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72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包括叠层设置的上织布和下织布,所述上织布的上表面通过填充式针法缝制形成图案层,所述图案层采用粘胶纤维纱线与胶丝线混合加捻而成的混捻纱缝制,所述胶丝线为直径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充式经编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填充式经编布。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窗帘主要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同时它又是家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0003]织造工艺包括机织(也称梭织)、针织、编织和非织造,其中针织又分为经编和纬编。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形成的针织物称为经编织物。
[0004]而现有的经编面料品种普通、颜色单一,市场常见,用其制成窗帘很难满足时尚需求,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美观度,会将面料进行印花处理,但是印花处理后视觉立体感并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填充式经编布,改善了目前窗帘花色立体感不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包括叠层设置的上织布和下织布,所述上织布的上表面通过填充式针法缝制形成图案层,所述图案层采用粘胶纤维纱线与胶丝线混合加捻而成的混捻纱缝制,所述胶丝线为直径0.01

0.05mm的荧光胶丝线。
[0007]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上织布由第一纱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玻璃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
[0008]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玻璃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比例为1:1

2。
[0009]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织布由第二纱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腈纶纤维、陶瓷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
[0010]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腈纶纤维、陶瓷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比例为1

2:1:1。
[0011]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上织布的四周边沿设有向外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下织布的边沿将下织布的边沿包覆,并缝合固定。
[00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织布和下织布配合,在使用时,上织布一侧为正面,下织布一侧为反面,在上织布上通过混捻纱以填充针法的形状设置图案层,大大地改善了目前窗帘花色立体感不强的问题,同时,混捻纱由粘胶纤维纱线和荧光胶丝线以1:2比例加捻而成,由于荧光胶丝线的存在,使得图案层在夜间也可显现,增强其夜晚的美观性;所述荧光胶丝线为直径0.01

0.05mm,具有较高柔软度;进一步,玻璃纤维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能,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透气性,使得
第一纱线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并且透气性较好,不易堆积热量,使得遮光后也不易使室内闷热,从而大大提高了上织布的隔热性能;进一步,腈纶纤维具有较好的耐晒性和防水效果,陶瓷纤维具有耐高温且热稳定性好的特点,莫代尔纤维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使得第二纱线在暴晒下也不易变形,同时能较好的将热量阻隔在外,并且透气性较好,从而使得下织布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和隔热效果,同时较为耐晒,在烈日下暴晒也不易降低强度,从而大大延长了下织布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通过上织布的延伸部包覆下织布的边缘并缝合固定,有效加强本技术经编布边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标:
[0015]1、上织布;11、延伸部;2、下织布;3、图案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包括叠层设置的上织布1和下织布2,所述上织布1的上表面通过填充式针法缝制形成图案层3。
[0018]其中,所述上织布1由第一纱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玻璃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玻璃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比例为1:1

2,玻璃纤维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能,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透气性,使得第一纱线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并且透气性较好,不易堆积热量,使得遮光后也不易使室内闷热,从而大大提高了上织布1的隔热性能。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织布2由第二纱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二纱线由腈纶纤维、陶瓷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腈纶纤维、陶瓷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比例为1

2:1:1,腈纶纤维具有较好的耐晒性和防水效果,陶瓷纤维具有耐高温且热稳定性好的特点,莫代尔纤维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使得第二纱线在暴晒下也不易变形,同时能较好的将热量阻隔在外,并且透气性较好,从而使得下织布2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和隔热效果,同时较为耐晒,在烈日下暴晒也不易降低强度,从而大大延长了下织布2的使用寿命。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式针法可以为缎面绣、长短针、OTOM I绣、钉线绣、鲁曼尼亚钉线绣、链形绣、种子绣、针织绣和结粒绣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层3采用粘胶纤维纱线与胶丝线混合加捻而成的混捻纱缝制,所述胶丝线为直径0.02mm的荧光胶丝线,其还可以为0.01

0.05mm之间的任一数值,使其具有较高柔软度。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织布1的四周边沿设有向外伸出的延伸部11,所述延伸部沿下织布的边沿将下织布的边沿包覆,并缝合固定,有效加强本技术经编布边沿的稳定性。
[0023]本技术通过上织布和下织布配合,在使用时,上织布一侧为正面,下织布一侧为反面,在上织布上通过混捻纱以填充针法的形状设置图案层,大大地改善了目前窗帘花色立体感不强的问题,同时,混捻纱由粘胶纤维纱线和荧光胶丝线以1:2比例加捻而成,由于荧光胶丝线的存在,使得图案层在夜间也可显现,增强其夜晚的美观性。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上织布和下织布,所述上织布的上表面通过填充式针法缝制形成图案层,所述图案层采用粘胶纤维纱线与胶丝线混合加捻而成的混捻纱缝制,所述胶丝线为直径0.01

0.05mm的荧光胶丝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织布由第一纱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一纱线由玻璃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充式经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比例为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远周杨刘其物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远辉经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