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62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外框上端开口内的上盖、收容于所述外框内的浮块、固定于所述浮块下方的导电板、位于所述浮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固定于所述外框内腔的底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内还设有定位柱,所述浮块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在外框内设置定位柱,且浮块上设有可供定位柱穿过的第三通孔,使得浮块可以在外框内稳定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机油量的有效监测,防止出现浮块卡涩等现象,使得监测的更加稳定准确。确。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
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用发动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发动机内部机油的润滑对发动机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当机器内无机油或者机油量不足而强制使用发动机时,轻则损坏发动机,重则导致发动机附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对机油量进行监测。
[0003]目前市面上通用发动机的机油监测装置主要有2种大类,一类是电磁式,另一类式普通的机械式。其中,电磁式机油监测装置主要部件有干簧管以及内部带磁环的浮子,浮子带动内磁环上下浮动,通过磁力的变化引起干簧管的开关动作,但是目前发动机的定转子采用阵列式的磁缸,磁缸内部磁场很强以及外部电磁干扰,很容易干扰干簧管,引起干簧管的误判断,同时由于浮子内部有磁环,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将机油中的金属杂质吸附在浮子内,导致浮子增重或者卡死;机械式机油监测装置主要部件就是浮子和铜针,将铜针上下部分都穿出浮子,浮子带动铜针上下浮动,铜针的上半部分穿过传感器的外壳铜片引出信号线,当机油不足时,铜针下部与地接触导通,但存在铜针上半部穿出外壳时由于油膜、机油杂质等外部原因,会导致铜针与外壳铜片接触不良,同时浮子只有1个圆孔固定,容易出现偏置,导致卡涩不能正常工作。因此,上述两大类的机油监测装置都存在严重的误报、不能正常报警等问题,不能正常检查机油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r/>[0005]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外框上端开口内的上盖、收容于所述外框内的浮块、固定于所述浮块下方的导电板、位于所述浮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固定于所述外框内腔的底面上,所述外框内还设有定位柱,所述浮块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三通孔。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的内表面与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0008]优选地,所述浮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导电板的边缘处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上设有卡孔,所述凸块穿过所述卡孔。
[0009]优选地,所述浮块的外圆周面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卡扣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呈倒置的V字形。
[0011]优选地,所述外框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安装耳与第二安装耳。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件还包括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耳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件还包括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耳上。
[0014]优选地,所述外框的下端边缘处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外框的内外表面。
[0015]优选地,所述外框上端开口内边缘处设有若干第一凹槽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下方且与其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上盖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边缘处的若干卡勾,所述卡勾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且卡扣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0016]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通过在外框内设置定位柱,且浮块上设有可供定位柱穿过的第三通孔,使得浮块可以在外框内稳定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机油量的有效监测,防止出现浮块卡涩等现象,使得监测的更加稳定准确;并且,通过将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设计成倒置的V字形,使得导电板向下移动时可以与其稳定的接触,保证接触的良好,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去除上盖后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去除外框后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剖面立体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图;
[0024]图7是图6所示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去除上盖及外框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专利提供清楚完整的说明。
[0026]第一实施例: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技术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包括外框1、设置于所述外框1上端的上盖2、设置于所述外框1内的浮块3、设置于所述浮块3下面的导电板4、设置于所述浮块3一侧的第一导电件5、设置于所述浮块3另一侧的第二导电件6。
[0028]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所述外框1的上端设有开口,以便浮块3从其上端开口放入到外框11内,进一步的,所述外框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耳15及第二安装耳16,所述第一安装耳15与所述第二安装耳16分别固定于所述外框1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耳15与所述第二安装耳16均与所述外框1一体成型。所述外框11的下端边缘处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1,优选的,如干个所述第一通孔11在所述外框11下端边缘处沿周向等距分布,所述第一
通孔11贯穿所述外框11的内外表面,以便外部的机油经过第一通孔11进入到外框11的内部。
[0029]进一步的,所述外框11上端内边缘处设有若干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凹槽12、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2下端且与其连通的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3贯穿所述外框11的内外表面,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12沿周向等距分布在所述外框1上端内边缘处。
[0030]进一步的,所述外框11的内部设有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收容于所述外框1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定位柱1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框1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定位柱14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外框11内腔的底面上,优选的,所述定位柱14与所述外框11一体成型。
[0031]如图1及图5所示,所述上盖2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外框1的上端开口内,进一步的,所述上盖2的形状与所述外框1上端开口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上盖2的侧面顶靠在所述外框1的内圆周面上,以便将外框1的上端开口挡住。
[0032]进一步的,所述上盖2的上表面固定有握持部21,方便使用者握住将其安装或者取下。所述上盖2下表面的边缘处还设有若干卡勾22,所述上盖2安装至所述外框1的上端开口内时,所述卡勾22穿过所述第一凹槽12且卡扣于所述第二通孔13内,以便将上盖2固定于所述外框1的上端开口内。
[0033]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浮块3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外框1内,所述浮块3的密度小于机油的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外框上端开口内的上盖、收容于所述外框内的浮块、固定于所述浮块下方的导电板、位于所述浮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固定于所述外框内腔的底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内还设有定位柱,所述浮块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表面与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导电板的边缘处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上设有卡孔,所述凸块穿过所述卡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的外圆周面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卡扣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加军张洪明彭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沃奥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