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355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态修复方法。它包括步骤:S1,河流产卵生境观测: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进行环境因子分析;S2,人工基质铺装前处理:将人工基质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准备石块;S3,河流人工基质处理:将人工基质以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隶属于鲤科、鲌亚科、鲌属,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干流和支流及其所属湖泊中,是一种中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以小型鱼类为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一般3龄成熟,7月份是翘嘴鲌的产卵高峰期,河流涨水时在近岸产卵繁殖,产沉黏性卵,先附着于砾石或其他物体上,后脱落附着物继续发育。但由于挖沙、航道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河流的鱼类产卵场被破坏,亟需开展在河流中开展产卵场生境修复措施,为翘嘴鲌等鱼类产卵、受精、孵化及仔稚鱼提供庇护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人类活动等影响,导致翘嘴鲌的产卵场底质生境的不适宜其产卵的问题,提供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态修复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河流产卵生境观测: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进行环境因子分析;S2,人工基质铺装前处理:将人工基质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准备石块;S3,河流人工基质处理:将人工基质以2

4个为一束,每米放置1

4束的密度固定捆绑在绳子上;将绑好人工基质的绳子捆扎石块,根据产卵场区域的大小决定绳子的长度;S4,河流人工基质铺装重建:在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将已经捆扎好的人工基质进行投放,其中绳子的一端绑上浮漂,作为标记;放置方式为顺着水流的方向从上游向下游放置。
[0005]本专利技术步骤S4绳子的一端绑上浮漂后可方便日常查看和监测。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河流鱼类的生态修复领域,特别适合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人工基质底质生境修复是产卵场河流底质生境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主要是针对黏沉性鱼类产卵繁殖对底质生境的需求进行逐级修复。本专利技术建立了翘嘴鲌鱼类产卵场底质生态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人工基质修复底质的办法,具有方便快捷、节省成本等优点,且鱼类产卵效果好,易于推广等。
[000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在水质适宜、水流速度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
[0007]本专利技术在翘嘴鲌鱼类产卵河流,通过调查河流的生态环境、河床地形底貌,选择在水质适宜、水流速度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进行产卵生境重建,分析现有底质构成,制定修复方案,采用人工基质铺装改良产卵场底质生境,为产黏沉性鱼类提供产卵基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环境因子包括水温、水位、流速、透明度、pH值和溶氧,
以及河流底质、河道地形变化、河水水量状况、堤岸稳定性、植被多样性、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指标。
[0009]人工基质底质生境修复是产卵场河流底质生境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所以环境因子的研究和选择对翘嘴鲌鱼类产卵环境的生态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水温为25

30℃,水位为0.2

5m,流速为0

2m
·
s
‑1,透明度为30

100cm,pH值为7.5,溶氧为5

8mg
·
L
‑1。
[0011]翘嘴鲌鱼类产卵场区域的生态环境选择在以上区间,特别适合翘嘴鲌鱼类产卵,可获得较高的产卵数量。
[00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人工基质包括棕片或水草。
[0013]更优选地,所述人工基质为直径约5cm~7cm、长30

50cm的棕片或水草。
[00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消毒宜用3

8%食盐水浸泡2 h~3 h,去除虫卵;准备(15

30)*(15

30)cm石块。
[00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河流人工基质处理包括人工基质材料以2个为一束,每米放置3束的密度固定在绳子上,捆绑方式为棕片或水草等人工基质根部绑住,尾部散开;将绑好人工基质的绳子以每5 m的间隔捆扎一个20*20cm石块,根据产卵场区域的大小决定绳子的长度。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将已经捆扎好的人工基质进行投放的投放方式主要用渔船,辅助人工。
[0017]作为优选,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还包括步骤S5,建设沿岸带保护林,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底质泥沙淤积和水域污染,防止次生水生植物滋生。
[0018]作为优选,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河流产卵生境观测: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进行河流底质、水流、水温环境因子分析;S2,人工基质铺装前处理:将人工基质材料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宜用5%食盐水浸泡2 h~3 h,去除虫卵等;准备20*20cm石块;S3,河流人工基质处理:将直径约5cm~7cm、长约40cm的棕片或水草等人工基质以2个为一束,每米放置3束的密度固定在绳子上,捆绑方式为棕片或水草等人工基质根部绑住,尾部散开;将绑好人工基质的绳子以每5 m的间隔捆扎一个20*20cm石块,根据产卵场区域的大小决定绳子的长度;S4,河流人工基质铺装重建:在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将已经捆扎好的人工基质进行投放,投放方式用渔船,辅助人工,其中绳子的一端绑上浮漂,作为标记,方便日常查看和监测;放置方式为顺着水流的方向从上游向下游放置;S5,建设沿岸带保护林,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底质泥沙淤积和水域污染,防止次生水生植物滋生。
[0019]本专利技术在翘嘴鲌鱼类产卵场区域,利用棕片、稻草等材料开展翘嘴鲌产卵生境修复工作。本专利技术河道进行疏通整治,在进行日常维护时,需注意暴雨或河水激涨后,底质泥沙淤积对铺设的人工基质的掩埋,需及时做好清理和维护工作。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由于挖沙、河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导致的河岸带固化、河道底质破坏等导致翘嘴鲌鱼类分布区域的产卵场生境不适宜其产卵孵化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人工基质修复底质的办法,具有方便快捷、节省成本等优点,且鱼类产卵效果好,易于推广等。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人工基质投放现场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区域;图3是被贩卖人工基质棕片鱼卵附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具体实施方式一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河流产卵生境观测: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进行环境因子分析;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在水质适宜、水流速度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S2,人工基质铺装前处理:将人工基质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准备石块;S3,河流人工基质处理:将人工基质以2

4个为一束,每米放置1

4束的密度固定捆绑在绳子上;将绑好人工基质的绳子捆扎石块,根据产卵场区域的大小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河流产卵生境观测: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进行环境因子分析;S2,人工基质铺装前处理:将人工基质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准备石块;S3,河流人工基质处理:将人工基质以2

4个为一束,每米放置1

4束的密度固定捆绑在绳子上;将绑好人工基质的绳子捆扎石块,根据产卵场区域的大小决定绳子的长度;S4,河流人工基质铺装重建:在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将已经捆扎好的人工基质进行投放,其中绳子的一端绑上浮漂,作为标记;放置方式为顺着水流的方向从上游向下游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选择翘嘴鲌鱼类产卵的水域在水质适宜、水流速度适宜和地下水丰富河段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环境因子包括水温、水位、流速、透明度、pH值和溶氧,以及河流底质、河道地形变化、河水水量状况、堤岸稳定性、植被多样性、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指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水温为25

30℃,水位为0.2

5m,流速为0

2m
·
s
‑1,透明度为30

100cm,pH值为7.5,溶氧为5

8mg
·
L
‑1。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人工基质为直径约5cm~7cm、长30

50cm的棕片或水草。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流翘嘴鲌鱼类产卵场生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消毒宜用3

8%食盐水浸泡2 h~3 h,去除虫卵;准备(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爱环练青平盛鹏程罗伟原居林钱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