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59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栽植土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有透气吸水层、吸湿干燥层及营养层,将绿植根系栽植埋覆在营养层中,并在栽植盆底部设有排水透气结构。营养土层具有透气性好、渗水性强的特点,同时养分丰富,能将过多水分顺利排入吸湿干燥层。吸湿干燥层能快速的将营养层过多水分传递至透气吸水层,吸湿、干燥性好。透气吸水层透气性、吸水性好,在营养土层干旱时,能顺着粗沙层空隙传递水汽,保障绿植上层土壤干旱具有一定延缓作用。本盆栽技术结构操作、取料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性;有效的避免长期浇水量过大及浇灌不规律的情况下,提高不耐水绿植的存活率,解决浇水过多情况下不耐水绿植烂根的问题。解决浇水过多情况下不耐水绿植烂根的问题。解决浇水过多情况下不耐水绿植烂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盆栽
,尤其涉及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们日益重视环境质量,绿植花卉顺利走进了千家万户、办公场所、大型商场。但是,很多人对绿植的习性不懂,在实际养护过程中,浇水过多,尤其是不耐水绿植短期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对于大部分土培绿植而言,不耐积水,尤其对于肉质根系的绿植,浇水稍多就有可能烂根,逐渐枯萎、死亡。而传统盆栽不耐水植物常常用黄土栽植或纯黄土栽植,黄土虽然渗水性好,但是容易板结、透气性差。在现有土培盆栽不耐水植物技术条件下,浇水量过大,加速了不耐水绿植的死亡。不但挫败了养花的信心,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不耐水绿植因浇水量过大而死亡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在栽植盆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有透气吸水层、吸湿干燥层及营养层,共同保持栽植土层具有均衡的透气、吸水、吸湿、干燥、及渗水特性,并同时保持为根系提供足够的营养,并且避免根系浸泡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所述盆栽结构包括在栽植盆内填充低于栽植盆边缘的栽植土层,所述栽植土层从栽植盆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有透气吸水层、吸湿干燥层及营养层,将绿植根系栽植埋覆在所述营养层中,并在栽植盆底部设有排水透气结构。
[0005]优选的,所述透气吸水层为锯末层、所述吸湿干燥层为粗沙层。
[0006]优选的,所述透气吸水层、吸湿干燥层及营养层依次占所述栽植土层的高度比为0.25:0.25:0.5。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水透气结构包括在栽植盆底部开设的排水透气孔、及在所述排水透气孔上放置的弧形支撑板。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营养土层采用园土、腐殖土、粗沙拌和而成,具有透气性好、渗水性强的特点,同时养分丰富,本土层能将过多水分顺利排入吸湿干燥层(粗沙层)。
[0010](2)吸湿干燥层为粗沙层,能快速的将营养层过多水分传递至透气吸水层(锯末层),同时具有一定的吸湿、干燥作用。
[0011](3)透气吸水层为锯末层,透气性好,同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营养土层干旱时,能顺着粗沙层空隙传递水汽,保障绿植上层土壤干旱具有一定延缓作用。
[0012]本盆栽技术结构操作、取料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性;能有效的避免浇水过多,对绿植成活率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盆栽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5]参照附图1所示的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所述盆栽结构包括在栽植盆10内填充低于栽植盆边缘(高度优选为2

5cm)的栽植土层 1,所述栽植土层1从栽植盆10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有透气吸水层11、吸湿干燥层12及营养层13,将绿植根系(图中20所示)栽植埋覆在所述营养层13中。
[0016]较佳的,所述透气吸水层11为锯末层、所述吸湿干燥层12为粗沙层。优选的,所述营养层13为园土、腐殖土及粗沙拌合而成。其中,锯末具有透气性好,同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上层栽植土壤干旱时,能顺着粗沙层空隙传递水汽,保障绿植上层土壤干旱具有一定延缓作用。粗沙层能快速的将营养层13过多水分传递至锯末层,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吸湿、干燥作用。而由园土、腐殖土及粗沙拌合而成的营养层13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并且渗水性强,同时养分丰富,本土层能将过多水分顺利排入粗沙层中,避免根系被浸泡在水中烂根的问题。
[0017]较佳的,所述透气吸水层11、吸湿干燥层12及营养层13依次占所述栽植土层1的高度比为0.25:0.25:0.5。保持栽植土层具有均衡的透气、吸水、吸湿、干燥、及渗水特性,并同时保持为根系提供足够的营养。
[0018]较佳的,所述园土层、腐殖土层及粗沙层的质量比为3:3:4。为根系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并保持其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渗水性,避免浇水过多而停留在营养层中对根系造成浸泡的问题。
[0019]在栽植盆10底部设有排水透气结构,较佳的,所述排水透气结构包括在栽植盆10底部开设的排水透气孔101、及在所述排水透气孔101上放置的弧形支撑板2。较佳的在栽植盆底部放置有托盘30,当栽植盆内浇水过多时,会从排水透气孔101排出收集在托盘中。通过弧形支撑板2(优选为瓦片)对位于排水透气孔101处进行保护,避免锯末堆积阻塞在排水透气孔101中的问题。
[0020]本技术的原理是:先在栽植盆底部排水透气孔101处放置瓦片,回填锯末至栽植土层高度的1/4处,然后回填粗沙至栽植土层高度的1/2 处,竖立要盆栽的绿植,接着回填营养土至根系高度上表面处压实,并同时保证营养土层表面低于栽植盆边缘2

5cm。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所述盆栽结构包括在栽植盆(10)内填充低于栽植盆边缘的栽植土层(1),所述栽植土层(1)从栽植盆(10)底部至顶部依次包括有透气吸水层(11)、吸湿干燥层(12)及营养层(13),将绿植根系栽植埋覆在所述营养层(13)中,并在栽植盆(10)底部设有排水透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绿植烂根的新型盆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吸水层(11)为锯末层、所述吸湿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阳张红明蒲恒恒李云琦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