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389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增殖床本体包括若干相互组装的鱼礁单元;鱼礁单元包括玄武岩格栅、若干立柱和若干玄武岩管件;若干立柱压置在玄武岩格栅上;玄武岩管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管壁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开孔;玄武岩管件的两端分别装接在两个立柱,立柱之间通过玄武岩管件相连接;相邻的鱼礁单元共用立柱和玄武岩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是一种为底栖贝类、热带海参、大型海藻提供繁育、索饵、生长等栖息场所的多营养层级人工鱼礁,通过多营养层级结合的模块式人工鱼礁小单元的无限组合延伸,可针对海底地形进行投放,充分利用海底空间,对远海岛礁的海参、贝类和大型海藻进行多营养层级增殖。贝类和大型海藻进行多营养层级增殖。贝类和大型海藻进行多营养层级增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0001]本技术属于海水渔业增养殖基础设施
,具体涉及远海岛礁增殖设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给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改善衰退的渔业资源,修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我国渔业产业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捕捞、养殖向资源养护转变。人工鱼礁建设作为养护资源、修复环境的重要措施,已成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沿海各省都已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投放的礁体以石块礁和混凝土礁为主,虽然对海域资源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礁体结构简单、礁区生态功能单一等问题。以黄渤海人工鱼礁建设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增殖刺参等海珍品,为节约成本、追求经济价值,礁体基本为天然石料及简单的方形、圆管形等混凝土,只重视增殖对象生境需求,没有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配置,导致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出现因生物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引发的增殖物种死亡、食物网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鱼礁功能单一、礁区群落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包括增殖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床本体包括若干相互组装的鱼礁单元;所述鱼礁单元包括玄武岩格栅、若干立柱和若干玄武岩管件;所述若干立柱压置在所述玄武岩格栅上;所述玄武岩管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管壁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开孔;所述玄武岩管件的两端分别装接在两个所述立柱,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玄武岩管件相连接;相邻的鱼礁单元共用立柱和玄武岩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每个鱼礁单元由四个立柱及连接该四个立柱的四个玄武岩管件组成四边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格栅的网目大小为25~2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插接块;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端部套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光远沈铭辉欧徽龙蒲利云王国福李丙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