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207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包括:进行OVT域地震数据高效分选;开展OVT域地震数据品质分析与成像适应性评价;针对OVT域数据开展五维空间高保真去噪;针对OVT域数据的高维保真数据规则化;进行基于OVT域数据的地表全方位与地下反射角双联动的TI介质角度域叠前成像;基于叠前成像道集的全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由简单构造向复杂构造、由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由常规勘探向非常规勘探等的发展方向转变,油气藏勘探对地下介质的成像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相较常规采集,当前深入推广的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能够提供宽方位/全方位的地下反射波信息,采样信息更加丰富,满足了高精度成像所要求的观测方式。在良好采集数据基础下,如何系统实现各向异性介质高精度成像更为关键。
[0003]对于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得到的宽方位地震数据,原有常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偏移输出的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完全丧失了数据的方位角信息,进而降低了基于该道集的速度建模和最终成像的精度。方位信息的缺失给后续的裂缝预测、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带来困难。近年来备受推崇的OVT道集保留了数据的地表方位信息,但仍旧存在数据分选过程繁琐、效率低,并且以其作为输入数据的叠前成像难以准确给出地下方位角信息等问题。为了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OVT域地震数据高效分选;步骤2,开展OVT域地震数据品质分析与成像适应性评价;步骤3,在数据分析基础上,针对OVT域数据开展五维空间高保真去噪;步骤4,针对OVT域数据的高维保真数据规则化;步骤5,进行基于OVT域数据的地表全方位与地下反射角双联动的TI介质角度域叠前成像;步骤6,基于叠前成像道集的全方位-反射角度域反射波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步骤7,进行TI介质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成像与反射波成像速度建模迭代循环;步骤8,开展面向地震解释的叠前、叠后成像数据优化处理,提高地震成像结果的连续性、信噪比和分辨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基于正确加载野外采集观测系统的原始地震数据,根据地震道的炮检距向量的水平和垂直分量,以及炮线、检波线、炮点、检波点间距,确定地震道的OVT分组依据,并行计算实现原始地震数据向OVT域的分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针对分选后的OVT域地震数据,开展包括三维空间有效覆盖次数、能量分布、信噪比、频率特征这些影响地震成像质量的数据品质分析,评价OVT数据的地震成像适应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针对OVT域数据开展五维空间有效信号检测和高保真信噪分离,实现OVT数据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压制,提高成像输入地震数据信噪比和分辨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针对OVT域数据在高维空间的地震波场具有空间连续性强、局部线性特征明显的特点,综合利用时间-空间域窗口约束手段,增强高维信号的局部线性特征,使用高维滤波器实现有效信号预测和保真去噪,提高OVT域地震数据的信噪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针对OVT域数据开展高维保真数据规则化,有效地消除地震数据中的空间假频和不规则采样,为偏移成像提供规则化的地震数据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用高分辨率Radon谱作为约束条件估计规则五维数据体的频率-波数谱,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实现了OVT域地震数据插值与规则化。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介质双联动全方位成像的系统性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基于步骤3、步骤4预处理后的OVT域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光芮拥军唐祥功王常波尚新民韩宏伟孙兴刚关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