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通信,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民宿是一种提供短期住宿的非传统型住宿形式,与现有的大型酒店、宾馆相比,具有个性化、特色明显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现有的民宿运营过程中,通常会结合现有的智能科技以提高民宿的运营效果,例如大数据、物联网等。
2、在选择需要入住的民宿之前,游客通常会在网络平台上查询民宿的评价和满意度,来选择是否预订,目前民宿的评价通常为过往用户在移动端提交,网络平台将用户提交的评价信息展示出来,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网络平台上的评价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因为经常有商家通过好评返现等诱导性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虚假的评价,导致用户体验很差,目前已有提高评价真实性的方法得到应用,例如结合顾客评分和其他诸多因素对民宿进行综合评价,并自动生成评价结果以供平台展示,但是这种方法对其他因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并且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占比难以进行准确划分,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3、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及运行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4、需要说明的是,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申请构思的
技术介绍
,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及运行方法,达到能够在多个权重中选择适合代表民宿评价的效果,使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3、服务器接收来自同一个民宿的多维民宿数据,以及用于对多维民宿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归一化数据,其中多维民宿数据包括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
4、使用归一化数据对多维民宿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根据权重重排法生成联合数据集;
5、确定评价因子计算模型,并将联合数据集作为该评价因子计算模型的输入,计算民宿的评价因子分布数组;
6、对评价因子分布数组进行样本筛选,确定评价因子终值;
7、根据评价因子分布数组确定分布范围,并确定评价因子终值与分布范围的关系,经过转换后作为用于展示的民宿评价。
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使用归一化数据对多维民宿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根据权重重排法生成联合数据集,生成多个权重组合下的联合数据集,并将联合数据集作为该评价因子计算模型的输入,计算民宿的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使用多个权重值组合计算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得到能够反馈民宿评价的评价因子终值,提高民宿评价的真实性。
9、进一步的,所述归一化数据的确定方法为随机数选择法,该方法包括:
10、先确定一个归一化范围,该归一化范围由数值构成,并且该归一化范围内的每个数值均对应一个唯一的位次信息;
11、生成一个归一化范围内的随机数,并选择该随机数所在位次的数据作为该民宿的归一化数据;
12、在选择完成后删除归一化范围内该位次的数据。
13、进一步的,所述权重重排法包括:
14、设定权重值组合,该权重值组合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其中第一权重值作为主观归一化数据归一化处理过程中的权重值,第二权重值作为客观归一化数据归一化处理过程中的权重值,每组第一权重值与第二权重值之和为一;
15、建立第一归一化模型,并分别将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以及主观民宿数据和客观民宿数据输入到第一归一化模型中,输出主观归一化数据集和客观归一化数据集;
16、对主观归一化数据集和客观归一化数据集进行联合处理,并按照顺序排列,生成对应权重值组合的联合数据集。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归一化模型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用于输入数据以及相应的权重值,以及其他必要的数据,输出端用于输出归一化后的数据。
18、进一步的,所述主观归一化数据集和客观归一化数据集中数据数量与权重值组合的数量相同。
19、进一步的,所述评价因子计算模型为数值运算模型,该数值运算模型中包含至少一个运算规则,将输入的数据按照规定的运算规则进行处理并输出。
20、进一步的,所述评价因子终值的判断方法包括:
21、先对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中的评价因子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得到具有顺序的评价因子分布数组,并且记录排序后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中各个评价因子对应的权重值组合;
22、计算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中的数据方差,并筛选出至少两组待定数据;
23、对筛选出的待定数据进行均分,将所得到的数据作为评价因子终值。
24、进一步的,评价因子终值与分布范围的关系转换过程包括:
25、先根据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中数据的最值确定一个分布区间,该区间的两端分别是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中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6、评价因子终值在该分布范围中的逻辑位置占比,得到评价因子终值的分布值,该分布值小于一;
27、最后通过线性函数将评价因子终值的分布值转换为评价标准中的已知值。
28、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29、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服务器接收来自同一个民宿的多维民宿数据,以及用于对多维民宿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归一化数据,其中多维民宿数据包括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
30、归一化处理模块,用于使用归一化数据对多维民宿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根据权重重排法生成联合数据集;
31、评价因子计算模块,用于确定评价因子计算模型,并将联合数据集作为该评价因子计算模型的输入,计算民宿的评价因子分布数组;
32、评价因子终值确定模块,用于对评价因子分布数组进行样本筛选,确定评价因子终值;
33、评价因子终值转换模块,用于根据评价因子分布数组确定分布范围,并确定评价因子终值与分布范围的关系,并经过转换后作为用于展示的民宿评价。
3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及运行方法,通过使用归一化数据对多维民宿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根据权重重排法生成联合数据集,生成多个权重组合下的联合数据集,并将联合数据集作为该评价因子计算模型的输入,计算民宿的评价因子分布数组,使用多个权重值组合计算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得到能够反馈民宿评价的评价因子终值,提高民宿评价的真实性。
3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申请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数据的确定方法为随机数选择法,该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重排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归一化模型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用于输入数据以及相应的权重值,以及其他必要的数据,输出端用于输出归一化后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观归一化数据集和客观归一化数据集中数据数量与权重值组合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因子计算模型为数值运算模型,该数值运算模型中包含至少一个运算规则,将输入的数据按照规定的运算规则进行处理并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价因子终值与分布范围的关系转换过程包括:
9.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数据的确定方法为随机数选择法,该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重排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归一化模型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用于输入数据以及相应的权重值,以及其他必要的数据,输出端用于输出归一化后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民宿管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观归一化数据集和客观归一化数据集中数据数量与权重值组合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赟,左玉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