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236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站界每侧均布置若干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于站内特定声源的特定位置、特定范围以及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所述测点;于站内无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近站界处布置测点。从而准确获得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的布点区域实施过程程序化,简单易行且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换流站站界的噪声检测和防治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意义。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噪声测量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网先后建成了数十条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解决我国电力能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案。其中,换流站作为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站内主要声源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噪声,可能引起站界噪声超标,对站界周围的居住区、教学区等可能会产生影响,因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0003]伴随着换流站站内设备的增加以及电压等级的提升,换流站站界处的噪声检测逐渐成为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点关注方面。因换流站站内设备以及建筑物数量众多且体积大,所以换流站的占地面积相当大,其站界周长一般在1500~3000m范围内,想要准确测量站界各处的噪声情况无疑是耗费人力以及时间的,目前对于换流站站界处的噪声测量均是靠经验或是人耳听力选取测量点,难以准确获得站界某区域内的噪声最大点,从而给换流站后期环评通过与否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0004]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对于换流站站界处的噪声测量均是靠经验或是人耳听力选取测量点,难以准确获得站界某区域内的噪声最大点,从而给换流站后期环评通过与否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对于换流站站界处的噪声测量均是靠经验或是人耳听力选取测量点,难以准确获得站界某区域内的噪声最大点,从而给换流站后期环评通过与否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包括:在站界每侧均布置若干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于站内特定声源的特定位置、特定范围以及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所述测点;于站内无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近站界处布置测点。
[0007]可选地,在站界每侧均布置若干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包括:在换流站站界东西南北四侧布置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其中,单侧站界长度小于50m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2;单侧站界长度介于50~100m之间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4;单侧站界长度介于100~200m之间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6;单侧站界长度大于200m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8。
[0008]可选地,于站内特定声源的特定位置、特定范围以及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所述测
点,包括: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影响最大值位置,并在所述影响最大值位置布置测点;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范围,并在所述主要影响范围内加密布置测点;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设备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区域,在所述主要影响区域交界处布置测点。
[0009]可选地,于站内无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包括:于主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组和同步调相机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
[0010]可选地,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近站界处布置测点,包括: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件站界处布置测点,在换流变压器组及其冷却风扇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之间空当处的站界处布置测点。
[0011]可选地,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影响最大值位置,并在所述影响最大值位置布置测点,包括:建立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于站界四周以预定间距设置测点;仿真计算所述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分别获取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各预测点的声能贡献度和声压级贡献;分别遴选出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声能贡献度和声压级贡献最大点的特定位置,并在所述特定位置布置测点。
[0012]可选地,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范围,并在所述主要影响范围内加密布置测点,包括:建立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于站界四周以预定间距设置测点;仿真计算所述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分别获取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各预测点的声能贡献度和声压级贡献;分别遴选出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声能贡献度和声压级贡献超过预定阈值的点所组成的特定范围,并在所述特定范围加密布置测点。
[0013]可选地,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设备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区域,在所述主要影响区域交界处布置测点,包括:建立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于站界四周以预定间距设置测点;仿真计算所述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分别获取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各预测点的声能贡献度和声压级贡献;分别获取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各预测点的声能贡献度和声压级贡献,分别得出各主要声源在站界处的特定区域,并在所述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测点。
[0014]可选地,所述声能贡献度为某一特定声源在站界某点提供的噪声能量占站界某点总噪声能量的比重;所述声压级贡献为某一特定声源在站界某点提供的声压级。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系统,包括:确定测点最小数量模块,用于在站界每侧均布置若干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特定声源布置测点模块,用于在站内特定声源的特定位置、特定范围以及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所述测点;无建筑物布置测点模块,用于在站内无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有建筑物布置测点模块,用于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近站界处布置测点。
[0016]可选地,确定测点最小数量模块,包括:确定测点最小数量子模块,用于在换流站站界东西南北四侧布置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其中,单侧站界长度小于50m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2;单侧站界长度介于50~100m之间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4;单侧站界长度介于100~200m之间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6;单侧站界长度大于200m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8。
[0017]可选地,特定声源布置测点模块,包括:最大值布置测点子模块,用于获得站内各
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影响最大值位置,并在所述影响最大值位置布置测点;主要影响范围子模块,用于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范围,并在所述主要影响范围内加密布置测点;区域交界布置测点子模块,用于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设备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区域,在所述主要影响区域交界处布置测点。
[0018]可选地,无建筑物布置测点模块,包括:无建筑物布置测点子模块,用于在主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组和同步调相机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
[0019]可选地,有建筑物布置测点模块,包括:有建筑物布置测点子模块,用于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件站界处布置测点,在换流变压器组及其冷却风扇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之间空当处的站界处布置测点。
[0020]可选地,最大值布置测点子模块,包括:设置测点单元,用于建立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于站界四周以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流站站界噪声测量布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站界每侧均布置若干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于站内特定声源的特定位置、特定范围以及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所述测点;于站内无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近站界处布置测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站界每侧均布置若干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包括:在换流站站界东西南北四侧布置测点,根据单侧站界长度确定测点的最小数量,其中,单侧站界长度小于50m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2;单侧站界长度介于50~100m之间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4;单侧站界长度介于100~200m之间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6;单侧站界长度大于200m时,测点数目宜大于等于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站内特定声源的特定位置、特定范围以及特定区域交界处布置所述测点,包括: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影响最大值位置,并在所述影响最大值位置布置测点;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范围,并在所述主要影响范围内加密布置测点;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设备在站界处的主要影响区域,在所述主要影响区域交界处布置测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站内无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包括:于主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组和同步调相机附近、噪声敏感区附近的站界加密布置测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近站界处布置测点,包括:对站内有建筑物遮挡的声源设备,于漏声位置附件站界处布置测点,在换流变压器组及其冷却风扇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之间空当处的站界处布置测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站内各特定声源在站界处的影响最大值位置,并在所述影响最大值位置布置测点,包括:建立换流站噪声计算模型,于站界四周以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庆孙梦翔方晓强王圣洁孙其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