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09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吸附塔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有吸附箱、进风口、出风口、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箱门、第一下料组件、第二下料组件和第三下料组件,所述吸附箱的左侧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吸附箱的右侧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吸附箱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吸附腔,所述吸附箱内部的中间处设置有第二吸附腔,所述吸附箱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吸附腔,所述吸附箱的正面和背面且分别与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相对应设置有箱门,通过支撑框架底部设置的移动轮,使其在抽拉时更加省力,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更高。方便且实用性更高。方便且实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吸附塔
,具体为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活性炭的多孔结构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从而赋予了活性炭所特有的吸附性能,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样,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活性炭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从而达到将有害的杂质吸引到孔径中的目的。
[0003]现有的活性炭吸附塔,在更换活性炭时需要逐个拧开下料口的法兰螺栓,工作量较大,且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时不方便清洗。
[0004]因此需要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有吸附箱、进风口、出风口、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箱门、第一下料组件、第二下料组件和第三下料组件,所述吸附箱的左侧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吸附箱的右侧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吸附箱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吸附腔,所述吸附箱内部的中间处设置有第二吸附腔,所述吸附箱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吸附腔,所述吸附箱的正面和背面且分别与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相对应设置有箱门,所述第一吸附腔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下料组件,所述第二吸附腔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下料组件,所述第三吸附腔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下料组件。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下料组件、第二下料组件和第三下料组件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支撑框架、移动轮、活性炭盒、透气通槽、左滑杆、右滑杆、抽拉板、进气通槽和限位杆,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拐角处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活性炭盒,所述活性炭盒的底部开设有透气通槽,所述活性炭盒的左侧面上下对称设置有左滑杆,所述活性炭盒的底部前侧设置有抽拉板,所述支撑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进气通槽,所述支撑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对称设置有限位杆。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壁且分别与左滑杆、右滑杆相对应设置有滑槽。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杆分别与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相对应设置有限位槽。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框架与吸附箱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活性炭盒与支撑框架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和第三吸附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下料组件、第二下料组件和第三下料组件,当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更换时,可直接将相对应的活性炭盒抽拉出,然后进行更换,当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时,可直接将整体的支撑框架抽拉出,从而可避免单独将活性炭盒抽拉出,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使其更加方便。
[0016]2、本技术中,通过支撑框架底部设置的移动轮,使其在抽拉时更加省力,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下料组件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图。
[0020]图中:1、下料装置;2、吸附箱;3、进风口;4、出风口;5、第一吸附腔;6、第二吸附腔;7、第三吸附腔;8、箱门;9、第一下料组件;10、第二下料组件;11、第三下料组件;12、支撑框架;13、移动轮;14、活性炭盒;15、透气通槽;16、左滑杆;17、右滑杆;18、抽拉板;19、进气通槽;2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包括下料装置1,下料装置1包括有吸附箱2、进风
口3、出风口4、第一吸附腔5、第二吸附腔6、第三吸附腔7、箱门8、第一下料组件9、第二下料组件10和第三下料组件11,吸附箱2的左侧面设置有进风口3,吸附箱2的右侧面设置有出风口4,吸附箱2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吸附腔5,吸附箱2内部的中间处设置有第二吸附腔6,吸附箱2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吸附腔7,吸附箱2的正面和背面且分别与第一吸附腔5、第二吸附腔6、第三吸附腔7相对应设置有箱门8,第一吸附腔5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下料组件9,第二吸附腔6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下料组件10,第三吸附腔7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下料组件11。
[0027]实施例,请参照图1、2和3,第一下料组件9、第二下料组件10和第三下料组件11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支撑框架12、移动轮13、活性炭盒14、透气通槽15、左滑杆16、右滑杆17、抽拉板18、进气通槽19和限位杆20,支撑框架12底部的拐角处设置有移动轮13,支撑框架12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活性炭盒14,活性炭盒14的底部开设有透气通槽15,活性炭盒14的左侧面上下对称设置有左滑杆16,活性炭盒14的底部前侧设置有抽拉板18,支撑框架1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进气通槽19,支撑框架1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对称设置有限位杆20,通过设置的第一下料组件9、第二下料组件10和第三下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包括下料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有吸附箱(2)、进风口(3)、出风口(4)、第一吸附腔(5)、第二吸附腔(6)、第三吸附腔(7)、箱门(8)、第一下料组件(9)、第二下料组件(10)和第三下料组件(11),所述吸附箱(2)的左侧面设置有进风口(3),所述吸附箱(2)的右侧面设置有出风口(4),所述吸附箱(2)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吸附腔(5),所述吸附箱(2)内部的中间处设置有第二吸附腔(6),所述吸附箱(2)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三吸附腔(7),所述吸附箱(2)的正面和背面且分别与第一吸附腔(5)、第二吸附腔(6)、第三吸附腔(7)相对应设置有箱门(8),所述第一吸附腔(5)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下料组件(9),所述第二吸附腔(6)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下料组件(10),所述第三吸附腔(7)内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下料组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组件(9)、第二下料组件(10)和第三下料组件(11)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支撑框架(12)、移动轮(13)、活性炭盒(14)、透气通槽(15)、左滑杆(16)、右滑杆(17)、抽拉板(18)、进气通槽(19)和限位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亮王德佑肖登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瑞清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