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89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包括硬路基,硬路基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紧固板,紧固板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防降板,硬路基外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水板,防水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坡板,防滑坡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状的边杆座,硬路基与防滑坡板的内侧之间共同安装有间隔设置的防沉网,位于顶端的防沉网上表面的水平面高度低于防降板的水平面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该防沉降结构能够有效对软路基完成固定,避免软硬路基交界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遭受雨水冲刷而导致的沉降、断层甚至滑坡的现象,有利于维持错车借道面积的稳定。有利于维持错车借道面积的稳定。有利于维持错车借道面积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
[0003]行车道路中的硬路基的边界,通常加设软路基以提供错车借道范围面积。现有的软、硬路基交界处在设计时,由于软路基与硬路基之间未设有固土机构,无法对软路基形成固定,长时间的使用下软路基在雨水的冲刷下易产生沉降、滑坡,进而产生断层,无法提供错车借道面积,进而不利于进行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包括硬路基,所述硬路基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紧固板,所述紧固板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防降板,所述硬路基外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坡板,所述防滑坡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状的边杆座,所述硬路基与防滑坡板的内侧之间共同安装有间隔设置的防沉网,位于顶端的所述防沉网上表面的水平面高度低于防降板的水平面高度。
[0007]优选的,所述防水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聚土槽,所述防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聚土槽。
[0008]优选的,所述防滑坡板呈倾斜状,所述防滑坡板与防水板之间形成的角度为45
°

[0009]优选的,所述边杆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反光灯,所述边杆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汇流槽,所述防滑坡板对应汇流槽的外表面开设有不规则分布的流水槽。
[0010]优选的,所述防水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贯穿防沉网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连接杆延伸至防沉网上端的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
[0011]优选的,所述紧固板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有膨胀螺丝,所述膨胀螺丝贯穿紧固板并延伸至硬路基内。
[00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向硬路基与防滑坡板之间填充泥土,每填充一层泥土进行压实并覆盖防沉网,使得硬路基外侧的软路基得到压紧,随之通过紧固板、防降板将各层压实的泥土完成限位,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雨水冲刷整个软路基,泥土在硬路基和防滑坡板之间得到固定,能够有效的避免软路基沉降导致的错车范围面积消失的情况;
[0013]同时雨水冲刷时,雨水能够通过软路基上的泥土表面汇流至汇流槽进一步地通过防滑坡板上的流水槽流出,避免长期的雨水冲刷导致的软路基产生滑坡的现象,进而有效的提升的硬、软路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14]综上所述:该防沉降结构能够有效对软路基完成固定,避免软硬路基交界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遭受雨水冲刷而导致的沉降、断层甚至滑坡的现象,有利于维持错车借道面积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的防降板的安装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的笼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的防滑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硬路基;2、紧固板;3、防降板;4、防沉网;5、防滑坡板;6、边杆座;7、反光灯;8、流水槽;9、防水板;10、第一聚土槽;11、第二聚土槽;12、连接杆;13、固定螺帽;14、汇流槽;15、膨胀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图1

4,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包括硬路基1,硬路基1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紧固板2,紧固板2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防降板3,使得压实的泥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得到紧密的维持稳定。
[0023]硬路基1外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水板9,防水板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坡板5,防滑坡板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状的边杆座6,硬路基1与防滑坡板5的内侧之间共同安装有间隔设置的防沉网4,位于顶端的防沉网4上表面的水平面高度低于防降板3的水平面高度,通过设置多层防沉网4,使得每层压实的泥土得到稳定,避免沉降的发生。
[0024]防水板9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聚土槽10,防降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聚土槽11,防滑坡板5呈倾斜状,防滑坡板5与防水板9之间形成的角度为45
°
,便于软、硬路基上的雨水快速的排出,且三角状的软路基的设置,提升整个软路基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0025]边杆座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反光灯7,边杆座6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
分布的汇流槽14,防滑坡板5对应汇流槽14的外表面开设有不规则分布的流水槽8,使得雨水能够通过汇流槽14、流水槽8快速的流出软、硬路基,避免雨水的汇集造成软路基上的泥土松散的情况。
[0026]防水板9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上端贯穿防沉网4并延伸至其上方,连接杆12延伸至防沉网4上端的一端安装有固定螺帽13,紧固板2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有膨胀螺丝15,膨胀螺丝15贯穿紧固板2并延伸至硬路基1内。
[0027]本技术中,该防沉降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向硬路基1与防滑坡板5之间填充泥土,每填充一层泥土进行压实并覆盖防沉网4,使得硬路基1外侧的软路基得到压紧,随之通过紧固板2、防降板3将各层压实的泥土完成限位,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雨水冲刷整个软路基,泥土在硬路基1和防滑坡板5之间得到固定,能够有效的避免软路基沉降导致的错车范围面积消失的情况;
[0028]同时雨水冲刷时,雨水能够通过软路基上的泥土表面汇流至汇流槽14进一步地通过防滑坡板5上的流水槽8流出,避免长期的雨水冲刷导致的软路基产生滑坡的现象,进而有效的提升的硬、软路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9]综上所述:该防沉降结构能够有效对软路基完成固定,避免软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包括硬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路基(1)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紧固板(2),所述紧固板(2)外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防降板(3),所述硬路基(1)外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防水板(9),所述防水板(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坡板(5),所述防滑坡板(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状的边杆座(6),所述硬路基(1)与防滑坡板(5)的内侧之间共同安装有间隔设置的防沉网(4),位于顶端的所述防沉网(4)上表面的水平面高度低于防降板(3)的水平面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9)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聚土槽(10),所述防降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聚土槽(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硬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坡板(5)呈倾斜状,所述防滑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强欧阳小平周玉权罗娴丹欧阳小容贺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擎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