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结构、板状组件、房屋及板状组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4663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板结构、板状组件、房屋及板状组件制造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预制板结构包括预制板和预埋于预制板侧面处的抗拉构件;抗拉构件的材质为柔性材料,预制板的预埋有抗拉构件的侧面为现浇连接面,抗拉构件包括外露于现浇连接面外的外露部,抗拉构件的外露部与现浇连接面相互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该预制板结构的柔性环形结构可以与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现浇混凝土相互配合而形成结构类似螺杆桩的锚固栓,该锚固栓可以有效提升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缩窄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间隔而降低支模要求,不需搭建支模用支架以及不需采用现浇板,可以有效提升装配率和施工效率,以及可降低施工成本。及可降低施工成本。及可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板结构、板状组件、房屋及板状组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板结构、板状组件、房屋及板状组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现浇混凝土施工而成的楼板,采用预制板施工而成的装配式楼板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因此现有的楼板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制的预制板施工而成。
[0003]为保证相邻两个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装配式楼板的结构稳定性,现有的装配式楼板不仅需设计为下层包括多个预制板且上层为现浇板的叠合板,且相邻两预制板之间需预留较宽的间隔以保证相邻两预制板中的钢筋的搭接长度。具体的,叠合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预制板以及现浇于相邻两预制板之间的混凝土结构,上层板则为现浇的混凝土板,为浇筑下层板中相邻两预制板之间的混凝土以及上层板的混凝土,下层板下方还需搭建脚手架等支架以进行支模,继而在支护好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将预制板间的混凝土结构和上层板一体浇筑成型。
[0004]因此现有的装配式楼板不仅需在相邻两预制楼板之间预留较宽的间隔以及采用上层板为现浇板的叠合板,且施工时需在下层板的下方搭建支架,从而导致装配式楼板的装配率不足50%,整体装配效率低,施工速度慢且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结构、板状组件、房屋和板状组件制造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保证相邻两个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装配式楼板的结构稳定性,装配式楼板不仅需在相邻两预制楼板之间预留较宽的间隔以及采用上层板为现浇板的叠合板,且施工时需在下层板的下方搭建支架,从而导致装配式楼板的整体装配率低,施工速度慢且施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板结构,包括预制板和预埋于所述预制板侧面处的抗拉构件;
[0007]所述抗拉构件的材质为柔性材料,所述预制板的预埋有所述抗拉构件的侧面为现浇连接面,所述抗拉构件包括外露于所述现浇连接面外的外露部,所述抗拉构件的外露部与所述现浇连接面相互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板的现浇连接面还设有凸出部,且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抗拉构件的一侧。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板的其中一侧板面为板底面,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抗拉构件的靠近所述板底面的一侧,且所述凸出部的背对所述抗拉构件的侧壁与所述板底面齐平。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板内预埋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具有外露于所述现浇连接面外的外露部,且所述防水层的外露部位于所述抗拉构件的一侧。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拉构件为螺旋状结构,且所述抗拉构件沿所述现浇连接面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状组件,包括胶黏材料层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结构;
[0013]所述预制板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制板结构依次设于同一平面且任一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结构之间形成有现浇槽;
[0014]任一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结构中,每个所述预制板结构的环形结构均位于所述现浇槽中,且多个所述环形结构交错设置并对应连通;
[0015]所述现浇槽内填充有所述胶黏材料层。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贯通筋,任一组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结构之间,对应连通的多个所述环形结构中穿设有所述贯通筋。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房屋,包括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板状组件。
[001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状组件制造方法,用于施工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板状组件,包括:
[0019]S1:将多个预制板结构依次设于同一平面,并使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结构之间形成现浇槽;
[0020]S2:向现浇槽内浇筑胶黏材料。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括:
[0022]S10:将多个预制板结构依次设于同一平面,并多个预制板结构两两间隔设置;
[0023]S11:在任一组相邻两个预制板结构之间连接支护层,以使支护层与该组相邻两个预制板结构的相互面对的侧壁之间形成现浇槽。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板结构包括预制板和预埋于预制板侧面处的抗拉构件;抗拉构件的材质为柔性材料,预制板的预埋有抗拉构件的侧面为现浇连接面,抗拉构件包括外露于现浇连接面外的外露部,抗拉构件的外露部与现浇连接面相互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在利用本专利技术中的预制板结构施工装配式建筑中的楼板等板状组件时,可以将多个该预制板结构依次分布于同一平面上,为提升相邻两预制板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相邻两预制板结构之间需预留间隔,此时还需使得相邻两预制板结构的环形结构交错分布并对应连通于该间隔内。继而可以向该间隔中浇筑混凝土等胶黏材料,待胶黏材料凝固成型后,埋设于胶黏材料内的柔性环形结构会与胶黏材料相互固结而形成类似螺杆桩的锚固栓,该锚固栓包括柱形的固体胶黏材料以及绕设于柱形胶黏材料外侧的柔性的环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预制板结构的环形结构在该锚固栓上对柱形胶黏材料施加的拉力是相反的,因而相较于现有叠合板的内的呈一字形搭接的刚性钢筋以及包覆在刚性钢筋外侧的现浇混凝土结构,该锚固栓的抗拉抗剪强度更高,可以大幅提升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连接强度。由于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连接强度得到大幅提升,因而相邻两预制板结构之间不需预留较大间隔,该间隔内的浇筑方量也可以有效减少,进而可以有效降低该间隔处的支模要求,不需搭建支架以进行支模,此时可以采用胶带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支撑层进行支模。此外,由该预制板结构连接形成的板状组件还可以采用全厚的预制板制成,不需采用现浇板制作成叠合板,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楼板等板状组件的装配率,提升施工效率,以及可以有效减少支模时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板结构通过柔性的环形结构,可以在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与浇筑于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胶黏材料相互配合而形成锚固栓,该锚固栓结构类似螺杆桩,可以有效提升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抗拉抗剪强度,从而提升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有效缩窄相邻两预制板结构间的间隔而降低支模要求,不需搭建支模用支架以及在施工楼板等板状组件时不需采用现浇板,可以有效提升装配率和施工效率,且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状组件包括胶黏材料层和上述预制板结构;预制板结构为多个,多个预制板结构依次设于同一平面且任一组相邻两个预制板结构之间形成有现浇槽;任一组相邻两个预制板结构中,每个预制板结构的环形结构均位于现浇槽中,且多个环形结构交错设置并对应连通;现浇槽内填充有胶黏材料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状组件包括上述预制板结构,因而与上述预制板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房屋包括上述板状组件,因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房屋与上述板状组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状组件制造方法用于施工上述板状组件,包括:将多个预制板结构依次设于同一平面,并使相邻两个预制板结构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1)和预埋于所述预制板(1)侧面处的抗拉构件(2);所述抗拉构件(2)的材质为柔性材料,所述预制板(1)的预埋有所述抗拉构件(2)的侧面为现浇连接面(10),所述抗拉构件(2)包括外露于所述现浇连接面(10)外的外露部(20),所述抗拉构件(2)的外露部(20)与所述现浇连接面(10)相互配合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现浇连接面(10)还设有凸出部(4),且所述凸出部(4)位于所述抗拉构件(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其中一侧板面为板底面(11),所述凸出部(4)位于所述抗拉构件(2)的靠近所述板底面(11)的一侧,且所述凸出部(4)的背对所述抗拉构件(2)的侧壁与所述板底面(11)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内预埋有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具有外露于所述现浇连接面(10)外的外露部(20),且所述防水层(5)的外露部(20)位于所述抗拉构件(2)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构件(2)为螺旋状结构,且所述抗拉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荐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