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05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包括支撑板、旋转杆和两对夹持板;支撑板的顶面设置第二夹持板,支撑板上开设一自前向后布置的通槽,通槽内设置第三夹持板;支撑板的后侧设置一第四夹持板;第四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相对设置;旋转杆水平设置且位于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之间;旋转杆转动安装于支撑板的顶面;旋转杆靠近第二夹持板的一侧固定一第一夹持板;旋转杆位于第四夹持板的上方;旋转杆与第四夹持板上的支柱接触;支柱位于旋转杆扫过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可实现对另一工件的固定,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


[0001]本技术属于机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0003]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许多操作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夹取和移动。然而,现有的夹具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处于搁置状态,因为造成夹具无法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在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可实现对另一工件的固定,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包括:
[000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置一第二夹持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一自前向后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一第三夹持板;所述支撑板的后侧设置一第四夹持板;所述第四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相对设置;
[0007]旋转杆,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之间;所述旋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段固定一第一夹持板;所述旋转杆位于所述第四夹持板的上方;所述支柱位于所述旋转杆扫过的区域内。
[0008]优选地,第一夹紧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对称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置L形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0010]优选地,所述旋转杆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设置一调节球体,所述调节球体与一弧形的限位轨道配合,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所在的圆,与所述支撑板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0011]优选地,所述限位轨道的内底部开设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偏心球体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夹持板为一矩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平行于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A的间隙;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二夹持板,工件A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取下;第三夹持板伸出支撑板,第三夹持板和第四夹持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B的间隙。由此,该夹具在完成一次固定工序后,在下一个工件放入之前,可实现对另一工件的固定,提高了夹具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多用夹具的第一夹紧状态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便携式多用夹具的第二夹紧状态俯视图;
[0016]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17]图4为图1中限位轨道的俯视图;
[0018]图5为图1中后偏心球体的主视图。
[0019]其中,1

支撑板,2

旋转杆,3

第一夹持板,4

第二夹持板,5

第三夹持板,6

第四夹持板,7

限位轨道,71

螺纹孔,8

基座,9

调节球体,10

后偏心球体,11

前偏心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5所示,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包括基座8、支撑板1、旋转杆2、两对夹持板和限位轨道7。其中,基座8上依次设置支撑板1和旋转杆2。
[0022]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平行于第二夹持板4;第一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4对称设置,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的间隙,第三夹持板5的后端位于通槽内;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远离第二夹持板4,工件从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取下;第三夹持板5伸出支撑板1,第三夹持板5和第四夹持板6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另一工件的间隙。
[0023]具体的,该夹具的具体结构如下:
[0024]支撑板1的顶面设置第二夹持板4,支撑板1上开设一自前向后布置的通槽,通槽内设置第三夹持板5;支撑板1的后侧设置一第四夹持板6;第四夹持板6和第三夹持板5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夹持板4远离第一夹持板3的一侧设置L形支架,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支撑板1,另一端固定于连接柱,连接柱焊接于支撑板1;第三夹持板5为一矩形。在本实施例中,“前”方向是指设置支撑板1朝向第二夹持板4的方向。
[0025]旋转杆2,水平设置且位于第二夹持板4和第三夹持板5之间;旋转杆2转动安装于支撑板1的顶面;旋转杆2靠近第二夹持板4的一段固定一第一夹持板3;旋转杆2位于第四夹持板6的上方;旋转杆2可与第四夹持板6上的支柱接触;支柱位于旋转杆2扫过的区域内。
[0026]为保证第一夹紧状态和第二夹紧状态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限位轨道7、调节球体9、前偏心球体11和后偏心球体10。具体的,旋转杆2远离第一夹持板3的一端设置一调节球体9,调节球体9与一弧形的限位轨道7配合,旋转杆2穿过限位轨道7;限位轨道7所在的圆,与支撑板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限位轨道7的内底部开设若干螺纹孔71,螺纹孔71与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配合,如图5所述,后偏心球体10的底部设置螺柱,以与螺纹孔71配合。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8](1)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平行于第二夹持板4;第一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4对称设置,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A的间隙,第三夹持板5的
后端位于通槽内。具体如下:
[0029]将工件A放置于第二夹持板4的一侧,之后拉动调节球体9,调节球体9在限位轨道7内顺时针方向移动,旋转杆2顺时针转动,当第一夹持板3与工件A接触时,将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螺纹安装于限位轨道7内,不断调节前偏心球体11、后偏心球体10,以将调节球体9夹紧形成第一夹紧状态。此时,第三夹持板5处于初始位置且在通槽内,第三夹持板5和旋转杆2之间的距离,可通过人为调节。
[0030](2)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一夹持板3远离第二夹持板4,工件A从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取下;第三夹持板5伸出支撑板1,第三夹持板5和第四夹持板6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工件B的间隙。具体如下:
[0031]将工件B放置于第四夹持板6的一侧,拉动调节球体9,调节球体9在限位轨道7内逆时针方向移动,旋转杆2逆针转动,第一夹持板3远离上述工件A,以便将工件A取下。旋转杆2继续逆针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置一第二夹持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一自前向后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一第三夹持板;所述支撑板的后侧设置一第四夹持板;所述第四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相对设置;旋转杆,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之间;所述旋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旋转杆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段固定一第一夹持板;所述旋转杆位于所述第四夹持板的上方,旋转杆可与第四夹持板上的支柱接触,所述支柱位于所述旋转杆扫过的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用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紧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夹持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松高汉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