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53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包括有安装框架、清洁机构、加水管及传动机构,清洁机构与安装框架配合运行,清洁机构与第一电机连接,同时清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加水管,传动机构与清洁机构连接,实现清洁机构的左右运动;该装置中第一电机带动清洁滚筒快速旋转,加水管向清洁滚筒表面加水,挤压柱将清洁滚筒上的污水挤出,第二电机拉动清洁滚筒缓慢向左运动,四者结合可有效保证太阳能光伏板表面的清洁效果;采用两根传动带分别拉动下运动装置、上运动装置运动,保证了清洁滚筒上下两端运行的同步性,避免因一端被杂物卡住而导致清洁滚筒损害,有效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有效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有效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知的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正越来越成为无法绕开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生产方式之一,正越来越受到青睐。
[0003]很多农村的屋顶上会安装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减小电费开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有灰尘、树叶、鸟粪等杂物覆盖在太阳能光伏板的表面,从而使太阳能光伏板吸收太阳能的效率急剧降低,故需要定期对太阳能光伏板进行人工清洁,以便使太阳能光伏板恢复到最佳状态。
[0004]目前市面上的可自行清洁的光伏支架,一般只能对粉尘等轻微杂质进行擦拭,清洁效果较差,遇到如鸟粪等顽固污渍,目前市面上的可自行清洁的光伏支架无法做到有效清洁;另外目前的可自行清洁一般为单轨运行,若清洁机构中的一端由于杂物发生卡死,则极易造成损坏,稳定性差。因而,急需一种能够更稳定、高效的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从而可解决目前的可自行清洁太阳能光伏板支架清洁效果较差、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包括有安装框架、清洁机构、加水管及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有上边梁及下边梁,所述上边梁与下边梁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上边梁的第一凹槽底部开有长通孔,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有上运动装置、下运动装置及旋转轴,所述上运动装置设置于上边梁的第一凹槽中,所述下运动装置设置于下边梁的第一凹槽中,所述上运动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插入下运动装置,另一端穿过上运动装置及长通孔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中部套设有清洁滚筒,所述清洁滚筒的上方设置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界水源通过软管连通,所述加水管与清洁滚筒平行布置,所述加水管的下方开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加水管与上运动装置、下运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所述传动机构与上运动装置、下运动装置的左右两侧连接,实现清洁机构的左右运动。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两根传动带及动力机构,一根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分别与上运动装置的左右两侧连接,另一根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分别与下运动装置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两个动力轮、四根固定柱、第二电机及动力传输轴,四根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均焊接固定于安装框架的底部,两根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一个动力轮,所述动力传输轴穿过四根固定柱及两个动力轮,以实现动力轮与固定柱之间的固定,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最外侧的固定柱上,所述动力传输轴的末端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动力轮的外表面与传动带的上表面接触。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
括有张紧滚筒、两个张紧臂、两个张紧弹簧及两个固定臂,两个所述固定臂的一端均焊接固定于安装框架的底部,所述固定臂的另一端与张紧臂的一端通过轴销连接,所述固定臂的中部通过张紧弹簧与安装框架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张紧臂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张紧滚筒,所述张紧滚筒的外表面与传动带的下表面接触。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有挤压柱,所述挤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运动装置、下运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所述挤压柱与清洁滚筒紧密贴合,以实现将清洁滚筒上的污水挤出,保持清洁滚筒的清洁度。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导向轮及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固定于安装框架的左右两侧,以避免传动带穿过安装框架的左右两侧面后与安装框架发生摩擦而造成损坏,所述第二导向轮固定于安装框架的底部与侧部交界位置,以避免安装框架的底部与侧部交界位置与传动带发生摩擦而造成损坏。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运动装置上、下表面与第一凹槽内壁接触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有多根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安装有滚轮,所述下运动装置上与旋转轴配合的位置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外表面与圆形凹槽的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轴承的内圈内表面与旋转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运动装置上、下表面与第一凹槽内壁接触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有多根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安装有滚轮,所述上运动装置上与旋转轴配合的位置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外表面与圆形凹槽的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轴承的内圈内表面与旋转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上运动装置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开有通孔,所述旋转轴的端部穿过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旋转轴的直径,以避免上运动装置对旋转轴运动的影响。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运动装置及上运动装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块及清除块,所述缓冲块固定于下运动装置及上运动装置左右两侧的上方,所述清除块固定于下运动装置及上运动装置左右两侧的下方。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边梁上的第一凹槽底部开有通槽,所述通槽两端部的宽度与第一凹槽的宽度一致,以方便泥土等的顺利排出。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机为高速电机,第二电机为低速电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其中:第一电机带动清洁滚筒快速旋转,加水管向清洁滚筒表面加水,挤压柱将清洁滚筒上的污水挤出,第二电机拉动清洁滚筒缓慢向左运动,四者结合可有效保证太阳能光伏板表面的清洁效果;采用两根传动带分别拉动下运动装置、上运动装置运动,保证了清洁滚筒上下两端运行的同步性,避免因一端被杂物卡住而导致清洁滚筒损害,有效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俯视图中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正视图中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后侧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后侧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清洁机构的剖视图;
[0026]图9为本技术中下运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中下运动装置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28]其中:1

安装框架,2

清洁机构,3

加水管,4

挤压柱,5

传动机构,6

缓冲块,7

清除块,11

下边梁,12

上边梁,22

下运动装置,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框架(1)、清洁机构(2)、加水管(3)及传动机构(5),所述安装框架(1)包括有上边梁(12)及下边梁(11),所述上边梁(12)与下边梁(11)的内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上边梁(12)的第一凹槽底部开有长通孔,所述清洁机构(2)包括有上运动装置(23)、下运动装置(22)及旋转轴(25),所述上运动装置(23)设置于上边梁(12)的第一凹槽中,所述下运动装置(22)设置于下边梁(11)的第一凹槽中,所述上运动装置(2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机(24),所述旋转轴(25)的一端插入下运动装置(22),另一端穿过上运动装置(23)及长通孔与第一电机(24)连接,所述旋转轴(25)的中部套设有清洁滚筒(21),所述清洁滚筒(21)的上方设置有加水管(3),所述加水管(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界水源通过软管连通,所述加水管(3)与清洁滚筒(21)平行布置,所述加水管(3)的下方开有多个排水孔,所述加水管(3)与上运动装置(23)、下运动装置(22)的上表面固定,所述传动机构(5)与上运动装置(23)、下运动装置(22)的左右两侧连接,实现清洁机构(2)的左右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有两根传动带(51)及动力机构(54),一根所述传动带(51)的两端分别与上运动装置(23)的左右两侧连接,另一根所述传动带(51)的两端分别与下运动装置(22)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动力机构(54)包括有两个动力轮(541)、四根固定柱(542)、第二电机(543)及动力传输轴(544),四根所述固定柱(542)的一端均焊接固定于安装框架(1)的底部,两根所述固定柱(542)之间设置一个动力轮(541),所述动力传输轴(544)穿过四根固定柱(542)及两个动力轮(541),以实现动力轮(541)与固定柱(542)之间的固定,所述第二电机(543)固定于最外侧的固定柱(542)上,所述动力传输轴(544)的末端与第二电机(543)连接,所述动力轮(541)的外表面与传动带(51)的上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清洁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还包括有张紧机构(55),所述张紧机构(55)包括有张紧滚筒(551)、两个张紧臂(552)、两个张紧弹簧(553)及两个固定臂(554),两个所述固定臂(554)的一端均焊接固定于安装框架(1)的底部,所述固定臂(554)的另一端与张紧臂(552)的一端通过轴销连接,所述固定臂(554)的中部通过张紧弹簧(553)与安装框架(1)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张紧臂(55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张紧滚筒(551),所述张紧滚筒(551)的外表面与传动带(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柴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昌能风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