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51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7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中空的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中间供离子风通过的环形锯齿电极、以及与所述环形锯齿电极平行放置的环电极,所述环形锯齿电极包括截面形状与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由电极板围成的环状电极、以及设于所述环状电极出风方向的一侧端面上的锯齿,所述锯齿的尖端朝向出风方向,所述环电极设于所述环形锯齿电极设有锯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环状锯齿电极替代了针状电极,锯齿状电极加工比针状电极更容易,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降低的制造成本和难度,便于推广离子风技术。于推广离子风技术。于推广离子风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出风口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出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家用空调领域,一般通过轴流式风机进行送风,由于含有机械运动部件,难以根本解决体积大、震动、噪音等问题。相比之下,由于离子风技术特点,其基于电晕效应且无需运动部件即可产生离子风,具有结构简单、灵活、体积小、重量轻、静音节能的优点。此外,由于离子风是一种带电的风,所以离子风还能起到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作用,十分适合应用于家用空调场景中。
[0003]公开号为CN107809061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离子风的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包括:网状电极,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方向布置,且具有多个圆形的网孔;以及电极桁条,与网状电极平行地设置于网状电极的一侧,电极桁条上安装有多个针状电极,每个针状电极的针尖均指向网状电极的相应的一个网孔的中心。针状电极的针尖距网状电极的垂直距离与网孔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范围在0.1~0.3之间的任一比例值。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至少一个送风口,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处设有用于整流送风的开闭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以用于提供送往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送风口的离子风。
[0004]但上述方案中,针状电极中极细的针数量众多,加工和安装要求严格,电极针出现安装偏差的话对使用效果的影响比较大,网电极对离子风产生的风阻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离子风发生装置中针状电极安装困难,提供一种空调出风结构。本技术的使用环状锯齿电极替代了针状电极,锯齿状电极加工比针状电极更容易,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降低的制造成本和难度,便于推广离子风技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0007]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中空的壳体、分别设于壳体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中间供离子风通过的环形锯齿电极、以及与所述环形锯齿电极平行放置的环电极,所述环形锯齿电极包括截面形状与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由电极板围成的环状电极、以及设于所述环状电极出风方向的一侧端面上的锯齿,所述锯齿的尖端朝向出风方向。
[0008]在曲率半径较小的尖端电极何曲率半径较大的集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时,在尖端电极和集电极之间会发生电晕放电,其中尖端电极附近的场强会变得足够大,足以使到其附近的中性空气分子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离子朝集电极移动并带动中性空气分子,最终形成一股从尖端电极向集电极定向移动的离子风。环形锯齿电极上的锯齿作为尖端电极,环电极作为集电极,环形锯齿电极和环电极高电压下实现电晕放电,产生定向运动的离子风,从而实现对家用空调送风的效果。由于环形锯齿电极和环电
极均为环状的,并且其端面形状与所述壳体的端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环形锯齿电极和环电极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中离子风的流动方向一致,离子风能从环形锯齿电极和环电极中间穿过,相比传统离子风发生装置所使用的网电极,大大降低了风道对离子风的阻碍作用,能使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更高。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同时,由于本技术是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离子风,当在锯齿电极4和环电极5两端加上负高压后,能产生带负电荷的离子风,能有效杀除空气中的细菌,实现净化空气的效果。
[0009]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锯齿尖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cm。为了确保相邻锯齿电极4的尖端电极之间电晕放电不互相干扰,避免削弱电晕放电,所述环形锯齿电极上相邻的两个锯齿的尖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数量为5个,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均匀分布在所述壳体内。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进行串联连接可以有效增强离子风,并使离子风出风更稳定和均匀,可以有效满足家用空调出风需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锯齿电极与所述环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

15mm。这样,所述环形锯齿电极与所述环电极之间的距离比较适中,由上一级产生的离子风能够进入下一级进行增强。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工作电压为5

15kV。电压过小产生的离子风风量较小,电压过使得电流增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会产生电火花放电现象,从而使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实际工作电压降低,离子风风量也一样减小,所以工作电压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范围。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阻隔异物的挡板,所述挡板的材料为绝缘的塑料。所述挡板用于阻挡异物进入,如可能会有老鼠等爬进壳体、一些异物吹进去导致短路或者有小孩伸手进去导致触电的,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为了避免漏电,所述挡板的材料为绝缘的塑料,为了避免对离子风的阻挡,所述挡板为孔较大的网。
[00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由两根互相垂直的矩形管连接成的L形壳体,所述挡板设于矩形管出风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面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材料为绝缘塑料,所述壳体在出风口处涂覆有二氧化锰涂层。当带有臭氧的离子风流过时,其中的臭氧将会被二氧化锰还原,从而去除臭氧。
[0016]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锯齿电极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环电极的材料为铜。离子风发生装置更多受限于尖端电极的寿命,不锈钢材质能确保离子风发生装置长时间内的稳定工作。
[0017]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锯齿电极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涂层。为了增强离子风且减少电晕放电过程产生的臭氧量,在锯齿电极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涂层,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场发射特性和高纵横比可以有效提高离子风速度以及降低起晕电压,并且,涂覆有石墨烯涂层的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在工作的时候能显著减少臭氧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电晕效应出风,避免轴流式风机的体积大、震动及噪声大的问题,同时,离子风还具有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
[0020](2)本技术使用锯齿状电极代替通常使用的针状电极,针状电极加工、安装、定位困难,使用寿命短,而锯齿状电极加工和安装都很方便,并且尖端数量更多,放电效果
更好。
[0021](3)环形锯齿电极与环电极均为环形,其截面形状与壳体形状相匹配,这样,离子风就能从环形锯齿电极与环电极中间通过,使用多个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产生离子风时也不会增大风阻,比起传统离子风发生装置所使用的网状电极或装有细网,风阻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0024]1‑
壳体,2

进风口,3

出风口,4

环形锯齿电极,5

环电极,6

导电柱,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壳体(1)、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两端的进风口(2)和出风口(3)、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中间供离子风通过的环形锯齿电极(4)、以及与所述环形锯齿电极(4)平行放置的环电极(5),所述环形锯齿电极(4)包括截面形状与所述壳体(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由电极板围成的环状电极、以及设于所述环状电极出风方向的一侧端面上的锯齿,所述锯齿的尖端朝向出风方向,所述环电极(5)设于所述环形锯齿电极(4)设有锯齿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锯齿尖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齿电极(4)与所述环电极(5)之间的距离为5

15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级离子风发生装置数量为5个,所述单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思一王长宏蔡坚锋曾志颢李卓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