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怡专利>正文

一种微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386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耕机,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微耕机,包括机架、扶手和动力机构,机架底部设置有通过自身旋转配合螺旋叶片能够带动机架整体位移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在机架上且能够绕自身旋转的行走柱;所述行走柱的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在行走柱旋转时利用滚动摩擦原理推动其前进的螺旋叶片;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能够旋转对田地处理的旋耕刀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能够联动动力装置与行走机构以及旋耕刀组件的连接装置,技术效果是其具有操作简单、工作高效,且能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景工作的优点。的场景工作的优点。的场景工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耕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微耕机。

技术介绍

[0002]微耕机是简化后的农耕机,微耕机与大型农耕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微耕机专门用于农耕机不便于操作的山区和丘陵等狭窄地区。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0003]目前的微耕机一般是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其作为动力,驱动耕刀工作,配合行走轮和农耕人员推持使用。水田从上到下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活水层、淤泥层再到最下方的土质层。农耕人员在使用微耕机在水田农作时,首先农耕人员的脚会踩在淤泥层,形成负压,走路较为吃力,然后就是现有的微耕机通常是采用较大的车轮作为支撑驱动件,牵引整个设备运行。但是在遇到淤泥层较厚、土质特别松软的情形下,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较少,会馅在淤泥层中,难以转动,导致耕种效率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耕机,其具有操作简单、工作高效,且能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景工作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耕机,包括机架、扶手支架和动力装置,机架底部设置有轴心朝向前进并通过自身旋转配合螺旋叶片能够带动机架整体位移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在机架上轴心朝向前进且能够绕自身旋转的行走柱;所述行走柱的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在行走柱旋转时利用滚动摩擦原理推动其前进的螺旋叶片;机架上设置有能够旋转对田地处理的旋耕刀组件;机架上还设置有能够联动动力装置与行走机构以及旋耕刀组件的连接组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常规的轮胎作为微耕机的行走机构,而且是通过两个设有螺旋叶片的行走柱作为螺旋推进器,配合双螺旋旋转产生直线向前的动力,进而带动整个装置前进。通过双螺旋结构与水田地面的接触面较大,属于两条线性接触。这种行走机构特别适宜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使用,进而十分适宜在一些山区梯田进行使用。而且在行走柱前进的同时,能够对经过的土壤进行初步翻地处理,由螺旋叶片的旋转能让接触过的土壤进行简单的翻转。同时螺旋推进的前进速度较为缓慢,能够与旋耕刀组件进行配合,在由行走柱对土壤初步处理后,再由旋耕刀组件对土壤进行处理,能让旋耕刀对土壤的旋耕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农耕人员只需要控制前进方向,大大节省了体力,同时降低了微耕机的使用要求。
[0007]再通过连接组件,使用一个动力源来驱动两个机构运作,使整个装置更加轻便,便于携带。
[0008]进一步设置:旋耕刀组件设置在行走机构后侧;所述旋耕刀组件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旋转支座、转动连接在旋转支座上旋转轴和套设在旋转轴上的若干旋耕刀片。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旋耕刀组件设置在行走机构后侧,能让旋转刀组件运行时,给予旋耕刀组件向前的一个牵引力,就不需要农耕人员通过扶手在后侧推着微耕机前进,大大节省了农耕人员的体力。同时由行走机构对土壤进行初步处理后在进行旋耕,也提高了旋耕的效率和旋耕的效果。
[0010]进一步设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动力装置输出端与行走机构的第一连接组件和连接动力装置输出轴与旋转轴的第二连接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通过一个动力输出端,将动力分别传递到行走机构和旋耕刀组件,从而驱动两者运作。微耕机中空间占用最多、重量最重的往往都是动力装置,通过将三者相互联系,使用一个动力装置,大大节省了旋耕机的使用空间,和整体重量,使其更加紧凑,更加容易被携带。
[0012]进一步设置:机架上还设置有能够调节旋耕刀组件下压距离的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旋转支座上的连接基座、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动基座和连接两个基座的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一端与连接基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连接在转动基座上的旋转盘螺纹配合;所述螺纹采用自锁螺。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旋转盘与连接螺杆螺纹配合,通过旋拧旋转盘来控制连接螺纹的位移进而带动旋耕刀组件位移,由于采用自锁螺纹,使旋耕刀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不会影响高度调节组件,让旋耕刀组件工作时高度不会偏移。同时高度调节组件结构简单紧凑,高度调节更加精细。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扶手与支架活动连接,扶手与机架之间还设置有能够调节两者之间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扶手与机架之间角度,来现实扶手高度的调节,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让操作人员更加得心应手。
[0016]进一步设置:旋耕刀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旋转支座和旋转轴之间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旋转轴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旋转支座之间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且支撑杆上套设有缓震弹性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耕机出现故障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微耕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使微耕机上的一下螺栓松动甚至脱落,导致结构之间配合不紧密而出现故障,同时产生振动还会传递到扶手处,使操作人员感到手麻、脱力,难以操控、所以通过缓震弹性件来减少旋转刀工作过程中传递到机架的振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让使用人员更加容易操控。
[0018]进一步设置:机架上还设置有通过可拆卸的重力块来调节整体装置重心的重心调节组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调节整体装置的重心,来使行进机构能够一直处于紧密贴合地面的状态,避免出现旋耕刀组件重量过重而导致行进机构前翘的情况。提高整个装置的抓地能力。
[0020]进一步设置:所述行走机构上还设置有能让两根行走柱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差速器来实现行走机构的转向以及掉头。现有的微耕机在转向和掉头的时候十分的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有很大的要求,不然容易出现翻车的情况,同时转向时,还容易损伤旋耕刀,减少旋耕刀的使用寿命。但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推进结构,通过两个行走柱的转速差,能够快速实现转向,操作简单快捷,不会造成装置倾倒。
[0022]进一步设置:行走柱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行走柱采用中空结构,能够大大减轻行走机构的重量,同时避免在水田耕种时,整体装置深陷到泥潭之中,影响耕种效率。
[0024]进一步设置:所述旋转轴采用多短拼接结构;旋转轴包括连接管和固定连接管的插销;连接管一端设置有凸台,另一端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凹槽;凸台和凹槽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用于插销固定的定位孔。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可拼接式的旋转轴,使旋转轴能够拆卸,与其配套的旋耕刀也能够在旋转轴上进行拆卸安装,让整个装置更加便于运输,将旋耕刀具拆卸后,可以在旋转轴上安装其他适配的农具,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范围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旋耕刀组件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耕机,包括机架(100)、扶手(102)和动力装置(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底部设置有轴心朝向前进方向并通过自身旋转配合螺旋叶片(201)能够带动机架(100)整体位移的行走机构(101);所述行走机构(101)包括沿水平方向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在机架(100)上轴心朝向前进方向且能够绕自身旋转的行走柱(200);所述行走柱(200)的周面上固定设置有在行走柱(200)旋转时利用滚动摩擦原理推动其前进的螺旋叶片(201);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能够旋转对田地处理的旋耕刀组件(400);所述机架(100)上还设置有能够联动动力装置(103)与行走机构(101)以及旋耕刀组件(400)的连接装置(104)。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组件(400)设置在行走机构(101)后侧;所述旋耕刀组件(400)包括与机架(100)转动连接的旋转支座(401)、转动连接在旋转支座(401)上旋转轴(402)和套设在旋转轴(402)上的若干旋耕刀片(403)。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04)包括连接动力装置(103)输出轴与行走机构(101)的第一连接组件(204)和连接动力装置(103)输出轴与旋转轴(402)的第二连接组件(600)。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上还设置有能够调节旋耕刀组件(400)下压距离的高度调节组件(604);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04)包括固定设置旋转支座(401)上的连接基座(605)、设置在机架(100)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怡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