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317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货端发出提货需求,生产系统释放任务流动看板;对所有的看板按照实际任务状态分配看板的生产信息;流动看板携带生产信息进入生产流程中的加工单元;所述下游加工单元根据上游加工单元中提取原材料的量判断是否进行生产;所有生产任务完成后看板流程完成,生产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实现上述均衡排产方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工单元、在各加工单元之间流转的流动看板、看板公告、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节省资金投入和提高经济收益等优点。入和提高经济收益等优点。入和提高经济收益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产管理方法
,涉及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行业生产中,小零件装配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产方式。由于小零件生产过程的产品种类较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加工单元而言,若生产不同种类的零件时需要对加工单元进行换型调整,造成一定生产时间的浪费,并且生产线各工序上的单位生产时间视生产种类与设备本身影响而不同,这些特点对于汽车小零件批量生产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0003]通常,对于汽车小零件的生产加工是用推动生产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推动式生产主要的几个特点有配套零件过多,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资金、库存量的占用,又形成很多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往往零件加工周期长,影响了产品的交货期。由于加工单元对不同种类零件的加工不能复用,换型时工序的等待浪费严重,增加生产成本。这样使得管理者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去管理生产订单,控制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方法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实现所述排产方法的系统,可用于汽车行业零件生产制造。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汽车行业小零件生产,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工单元、在各加工单元之间流转的流动看板、看板公告、和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所述的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各加工单元和各流动看板。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看板是一种与看板理论概念相同的虚拟的电子化流动看板。
[0008]所述看板公告用于收集和展示所有闲置看板。
[0009]所述的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创建流动看板的流动路径,控制该加工单元的流动看板按照生产工艺的顺序向其后工序的加工单元流动。
[0010]所述的加工单元则可根据实际零件的生产流程进行设定,包括但不限于磨切单元、清洗单元、锯削单元、铣削单元、零件超市单元、检验单元和零件入库单元等。
[0011]所述的流动看板上标识了生产的零件信息、加工完成时间、当前的生产线名称、当前工序的名称、料件号码、每箱容量、总数量、生产数量、来源工序、目的工序等。
[0012]一种应用上述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生产系统的均衡排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提货端发出提货需求,生产系统中的任务流动看板进行释放;
[0014]步骤二、对所有的看板按照实际任务状态分配看板的生产信息;
[0015]步骤三、流动看板携带生产信息进入加工单元;
[0016]步骤四、所述下游加工单元根据从上游加工单元中提取原材料的量判断是否进行生产;若上游加工单元生产的下游加工单元的原材料满足生产需求,则下游加工单元获得上游加工单元生产的原材料后实施生产;若上游加工单元生产的原材料未满足下游加工单元的生产需求,则通过流动看板向上游加工单元传递生产信息,上游加工单元进行原材料生产,当原材料满足下游加工单元要求后,下游加工单元再进行生产;
[0017]步骤五、所有生产任务完成后看板流程完成,生产结束。
[0018]整套生产流程中从原料到产品使用同一套任务流动看板,在整个生产线中流动,用于记录生产状态的信息,并可以传达给前后工序。
[0019]步骤一中,所述流动看板在实际生产得到成品之后将看板释放。
[0020]步骤三中,所述流动看板携带的生产信息包括生产的零件信息、加工完成时间、当前的生产线名称、当前工序的名称、料件号码、每箱容量、总数量、生产数量、来源工序、目的工序等。
[0021]步骤四中,所述下游加工单元进行生产之前还包括换型判断操作;若不需要换型则继续用同一看板进行任务;若需要换型则将流动看板转换为换型状态,并等待换型完成后进行后续操作。
[0022]当一次生产的产品生产完成之后,看板将置为闲置状态并放入看板公告,等待下一次生产过程开始时进行再次分配。
[0023]具体地,对于某一个加工工艺,涉及A、B、C三道工序,也可以称为涉及A、B、C三个加工单元,其中工序顺序为:C

A

B,生产加工流程如下:
[0024]S1、在某一个加工单元A上,当一个流动看板在该加工单元A的加工任务完成后,则读取流动看板上的识别号码,此识别号码将用于指定工件和看板的一一对应。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收到流动看板的信息之后,传递请求信息至A生产工艺的后道工序的加工单元B,若加工单元B的原料足够进行生产的条件,则执行S2;若加工单元B不足以进行生产,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控制该流动看板返回上游加工单元A提取原料,直至加工单元B足够生产时再执行S2;若看板返回上游加工单元A提取原料时加工单元A所需的生产原料不足,则执行S3;
[0025]S2、流动看板接收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移动至下一个加工单元B,所述的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显示该流动看板在下一个加工单元B的任务;
[0026]S3、生产任务分配拉动控制单元将看板返回生产工艺的上一工序C,即传递拉动需求至加工单元C,向加工单元C发出生产请求,用于补充加工单元A中的生产材料。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8]1.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以均衡生产的基本原理为精髓,利用“流动看板”作为拉动生产的最小流动单元,解决了均衡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汽车行业小零件生产方式的难题。
[0029]2.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简化了多种类的小零件生产方式的操作过程。使得管理人员掌握各订单的生产进度变得更加容易。
[0030]3.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节约了原材料消耗,节省了场地面积,节约了资金投入。
[0031]4.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能够更准确和更细粒度地计算产品的交货期,顺应了客户对产品交货期越来越高的需求,能够带来间接收益。
[0032]5.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不仅有经济收益,也为国家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策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排产方法中的看板流程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排产方法中运行系统结构图。
[0035]图3为排产系统中加工单元运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专利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0037]本专利技术按均衡生产的原理设计一个“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系统”。这个系统对生产任务按拉动分配的方式安排生产,那么就可以避免原先按零件订单生产方式带来的很多问题,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加工周期小于1周,平均为3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拉动模式的均衡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货端发出提货需求,生产系统释放任务流动看板;步骤二、对所有的看板按照实际任务状态分配看板的生产信息;步骤三、流动看板携带生产信息进入生产流程中的加工单元;步骤四、所述下游加工单元根据从上游加工单元中提取原材料的量判断是否进行生产;步骤五、所有生产任务完成后看板流程完成,生产结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套生产流程中从原料到产品使用同一套任务流动看板,在整个生产线中流动,用于记录生产状态的信息,并传达给前后工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看板是一种在排产系统中流动的虚拟的电子化流动看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流动看板在实际生产得到成品之后将看板释放。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流动看板携带的生产信息包括生产的零件信息、加工完成时间、当前的生产线名称、当前工序的名称、料件号码、每箱容量、总数量、生产数量、来源工序、目的工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若上游加工单元生产的下游加工单元的原材料满足生产需求,则下游加工单元获得上游加工单元生产的原材料后实施生产;若上游加工单元生产的原材料未满足下游加工单元的生产需求,则通过流动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涛蔡益枫徐刚施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元创信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