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及其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260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及其封装方法,包括安装外框、间距设置在安装外框内腔内的两个玻璃基片,玻璃基片的外侧面分别与安装外框内腔的前后两侧面紧密贴合,所述玻璃基片内侧面分别固接有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左侧端设置有反射密封板,所述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右侧端设置有与反射密封板相适配的照射密封板,隔热电致变色层、防护电致变色层、反射密封板及照射密封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小分子变色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封装方便,便于小分子变色层的填充,通过照射密封板向小分子变色层中发射光束,实现单重变色,双重或三重复合变色,可有效提高电致变色玻璃的隔音和保温效果。和保温效果。和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玻璃
,尤其是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其可以让玻璃自动变色,而不再需要挂窗帘。
[0003]常规电致变色玻璃主要采用液态电解质进行封装,给封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传统工艺中采用固态凝胶电解质来提高电致变色玻璃的加工效率,但是单纯的使用固态凝胶电解质,无法保证电致变色玻璃的隔音和保温效果,并且变色效果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及其封装方法,在封装方便的同时维修也简便,可有效提高电致变色玻璃的隔音和保温效果,并提供多途径变色功能,实现单重变色,双重或三重复合变色。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及其封装方法,包括安装外框、间距设置在安装外框内腔内的两个玻璃基片,所述玻璃基片的外侧面分别与安装外框内腔的前后两侧面紧密贴合,所述的玻璃基片内侧面分别固接有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所述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左侧端设置有反射密封板,所述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右侧端设置有与反射密封板相适配的照射密封板,所述防护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分别与第二封框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
[0006]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玻璃基片之间设置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通过隔热电致变色层、防护电致变色层、反射密封板、照射密封板和安装外框组成密封空间,为小分子变色层的装配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通过照射密封板向小分子变色层中发射光束,穿过小分子变色层后由反射密封板将光束返回,提供照明效果的同时,构成小分子变色层的检测环境,实现小分子变色层封装状态的实时检测,保证封装成品的质量。
[0007]为方便组件安装,所述的安装外框的右侧开设有拆装口,所述拆装口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隔离板。
[0008]所述的隔热电致变色层包括隔热导电层、第一封框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所述隔热导电层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分别与第一封框的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且第一封框的内部填充有与隔热导电层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相接触的第一准固态电解质;通过使用第一准固态电解质进行隔热变色封装,在保证变色效果的同时,配合小分子变色层构成双重变色,可提高隔热效果,进一步的保证了玻璃的保温效果。
[0009]所述的防护电致变色层包括防护导电基层、第二封框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
层,所述防护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分别与第二封框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且第二封框的内部填充有与防护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相接触的第二准固态电解质;通过使用第二准固态电解质进行防护变色封装,不仅具有紫外线隔离功能,同时提供第三重变色,实现三重变色,为玻璃的变色提供更多的颜色范围。
[0010]所述的小分子变色层填充于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之间,且隔热导电层的正面与前侧设置的玻璃基片背部紧密接触,所述防护导电基层的背面与后侧设置的玻璃基片正面紧密接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第一重变色,还可以进行噪音的隔离,使得玻璃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0011]所述的照射密封板左侧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部安装有灯带,所述安装凹槽的内部且位于灯带的左侧密封固定有透明隔离板,以此可利用透明隔离板对灯带进行封装,保证灯带的正常使用,
[0012]为保证玻璃基片在封装后密封的有效性,所述的反射密封板右侧的中部镶嵌并固接有反射板,所述照射密封板和反射密封板的外周均套设并固接有密封条,且安装外框和两个玻璃基片之间设置有密封挡条。
[0013]所述的安装外框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用于小分子变色层添加和排放的阶梯孔,且阶梯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内六角密封螺栓,以此可为小分子变色层的添加和排放提供便利条件,从而更方便后续的维修。
[0014]一种上述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的封装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0015]S1、前置封装:在其中一块玻璃基片上采用磁控溅射法镀制透明隔热膜及ITO膜层,获得隔热导电层,将第一封框放置在该玻璃基片上,向第一封框中注入第一准固态电解质,然后将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放置在第一封框上,使用热压机在70℃下用0.4kPa的压力热压10s,再使用紫外固定胶封装第一封框与该玻璃基片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边缘处,即制得隔热电致变色层封装组件;
[0016]S2、后置封装:在另一个玻璃基片上采用磁控溅射法镀制防紫外透明隔热镀膜及ITO膜层,获得防护导电基层,将第二封框放置在该玻璃基片上,向第二封框中注入第二准固态电解质,然后将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放置在第一封框上,使用热压机在70℃下用0.4kPa的压力热压10s,再使用紫外固定胶封装第二封框与该玻璃基片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边缘处,即制得防护电致变色层封装组件;
[0017]S3、拼装:在反射密封板上的反射板的前后两侧涂抹丁基胶,再将反射密封板经过拆装口放入到安装外框内部,将步骤S1中制得的隔热电致变色层封装组件经过拆装口装配到安装外框内部,在隔热电致变色层与反射密封板紧密贴合后,将步骤S2中制得的防护电致变色层封装组件经过拆装口装配到安装外框内部,在防护电致变色层与反射密封板紧密贴合后,在照射密封板上透明隔离板的前后两侧涂抹丁基胶,沿着拆装口插入照射密封板,再使用螺栓固定安装外框和隔离板;
[0018]S4、密封加注:在安装外框和玻璃基片连接处涂抹丁基胶进行密封,再将密封挡条放置在安装外框上涂抹丁基胶的地方,丁基胶凝固后,完成密封,拧开一个内六角密封螺栓,沿着阶梯孔注入小分子变色层,注满小分子变色层后,拧紧内六角密封螺栓,即完成电致变色玻璃的封装,获得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在两个玻璃基片之间设置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利用隔热电致变色层、防护电致变色层、反射密封板、照射密封板和安装外框所组成的密封空间,为小分子变色层的填充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通过照射密封板向小分子变色层中发射光束,穿过小分子变色层后由反射密封板将光束返回,在提供照明效果的同时,构成小分子变色层的检测环境,实现小分子变色层封装状态的实时检测,保证封装成品的质量。
[0021](2)、通过使用第一准固态电解质进行隔热变色封装,在保证变色效果的同时,配合小分子变色层构成双重变色,还可以提高隔热效果,进一步保证了玻璃基片的保温效果。
[0022](3)、通过使用第二准固态电解质进行防护变色封装,不仅具备紫外线隔离功能,同时可提供第三重变色,实现三重变色,为玻璃基片的变色提供更多的颜色范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包括安装外框、间距设置在安装外框内腔内的两个玻璃基片,所述玻璃基片的外侧面分别与安装外框内腔的前后两侧面紧密贴合,其特征是:所述的玻璃基片内侧面分别固接有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所述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左侧端设置有反射密封板,所述隔热电致变色层和防护电致变色层右侧端设置有与反射密封板相适配的照射密封板,隔热电致变色层、防护电致变色层、反射密封板及照射密封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小分子变色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外框的右侧开设有拆装口,所述拆装口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隔离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隔热电致变色层包括隔热导电层、第一封框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所述隔热导电层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分别与第一封框的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且第一封框的内部填充有与隔热导电层和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相接触的第一准固态电解质;所述的防护电致变色层包括防护导电基层、第二封框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所述防护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分别与第二封框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且第二封框的内部填充有与防护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相接触的第二准固态电解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小分子变色层填充于单层阴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和单层阳极变色双面导电基层之间,且隔热导电层的正面与前侧设置的玻璃基片背部紧密接触,所述防护导电基层的背面与后侧设置的玻璃基片正面紧密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照射密封板左侧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部安装有灯带,所述安装凹槽的内部且位于灯带的左侧密封固定有透明隔离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射密封板右侧的中部镶嵌并固接有反射板,所述照射密封板和反射密封板的外周均套设并固接有密封条,且安装外框和两个玻璃基片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