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及调光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01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调光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中部设有卡嵌安装槽,卡嵌安装槽的周缘的外侧设有卡接凸起部;上盖,所述上盖的内侧周缘设有与卡接凸起部相匹配的卡接内凹槽,以使卡接凸起部卡入所述卡接内凹槽内后,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壳;光控控制板,所述光控控制板包括主体板和两线缆连接部,所述主体板嵌设于所述卡嵌安装槽,两所述线缆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两侧,且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线缆端延伸至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小巧简单化设计,实现了携带使用方便,极大方便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极大提升用户的调光使用体验,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优点。的市场前景大优点。的市场前景大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及调光电源


[0001]本技术属于调光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及调光电源。

技术介绍

[0002]调光控制器,亦为对LED灯进行调光的装置。LED灯要想实现可调光,其电源必须能够分析可控硅控制器的可变相位角输出,以便对流向LED的恒流进行单向调整。在维持调光器正常工作的同时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往往会导致性能不佳。问题可以表现为启动速度慢,闪烁、光照不均匀,或在调整光亮度时出现闪烁
[0003]目前,若想实现对LED的光控调光,均需要使用成型的光控调光模块,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光控调光模块存在均只能从交流端对LED灯进行调光,因考虑到交流电的安全性能,故使其需要将结构设计的复杂,进而因其结构的局限性导致整体体积过大且复杂,导致使用及携带时极为不便的问题。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及调光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及调光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控控制器使用及携带时极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包括:
[0006]底壳,所述底壳的中部设有卡嵌安装槽,所述卡嵌安装槽的周缘的外侧设有多个卡接凸起部;
[0007]上盖,所述上盖的内侧周缘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部相匹配的卡接内凹槽,以使所述卡接凸起部卡入所述卡接内凹槽内后,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壳;
[0008]光控控制板,所述光控控制板包括主体板和两线缆连接部,所述主体板嵌设于所述卡嵌安装槽,两所述线缆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两侧,且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线缆端延伸至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外。
[0009]可选地,所述底壳的周缘的两侧分别呈纵向向远离所述卡嵌安装槽的方向延伸形成两线缆定位安装部,两所述线缆定位安装部的内侧分别与两所述线缆连接部的外侧抵接,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线缆端沿所述线缆定位安装部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外。
[0010]可选地,两所述线缆定位安装部对称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用于避空所述两线缆定位安装部的避空槽。
[0012]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侧边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
[0013]可选地,所述光控控制板上设有光控控制电路,所述光控控制电路包括光控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光控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还与一调光输出电路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光控电路包括光敏电阻、第十三电容和第四十电阻,所述光敏电阻的一端与一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光敏电阻的两端连接,所述
第四十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十电阻还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光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供电端1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一DIM+连接端连接,所述DIM+连接端还与所述调光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0016]可选地,所述第四MOS管为N沟道增强型MOS管。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8]本技术所述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组装时,只需要先将所述光控制板安装与所述底壳的所述卡嵌安装槽后,再将所述上盖卡设于所述底壳上,使所述卡接凸起部卡入所述卡接内凹槽内,从而实现方便快捷地组装所述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避免了使用螺丝固定带来的生产工序的复杂问题,进而通过结构小巧简单化设计,实现了携带使用方便,极大方便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极大提升用户的调光使用体验,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优点。
[00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电源,所述调光电源包括上述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电源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21]因上述调光电源包含了上述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故所述调光电源亦具有携带使用方便,极大方便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极大提升用户的调光使用体验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的爆炸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隐藏上盖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控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9]100、底壳;110、卡嵌安装槽;120、卡接凸起部;130、线缆定位安装部;
[0030]200、上盖;210、卡接内凹槽;220、避空槽;230、固定部;240、固定槽;
[0031]300、光控控制板;310、主体板;320、线缆连接部;330、线缆端;
[0032]400、光控控制电路;410、光控电路;420、开关电路;430、调光输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中部设有卡嵌安装槽,所述卡嵌安装槽的周缘的外侧设有多个卡接凸起部;上盖,所述上盖的内侧周缘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部相匹配的卡接内凹槽,以使所述卡接凸起部卡入所述卡接内凹槽内后,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壳;光控控制板,所述光控控制板包括主体板和两线缆连接部,所述主体板嵌设于所述卡嵌安装槽,两所述线缆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两侧,且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线缆端延伸至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周缘的两侧分别呈纵向向远离所述卡嵌安装槽的方向延伸形成两线缆定位安装部,两所述线缆定位安装部的内侧分别与两所述线缆连接部的外侧抵接,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线缆端沿所述线缆定位安装部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线缆定位安装部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用于避空所述两线缆定位安装部的避空槽。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直流光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侧边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亮张才富崔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倍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