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器件以及包括该有机器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20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器件以及包括该有机器件的装置。提供一种有机器件,其包括:基板的主表面之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部分和配置为覆盖第一电极的外周部的第二部分的绝缘层,和有机层。在第一电极的未被绝缘层覆盖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与第二部分的顶部之间的绝缘层的上表面包括,相对于主表面的角度为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器件以及包括该有机器件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器件、显示装置、光电转换装置、电子装置、照明装置、移动装置用照明器具和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包括包含用于发光或进行光电转换的有机层的光电转换元件或发光元件的有机器件已经受到关注。日本专利特开No.2014

123527公开了一种发光器件,其包括通过堆叠多个发光单元形成的串列元件作为有机层。尽管串列元件在改善发光效率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串扰倾向于在串列元件中容易发生,其中串扰是电流经由高导电中间层在相邻元件之间泄漏的现象。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14

123527中,公开了通过使位于下部电极之间的各分隔壁凹陷来抑制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需要进一步抑制元件之间的泄漏,以改善有机器件的分辨率和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在抑制有机器件中元件之间的泄漏方面有利的技术。
[0005]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有机器件,其包括:基板,配置在基板的主表面之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配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部分和配置为覆盖第一电极的外周部的第二部分的绝缘层,配置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绝缘层之上的有机层,以及配置在有机层之上的第三电极,其中有机层包括多个功能层和配置在多个功能层之间的电荷产生层,在第一电极的未被绝缘层覆盖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与第二部分的与主表面相距最远的顶部之间的绝缘层的上表面包括,其相对于与主表面平行的面的角度大于50
°
且小于180
°
的倾斜部,并且倾斜部的上端与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之上的电荷产生层的上表面相比更远离主表面,并且与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之上的有机层的上表面相比更接近主表面。
[0006]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器件的配置的实例的截面图;
[0008]图2为示出图1的有机器件的配置的实例的平面图;
[0009]图3为示出图1的有机器件的配置的实例的截面的放大图;
[0010]图4为用于说明图1的有机器件的元件之间的泄漏电流的图;
[0011]图5为示出红色像素的色度与图1的有机器件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12]图6为示出当模拟图1的有机器件的有机层的沉积时各构件的配置的图;
[0013]图7为示出图6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0014]图8为示出图1的有机器件的变型的图;
[0015]图9为示出图1的有机器件的有机层的层厚度比率的表格;
[0016]图10为示出图1的有机器件的实施例1与比较例1和2的评价结果的表格;
[0017]图11为示出根据实施方案发光器件的配置实例的截面图;
[0018]图12为示出使用根据实施方案的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的实例的图;
[0019]图13为示出使用根据实施方案发光器件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实例的图;
[0020]图14为示出使用根据实施方案发光器件的电子装置实例的图;
[0021]图15A和图15B各自为示出使用根据实施方案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的实例的图;
[0022]图16为示出使用根据实施方案发光器件的照明装置实例的图;和
[0023]图17为示出使用根据实施方案发光器件的移动装置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案。注意,以下实施方案不欲限定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方案中描述了多个特征,但是并不对需要所有这些特征的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多个这样的特征可以适当组合。此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并且省略其多余的描述。
[0025]将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器件。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有机器件100的配置的实例的截面图。图2为有机器件100一部分的上表面的鸟瞰图。沿图2的线A

A'获取的截面对应于图1并且示出其中通过三个发光元件10形成单个像素的实例。尽管该实施方案示出三角形排列的像素的实例,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像素可以以条形排列或方形排列配置。
[0026]在该实施方案中,有机器件100可以为如下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在此类情况下,有机层将包括例如,发光层。另外,根据该实施方案的有机器件100不限于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器件100也可以为光电转换装置。在此类情况下,有机层将包括例如,光电转换层。
[0027]有机器件100包括基板1和配置在基板1上的多个发光元件10。图1示出有机器件100中包括的多个发光元件10当中的三个发光元件10R、10G和10B。发光元件10R的"R"是指元件发出红光。以类似的方式,发光元件10G的"G"是指元件发出绿光,和发光元件10B的"B"是指元件发出蓝光。在本说明书中,当在多个发光元件10当中表示特定的发光元件时,发光元件10R的后缀如"R"将添加在附图标记之后。另外,当表示多个发光元件10中的任意者时,将简称为发光元件"10"。以类似的方式应用于其它部件。
[0028]有机器件100包括基板1,配置在基板1的主表面12上的多个下部电极2,包括配置在下部电极2之间的各部分3a和配置成覆盖对应的下部电极2的外周部的各部分3b的绝缘层3,和配置在多个下部电极2和绝缘层3上的有机层4。另外,在有机器件100中,上部电极5配置在有机层4上以覆盖有机层4。根据各发光元件10,下部电极2通过绝缘层3隔开。
[0029]这里将详细描述其中有机器件100为发光器件的情况。在该实施方案中,有机器件100为从上部电极5提取光的顶部发光器件。因此,有机层4包括作为功能层的发光层。另外,有机器件100可以包括配置成覆盖上部电极5的保护层6和与保护层6上的多个发光元件10对应配置的多个滤色器7。此外,有机器件100还可以包括在保护层6与滤色器7之间的平坦化层8。这里将说明其中有机器件100为发光器件的情况。然而,在其中有机器件100为光电
转换装置的情况下,有机层4将包括光电转换层作为功能层。
[0030]在该实施方案中,有机层4发出白光,和滤色器7R、7G和7B将从有机层4发出的白色光分别分离为R、G和B光束。滤色器还可以形成吸收从有机层4发出的光并且将吸收的光转换成其它颜色的颜色转换层。
[0031]在该实施方案中,术语“上”和“下”表示图1中的纵向。因此,将下部电极2在基板1一侧的表面称为下部电极2的“下表面”,和下部电极2的有机层4一侧的表面称为“上表面”。这里,下部电极2的下表面表示与基板1的最上表面的层间绝缘层接触的表面。例如,在其中将用于连接至另一布线图案的插塞等连接至下部电极2的下表面的情况下,除了该连接部分之外的基本上平坦的部分将为下部电极2的下表面。
[0032]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主表面之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部分和配置为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周部的第二部分的绝缘层,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绝缘层之上的有机层,以及配置在所述有机层之上的第三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多个功能层和配置在所述多个功能层之间的电荷产生层,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未被所述绝缘层覆盖的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距所述主表面最远的顶部之间的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包括,其相对于与所述主表面平行的面的角度大于50
°
且小于180
°
的倾斜部,并且所述倾斜部的上端与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之上的所述电荷产生层的上表面相比更远离所述主表面,并且与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之上的所述有机层的上表面相比更接近所述主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多个电荷产生层,和所述倾斜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之上的所述多个电荷产生层中的任意之一的上表面相比更远离所述主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进一步包括配置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电荷输送层,和所述倾斜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之上的所述电荷输送层的上表面相比更远离所述主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为空穴输送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与所述电荷产生层的上表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倾斜部相对于与所述主表面平行的面的角度大于50
°
且90
°
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顶部之间的上表面进一步包括,其相对于与所述主表面平行的面的角度为0
°
以上且50
°
以下的缓倾斜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缓倾斜部配置在所述顶部与所述倾斜部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D/C<50其中,C为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之一上的所述有机层的厚度,和D为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未被所述绝缘层覆盖的部分之间的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进一步包括: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多个下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彼此相邻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倾斜部配置在所述顶部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倾斜部配置在所述顶部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哲生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