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86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括顶层、底层和中间层,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室外空气从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喷淋系统、空空换热器和冷凝器,从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空空换热器和蒸发器,并从室内冷风送风口流进室内;蒸发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下方,冷凝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一侧,喷淋系统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喷淋系统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对空空换热器喷淋。多个所述喷嘴对空空换热器喷淋。多个所述喷嘴对空空换热器喷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间接蒸发冷却机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间接蒸发冷系统目前在市场上有较为良好的运用前景,能通过与新风的换热及喷淋水的蒸发吸热,有效降低机组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全球倡议。但机组的风系统和喷淋的设计上,各家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喷淋的安装位置和喷淋方式影响着喷淋换热的效果以及产生机组吹水和渗水的风险;同时,排风气流组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机组的气流走向和风机的选型。因此,在间接蒸发冷系统的创新升级中,喷淋形式和排风气流组织的设计至关重要。
[0003]目前在设计间接蒸发冷系统时,喷淋形式往往采用粒径较大的喷淋水进行下部喷淋,这样不仅会导致喷淋水难以进入空空换热器中进行充分换热、换热效率差的技术难点,而且排风通道的阻力较大,排风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用于实现空空换热器的充分换热,排风阻力减小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所述冷却机组包括顶层、底层和中间层,所述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所述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所述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喷淋系统、所述空空换热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从所述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所述空空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器,并从所述室内冷风送风口流进室内;
[0006]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对所述空空换热器进行喷淋。
[0007]本技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喷淋系统采用侧向喷淋的方式提高了喷淋换热的换热效果,其冷却机组的具体结构为:冷却机组分为顶层、底层和中间层,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蒸发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下方,冷凝器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一侧,喷淋系统设置在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喷淋系统包括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冷却机组的换热原理为: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空空换热器处进行循环换热,当需要对室内高温环境进行降温时,室外空气从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喷淋系统、空空换热器和冷凝器,并从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空空换热器蒸发器,并从室内冷风送风
口流进室内,至此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同时在空空换热器处完成循环换热,实现对室内环境降温。
[0008]本技术运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对冷却机组的布局进行了合理的改进,改良了冷却机组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循环换热通道,加大阻力部件的迎风面积,减少其造成的阻力损失,同时减少气流的方向改变和局部通道变径,从而减少局部阻力;喷淋系统中的喷杆和喷嘴安装在空空换热器的一侧,喷嘴对空空换热器进行侧向喷淋使得喷淋水更易进入空空换热器内部,加大换热面积,解决了现有的下部喷淋方式中喷淋水难以进入空空换热器进行换热的技术难点,同时侧向喷淋的结构形式与室外空气进入冷却机组的方向一致,解决了现有室外空气与喷淋水喷淋方向不同所导致的排风通道阻力较大的问题,进而降低了排风机的功耗。
[0009]进一步地,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喷杆上的每两个相邻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R1相等。
[0010]进一步地,每两个相邻所述喷杆之间的距离L,是所述距离R1的
[0011]进一步地,安装在不同所述喷杆上的每两个相邻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R2,与所述距离R1相等。
[0012]进一步地,分别安装在不同所述喷杆上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喷嘴,喷射范围相互重叠形成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水平投影长度C是所述喷嘴的喷射直径D的
[0013]本技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中,喷淋系统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喷杆上的喷嘴,其中,安装在同一喷杆上的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R1相等,且不同喷杆上相邻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R2与R1相等,相邻两个喷杆之间的距离L等于R1的当不同喷杆上相邻两个喷嘴对空空换热器进行喷淋时,喷射范围相互重叠部分的水平投影长度C等于喷嘴喷射直径D的本技术通过设置喷杆和喷嘴的距离,在保证侧向喷淋效果最佳下合理化地布置喷杆和喷嘴的位置,有效地减少喷嘴的数量,进一步降低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工艺成本。
[0014]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喷射角度可调节的喷嘴,所述喷射角度的可调节范围为水平方向

30
°
~+30
°

[0015]本技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中,喷嘴为喷射角度为可调节的喷嘴,可调节范围为水平方向

30
°
~+30
°
,具体可根据安装现场的实际需求调节喷嘴的喷射角度,喷嘴根据喷射角度喷射在空空换热器上形成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喷射范围,能够加大单个喷嘴的喷淋面积,减少喷嘴的数量,进一步降低间接蒸发冷却的成本。
[0016]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与所述空空换热器的间距H为250mm~350mm。
[0017]本技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喷嘴喷射在空空换热器上形成圆形喷射范围,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喷嘴与空空换热器的间距为250mm~350mm能够实现喷嘴的喷射范围最大,使得喷嘴的喷淋效果最佳。
[0018]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的喷射压力为3~6bar。
[0019]本技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喷嘴采用雾化喷嘴,可以达到细化喷淋水粒径的效果,使得喷淋水更易进入空空换热器的内部,通过设定雾化喷嘴的喷射压力为3~6bar,由喷射压力即可确定雾化喷嘴的喷射角度,并且通过喷射角度和间
距H计算雾化喷嘴的喷射直径,进一步确定相邻两个喷嘴的距离R1。
[0020]进一步地,所述底层还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位于所述室内冷风送风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顶层还设置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位于所述室外热风排风口。
[0022]本技术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底层的室内冷风送风口处还设置有送风机,用于将流经空空换热器和蒸发器后的室内空气加速输送到室内;顶层的室外热风排风口处还设置有排风机,用于将流经空空换热器和冷凝器后的室外空气加速排放到室外。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运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对冷却机组的布局进行了合理的改进,改良了冷却机组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循环换热通道,加大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包括顶层、底层和中间层,所述顶层设置有室内热风回风口和室外热风排风口,所述底层设置有室内冷风送风口和蒸发器,所述中间层设置有空空换热器、冷凝器、喷淋系统和室外新风送风口,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新风送风口进入,依次流经所述空空换热器和所述冷凝器,并从所述室外热风排风口流出室外,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热风回风口进入,依次流经所述空空换热器和所述蒸发器,并从所述室内冷风送风口流进室内;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喷淋系统设置在所述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喷杆和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对所述空空换热器进行喷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喷杆上的每两个相邻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R1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所述喷杆之间的距离L,是所述距离R1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喷淋顺新风气流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不同所述喷杆上的每两个相邻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R2,与所述距离R1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侧喷淋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臣苏经校彭嘉异周志流李红杰王伯城洪昌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