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信道匹配的非视域目标信号辨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信道匹配的非视域目标信号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视域目标探测技术,即对隐藏于遮挡物后,相机无法直接探测的目标进行成像、重构、定位或跟踪,在抢险、救援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光学探测手段,都需要目标在探测器的视线范围内才能进行成像和跟踪。一旦目标与探测器之间存在遮挡物,比如人在拐角或墙后、飞机在云层中等情况,传统光学手段就无法探测。
[0003]该技术通过主动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散射到目标上的回波,来获取主动发射光子的飞行时间,并得出光子的飞行距离,从而进行三维重建或定位跟踪。由于目标被遮挡,激光只能发射到目标附近的中介面,并散射至目标。在目标将激光再次散射回中介面之后,再通过光学镜头收集回波光子,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由于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经过了多次散射,回波能量衰减可达到十几个数量级。
[0004]由于回波能量的衰减,在探测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中,目标信号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信道匹配的非视域目标信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目标与各探测点的空间位置关系,计算同一目标回波信号在各探测器信道的光子飞行时间统计图中理论上的时间匹配关系,并将在超过一定数量的信道中符合该时间匹配关系的回波信号辨识为目标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信道匹配的非视域目标信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匹配关系对应的时间匹配范围计算公式为:式中,i、j为探测点标号;t
i
、t
j
分别为光子从中介面上的激光点散射至目标,再散射至探测点i、j的飞行时间;d0、d
i
、d
j
分别代表激光点、探测点i、j与目标间的距离;c为光速;x
i
、x
j
分别为探测点i、j空间位置的x方向的坐标,即激光点平行中介面指向非视域方向;z
i
、z
j
分别为探测点i、j空间位置的z方向的坐标,即垂直于地面向上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信道匹配的非视域目标信号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该时间匹配关系的实现方法为:利用上述的时间匹配关系,选择一路信道为参考信道,并把其中所有波峰作为参考点,再对每一个参考点,分别取其它信道中时间匹配范围内波峰的最大值,作为此参考点的匹配点,此为正向匹配;然后以该匹配点为基准,取参考信道中时间匹配范围内波峰的最大值作为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卿,夏诗烨,罗一涵,李泰霖,谢宗良,徐少雄,马浩统,曹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