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式预制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71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式预制墙板,包括墙板本体(1)、搭接筋(2)和搭接区域拉结筋(3);墙板本体的顶部和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倒U形结构的搭接槽(11),搭接筋的一端预埋在墙板本体的底部,搭接筋的另一端延伸至墙板本体的下方并对应插入在下层相邻的墙板本体的搭接槽的水平段内,若干根搭接筋沿墙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墙板本体内设有墙板钢筋网,若干根搭接区域拉结筋分别沿墙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墙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位于墙板本体顶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与墙板钢筋网拉结,位于墙板本体底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与墙板钢筋网和搭接筋拉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墙板本体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降低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式预制墙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墙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插接式预制墙板。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装配式结构能在工厂预制成型,并运输至现场实现快速安装,且安装平整度、外形美观度、结构一致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利于加快施工工期。
[0003]其中,预制墙板在装配式墙体中使用广泛,现有技术的预制墙板在装配时通常采用灌浆套筒的方式,存在以下施工质量问题:
[0004]1、灌浆不均匀,建筑结构容易开裂,且坐浆接缝易受扰动收缩,防水性能较差,存在较高的漏水风险。
[0005]2、灌浆技术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在冬季灌浆施工时连接质量往往低于常温灌浆施工的连接质量,且灌浆质量难以检测,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0006]3、灌浆技术要求预制墙板内的水平钢筋伸出长度满足搭接长度要求,没有外伸钢筋的墙垛及窗间墙的装配受限,其外立面的施工质量相对降低。
[0007]4、灌浆技术中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大,且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容错能力小于5mm,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式预制墙板,能提高墙板本体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000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插接式预制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搭接筋和搭接区域拉结筋;墙板本体的顶部和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倒U形结构的搭接槽,搭接筋的一端预埋在墙板本体的底部,搭接筋的另一端延伸至墙板本体的下方并对应插入在下层相邻的墙板本体的搭接槽的水平段内,若干根搭接筋沿墙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墙板本体内设有墙板钢筋网,若干根搭接区域拉结筋分别沿墙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墙板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位于墙板本体顶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与墙板钢筋网拉结,位于墙板本体底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与墙板钢筋网和搭接筋拉结。
[0011]所述的墙板钢筋网包括纵筋、横筋和拉筋;纵筋沿墙板本体高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横筋沿墙板本体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纵筋与横筋垂直搭接呈网状结构;位于墙板本体前部和后部的两层网状结构之间通过拉筋拉结固定,拉筋沿墙板本体厚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0012]所述的搭接区域拉结筋的设置间距小于拉筋的设置间距,且位于墙板本体顶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的设置间距大于位于墙板本体底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的设置间距。
[0013]所述的搭接槽的水平段呈前端高、后端低结构,在搭接槽的水平段后侧形成延伸槽,楼板的一端设置在延伸槽内并与墙板本体的后端顶部搭接,楼板的后浇层浇筑在楼板
上并延伸至搭接槽的水平段和延伸槽内。
[0014]所述的延伸槽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沿墙板本体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搭接筋垂直搭接。
[0015]所述的搭接槽的两侧竖直段内间隔插接有若干根搭接筋,搭接筋水平延伸至搭接槽的外部并能插入至现浇暗柱内,使墙板本体的侧端通过搭接筋与现浇暗柱连接。
[0016]所述的搭接筋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U形结构,搭接筋的开口端插接在搭接槽的竖直段内,搭接筋的封闭端绕经现浇暗柱内部的纵向钢筋。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由于设有搭接槽,钢筋的搭接位于搭接槽内,使墙板本体四周无出筋,便于墙板本体的自动化生产和现场安装,墙板本体安装后外形结构美观整齐,且施工效率高;同时,由于搭接槽槽口宽度较大,约为100mm左右,搭接槽内搭接的钢筋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
[0019]2、本技术由于设有延伸槽,可兼做内侧楼板的水平后浇层的模板,并搭接楼板,便于墙板本体与楼板等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后浇层与延伸槽和搭接槽的水平段同步浇筑,浇筑后结构强度高,施工便捷,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0020]3、本技术由于设有搭接筋,能便于相邻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也便于墙板本体与现浇暗柱等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现浇暗柱与搭接槽的竖直段同步浇筑,浇筑后结构强度高,无需设置预埋套筒,施工便捷,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使用效率,节约了耗材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插接式预制墙板的后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插接式预制墙板的立体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插接式预制墙中墙板本体的纵向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插接式预制墙中墙板本体的横向剖视图;
[0025]图5是本技术插接式预制墙与楼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插接式预制墙与现浇暗柱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中,1墙板本体,11搭接槽,12纵筋,13横筋,14拉筋,15延伸槽,16加强筋,2搭接筋,3搭接区域拉结筋,4楼板,41后浇层,5现浇暗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6,一种插接式预制墙板,包括墙板本体1、搭接筋2和搭接区域拉结筋3;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墙板本体1的顶部和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倒U形结构的搭接槽11,搭接筋2的一端预埋在墙板本体1的底部,搭接筋2的另一端延伸至墙板本体1的下方并对应插入在下层相邻的墙板本体1的搭接槽11的水平段内,若干根搭接筋2沿墙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墙板本体1内设有墙板钢筋网,若干根搭接区域拉结筋3分别沿墙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墙板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位于墙板本体1顶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与墙板钢筋网拉结,位于墙板本体1底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与墙
板钢筋网和搭接筋2拉结。通过搭接筋2经搭接槽11的水平段在上下相邻的两块墙板本体1之间的插接布置,实现墙板本体1的纵向安装;同时通过搭接区域拉结筋3提高搭接筋2拉结节点处的结构强度。
[0030]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墙板钢筋网包括纵筋12、横筋13和拉筋14;纵筋12沿墙板本体1高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横筋13沿墙板本体1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纵筋12与横筋13垂直搭接呈网状结构;位于墙板本体1前部和后部的两层网状结构之间通过拉筋14拉结固定,拉筋14沿墙板本体1厚度方向等间隔设置。通过纵筋12、横筋13和拉筋14的设置可保证墙板本体1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荷载性能。
[0031]所述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的设置间距小于拉筋14的设置间距,且位于墙板本体1顶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的设置间距大于位于墙板本体1底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的设置间距。通过搭接区域拉结筋3的加密设置进一步确保搭接筋2的搭接节点处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0032]请参见附图5,所述的搭接槽11的水平段呈前端高、后端低结构,在搭接槽11的水平段后侧形成延伸槽15,楼板4的一端设置在延伸槽15内并与墙板本体1的后端顶部搭接,楼板4的后浇层41浇筑在楼板4上并延伸至搭接槽11的水平段和延伸槽1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式预制墙板,其特征是:包括墙板本体(1)、搭接筋(2)和搭接区域拉结筋(3);墙板本体(1)的顶部和两侧向内凹陷形成倒U形结构的搭接槽(11),搭接筋(2)的一端预埋在墙板本体(1)的底部,搭接筋(2)的另一端延伸至墙板本体(1)的下方并对应插入在下层相邻的墙板本体(1)的搭接槽(11)的水平段内,若干根搭接筋(2)沿墙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墙板本体(1)内设有墙板钢筋网,若干根搭接区域拉结筋(3)分别沿墙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墙板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位于墙板本体(1)顶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与墙板钢筋网拉结,位于墙板本体(1)底部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与墙板钢筋网和搭接筋(2)拉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式预制墙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墙板钢筋网包括纵筋(12)、横筋(13)和拉筋(14);纵筋(12)沿墙板本体(1)高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横筋(13)沿墙板本体(1)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纵筋(12)与横筋(13)垂直搭接呈网状结构;位于墙板本体(1)前部和后部的两层网状结构之间通过拉筋(14)拉结固定,拉筋(14)沿墙板本体(1)厚度方向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式预制墙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接区域拉结筋(3)的设置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新周慧敏代婧
申请(专利权)人:金茂慧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