述探测管(4)与所述支撑基座(3)顶面齐平的位置朝向所述种植坑(1)外侧水平贯通设置有自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蒲恒恒田骐铭赵奇李凤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