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11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和设置于换热器外壳内的过热管道,所述换热器外壳上设有过热蒸汽进口、过热蒸汽出口、乏汽进口和乏汽出口,所述过热管道两端分别与过热蒸汽进口和过热蒸汽出口连通;该汽汽换热器还包括与过热蒸汽进口连接的蓄热罐,所述蓄热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侧的流道,所述流道与过热蒸汽进口连通,所述壳体与流道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汽换热器能够有效减小工作过程中,因过热蒸汽物性参数变化而导致出口乏汽的物性参数波动,使汽汽换热器能够应对过热蒸汽物性参数波动,且工作稳定性提升。且工作稳定性提升。且工作稳定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种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属于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燃煤锅炉是目前常用的发电设备,燃煤锅炉使用燃煤作为燃料,燃煤燃烧后的热量经转化,产生蒸汽或热水,以用于后续发电。
[0003]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
[0004]现有的汽汽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因过热蒸汽物性参数变化而导致出口乏汽的物性参数波动,从而导致换热器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应对过热蒸汽物性参数波动,且工作稳定的汽汽换热器。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和设置于换热器外壳内的过热管道,所述换热器外壳上设有过热蒸汽进口、过热蒸汽出口、乏汽进口和乏汽出口,所述过热管道两端分别与过热蒸汽进口和过热蒸汽出口连通;所述汽汽换热器还包括与过热蒸汽进口连接的蓄热罐,所述蓄热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侧的流道,所述流道与过热蒸汽进口连通,所述壳体与流道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蓄热罐的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填充有绝热材料且抽真空。
[0008]所述流道在蓄热罐内呈螺旋状分布。
[0009]所述换热器外壳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扰动板和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扰动板将换热器外壳内部分隔为蒸汽腔和换热腔,所述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蒸汽进汽腔和蒸汽出汽腔,且使换热腔呈“U”字型。
[0010]所述换热器外壳包括呈圆桶状的直管段和呈半球形的弯头段,所述弯头段可拆卸的固定在直管段一端。
[0011]所述过热蒸汽进口、过热蒸汽出口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外壳的上线两侧,且分别与蒸汽进汽腔和蒸汽出汽腔连通;所述乏汽进口和乏汽出口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外壳的上线两侧,且均与换热腔连通。
[0012]所述扰动板上设有若干分流孔,所述过热管道呈“U”字型,且两端分别与对应于蒸汽进汽腔和蒸汽出汽腔的分流孔连接。
[0013]所述分流孔分为互相连接的扩孔段和直孔段,所述扩孔段靠近蒸汽腔一侧并与蒸汽腔连通,扩孔段孔径自靠近蒸汽腔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直孔段与过热管道连通。
[0014]所述直孔段靠近扩孔段一端内壁设有若干螺旋凹纹,直孔段靠近过热管道一端内壁设有若干螺旋流道。
[0015]所述换热腔内设有若干折流板,相邻两折流板交错布置在换热器外壳和隔板上。
[0016]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在蓄热罐内装配有相变材料,能够有效减小工作过程中,因过热蒸汽物性参数变化而导致出口乏汽的物性参数波动,使汽汽换热器能够应对过热蒸汽物性参数波动,且工作稳定性提升。
[0018]本技术中在分流孔中通过螺旋凹纹扰动及螺旋形流道与直线流道的掺混共同作用使过热蒸汽充分扰动,提高换热器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汽汽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蓄热罐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扰流板正视图;
[0022]图4为分流孔横向剖视图;
[0023]图5为分流孔纵向截面图。
[0024]图中:换热器外壳1

1、过热管道1

2、折流板1

3、隔板1

4、蓄热罐1

5、弯头1

6、扰动板1

7、过热蒸汽进口1

8、乏汽出口1

9、过热蒸汽出口1

10、乏汽进口1

11、蒸汽进汽腔1

12、蒸汽出汽腔1

3、外壳2

1、内壳2

2、相变材料2

3、流道2

4、绝热材料2

5、分流孔3

1、扩口段4

1、螺旋凹纹4

2、螺旋形流道4

3、直线流道4

4、分流孔截面5

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1

1、过热管道1

2、折流板1

3、隔板1

4、蓄热罐1

5和扰动板1

7。
[0028]换热器外壳1

1包括呈圆桶状的直管段和呈半球形的弯头段1

6;换热器外壳1

1直管段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一侧开设有过热蒸汽进口1

8和乏汽出口1

9,另一侧开设有过热蒸汽出口1

10和乏汽进口1

11,弯头1

6通过螺栓固定在换热器外壳1

1的直管段的开口端,方便拆卸,实现对换热器外壳1

1内部清洗。折流板1

3位于换热器外壳1

1内部,且沿所述换热器外壳1

1长度方向布置,垂直布置于所述换热器外壳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和设置于换热器外壳内的过热管道,所述换热器外壳上设有过热蒸汽进口、过热蒸汽出口、乏汽进口和乏汽出口,所述过热管道两端分别与过热蒸汽进口和过热蒸汽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过热蒸汽进口连接的蓄热罐,所述蓄热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侧的流道,所述流道与过热蒸汽进口连通,所述壳体与流道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罐的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填充有绝热材料且抽真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在蓄热罐内呈螺旋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扰动板和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扰动板将换热器外壳内部分隔为蒸汽腔和换热腔,所述隔板将蒸汽腔分隔为蒸汽进汽腔和蒸汽出汽腔,且使换热腔呈“U”字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相变换热技术的汽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包括呈圆桶状的直管段和呈半球形的弯头段,所述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黎明王文飚李志炜许琦谭宏杨希刚王炯铭谭锐周小明姜燕妮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