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356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C3G)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属于大豆蛋白产品开发领域。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制备大豆7S/11S蛋白;(2)制备黑米花色苷与大豆7S/11S蛋白复合物,并依次达到蛋白与花青素的质量比为20:1/10:1/5:1,黑米花色苷即可通过降低表面张力从而提升其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明确了大豆7S/11S蛋白与黑米花色苷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明晰了二者复合后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其过程原料来源广泛、绿色健康、操作简便且易于推广。操作简便且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大豆加工
,涉及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C3G)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豆蛋白作为被公认的优质植物蛋白,具有优良的功能特性和极高的营养价值,经沉降离心后可分为四个组分,其中7S和11S蛋白含量最丰富,约占整体的70%。由于大豆蛋白具有的亲油和亲水基团可在油

水、气

水界面吸附,导致界面张力的有效降低从而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并被广泛用于起泡剂等食品加工领域。因此有必要对大豆蛋白的具体组分7S/11S蛋白进行改善,满足食品加工对大豆蛋白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的要求。
[0003]目前用于改善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方法主要为酶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三种。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作用、热处理、超声处理和微波处理等,应用广泛但设备依赖性较强并且不易控制;化学法主要包括磷酸化、酰化和糖基化等,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有害产物;酶法主要依赖酶对蛋白进行不同程度的水解从而达到改性的作用,但难点在于水解程度的控制与如何避免苦味物质的生成。
[0004]黑米花色苷,即矢车菊素
‑3‑
O

葡萄糖苷,是一种来源广泛的花青素并隶属于黄酮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炎、防治心血管疾病、调节神经系统以及优良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作为一种蛋白亲和性小分子,黑米花色苷能够与大豆蛋白进行共价/非共价交联,并改变大豆蛋白构象从而改善其功能性质。利用黑米花色苷与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具有成本低、条件易控制、效果明显与绿色环保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改性方法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黑米花色苷与大豆7S/11S蛋白以特定比例进行复合,使得两种蛋白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得到改善,且效果显著。这一专利技术可能对大豆蛋白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异于传统蛋白质改性的方法,利用黑米花色苷与大豆7S/11S蛋白进行复合,从而改善两种蛋白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其过程材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绿色环保效果显著且易于推广。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具体为,将7S/11S蛋白粉末溶解于10m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0),室温下搅拌120min,过夜水化;然后将系列浓度黑米花色苷按比例分别溶于上述蛋白溶液中,同时需利用锡纸与保鲜膜包裹容器以达到避光隔氧的效果,随后在室温下搅拌120min分别制成7S和11S蛋白的黑米花色苷复合溶液。
[0009]进一步地,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上述配置
的蛋白溶液大豆7S/11S蛋白含量为1%(w/v)。
[0010]进一步地,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上述大豆蛋白与黑米花色苷的质量比为20:1/10:1/5:1,黑米花色苷最终浓度为0.05%(w/v)、0.1%(w/v)、0.2%(w/v)。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黑米花色苷通过与大豆7S/11S蛋白结合,使蛋白在气

液界面上形成一层均匀且致密的薄膜,降低了表面张力,达到了封存气体与保护气体的高效性,从而有效提高了两种蛋白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与传统化学、物理改性法相比具有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原料来源广泛、操作方便、容易控制且高效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运用在食品工业生产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主要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凡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
[0013]实施例1~6提供了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提高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0014](1)分别称取0.7g的7S/11S蛋白粉末溶解于70ml 10m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0)中配制成1%(w/v)对应的蛋白溶液;(2)分别按表1加入一定质量的黑米花色苷,同时需利用锡纸与保鲜膜包裹容器以达到避光隔氧的效果,室温下搅拌120min分别制成7S和11S蛋白的黑米花色苷复合溶液。
[0015]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为不添加黑米花色苷的7S/11S蛋白溶液,pH=7.0。
[0016]泡沫性能及起泡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对样品溶液进行高速搅打产生泡沫,测定其泡沫体积从而衡量其泡沫性质。具体操作如下:在室温下取40ml样品溶液(V0)用均质机搅打发泡,控制转速为13400r/min条件下均质60s,随后立即将泡沫倒入100ml量筒中,测定均质后的初始泡沫体积(V1),利用公式(1)评估其起泡性(FA);均质后室温静置30min,测定泡沫体积(V2),利用公式(2)评估其泡沫稳定性(FS)。
[0017][0018][0019]统计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2的大豆蛋白7S和11S及其与黑米花色苷混合物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结果如表1所示。
[0020]表1
[0021][0022]由表1可知,在实施例1~3中,研究对象为7S蛋白,浓度为1%、pH为7的条件下,随着黑米花色苷质量比的增加(r=C3G/7S),混合体系的起泡性呈现上升趋势,r=0.2时提升5.38%;泡沫稳定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r=0.05时最佳,提升20.57%;与对比例1相比,各实例复合体系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有所上升。
[0023]在实施例4~6中,研究对象为11S蛋白,浓度为1%、pH为7的条件下,随着黑米花色苷质量比的增加(r=C3G/11S),混合体系的起泡性以及起泡稳定性呈现上升趋势;与对比例2相比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有所上升,在r=0.2时最佳,分别提升68.02%和60.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C3G)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7S/11S蛋白粉末溶解于10m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0),室温下搅拌120min,过夜水化;然后将系列浓度黑米花色苷按比例分别溶于上述蛋白溶液中,同时需利用锡纸与保鲜膜包裹容器以达到避光隔氧的效果,随后在室温下搅拌120min分别制成7S和11S蛋白的黑米花色苷复合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配置的蛋白溶液大豆7S/11S蛋白含量为1%(w/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黑米花色苷改善大豆7S/11S蛋白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骐黄国池云峰罗小雪隋晓楠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