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670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涉及地球物理震源成像技术领域技术领域,该方法以多个方位台网观测到的地震记录作为边界条件,通过求解弹性波方程,计算反传弹性波场,并利用矢量亥姆霍兹分解对反传波场进行纵横波场分离,再根据传统零延迟互相关成像条件,将分离的P波和S波波场的能量在局部时间窗内相乘求和,得到该时刻震源区域破裂能量的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纵横波信息以及多方位成像条件,不仅能够压制偏移假象,而且能够更加准确的刻画震源区的破裂特征;生成了高精度四维破裂成像结果,能够精细刻画能量在不同深度处的传播特征,对于确定震源位置分布和研究地下隐伏断层至关重要。源位置分布和研究地下隐伏断层至关重要。源位置分布和研究地下隐伏断层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震源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震源成像是研究震源破裂机制及区域构造的关键,四维震源成像的结果直接反映了震源区域破裂过程的时空演化情况。常规的震源成像的方法包括震源时间函数方法和直接波形方法,前者取决于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精度,后者则需要断层的先验信息来假设断层模型,使得震源成像结果的精度过于依赖初始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采用勘探地震学中的逆时偏移成像的原理,震源逆时成像方法应运而生,其使用地震台站接收到的地震记录,对其进行反向延拓并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震源高精度成像。该方法不仅能够定位震源的位置,还可以可对震源区域的破裂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和描述。
[0003]震源逆时成像方法主要针对远震数据对震源破裂过程进行成像,成像结果通常仅能反映震源深度平面上的破裂特征,无法精细地刻画深度剖面上的破裂特征,这对于研究构板块间的地震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震源逆时成像方法需要对单方位角台阵进行成像,导致成像结果存在明显的向台网方向移动的假象,使得成像结果无法正确反映震源的破裂特征。频率域方法是压制假象的一个常用方法,即对来自不同震源和噪音的非相干信号在频域内搜索最相干的能量体。频率域方法能够改善成像质量,但其实现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计算成本。
[0004]因此,对于近震台站接收到的地震数据,急需研发一种适应于近震数据的高精度震源成像方法。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震源成像方法中存在的成像结果无法正确反映震源的破裂特征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该方法以多个方位台网观测到的地震记录作为边界条件,通过求解弹性波方程,计算反传弹性波场,并利用矢量亥姆霍兹分解对反传波场进行纵横波场分离,根据传统零延迟互相关成像条件,将分离的P波和S波波场的能量在局部时间窗内相乘求和,得到该时刻震源区域破裂能量的分布。由于近震台站方位角覆盖较大,借助多方位角成像结果相乘叠加的原理,可大幅度提高震源成像的精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获取输入数据;
[0009]步骤S2:对观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检查每个台站记录的波形,移除噪音记录、时间中断记录以及同一台站多通道的记录;
[0010]步骤S3: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频率域滤波,据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选取合适的滤
波频段,对所有台站记录波形进行滤波处理;
[0011]步骤S4:对台网内不同台站进行方位角划分,根据区域台站方位分布情况,遵循各方位内台站数据尽可能相近的原则,将近震台站划分为多个方位;
[0012]步骤S5:进行弹性波场反传,对于划分的每个方位,以台站记录的近震台网地震数据作为边界条件,通过求解弹性波波动方程计算地下的反传波场;
[0013]步骤S6:对延拓后的弹性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利用矢量亥姆霍兹分解,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对地下的反传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分解为真振幅矢量P波波场和S波波场;
[0014]步骤S7:根据互相关成像条件,利用真振幅矢量P波波场和S波波场对震源区域进行破裂成像;
[0015]步骤S8:利用得到的四维震源区域能量分布图,研究该区域震源的破裂的特征,通过震源区域主要能量的分布情况,确定点源的位置分布并高精度的刻画和描述整个地震破裂的动态传播过程。
[0016]进一步地,步骤S1中,输入数据包括:研究区域纵波速度模型v
P
(x)、横波速度模型v
S
(x)、研究区域密度模型ρ(x)、近震台网地震记录d
obs
(x
r
,t),x为地下模型空间的位置坐标,x
r
代表台站位置。
[0017]进一步地,步骤S5中,利用研究区域纵波速度模型v
P
(x)、横波速度模型v
S
(x)、研究区域密度模型ρ(x)进行弹性波场反传;
[0018]弹性波波动方程如下:
[0019][0020]其中,t
max
为地震记录持续时间;σ(x,t)为应力场;v(x,t)为偏振速度波场;为一阶时间导数,d
obs
(x
r
,t
max

t)为观测数据的逆时表达形式;δ(x)为狄克尔delta函数。
[0021]L为空间偏导数矩阵,表示为:
[0022][0023]且分别为x、y、z方向的一阶空间偏导;
[0024]C为模型参数矩阵,表示为:
[0025][0026]进一步地,步骤S6中,矢量亥姆霍兹分解式表示为:
[0027]v=v
P
+v
S
ꢀꢀꢀ
(4)
[0028]泊松方程表示为:
[0029][0030]真振幅矢量P波波场v
P
(x,t)和S波波场v
S
(x,t)如下:
[0031][0032]其中,w为满足泊松方程的辅助波场,为空间梯度算子,为散度算子,为旋度算子。
[0033]进一步地,步骤S7中,能量成像条件如下:
[0034][0035]其中,I(x,t)为震源区域能量分布,|v
P
(x,t')|2为P波能量,|v
S
(x,t')|2为S波能量,dt为能量叠加时间窗口。
[00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多方位的近震地震数据,通过求解弹性波动方程,计算地下反传波场,使用矢量亥姆霍兹分解将反传波场分解为真振幅矢量P波波场和S波波场,然后采用能量互相关成像条件,对震源区域进行四维的破裂成像。
[0037]相比于传统声波介质逆时震源成像方法,本方法使用纵横波信息以及多方位成像条件,不仅能够压制偏移假象,而且能够更加准确的刻画震源区的破裂特征。相比于频率域的反投影震源成像方法,本方法不需要在频域内逐步搜索能量相干体,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相较于时间域震源成像方法,本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成高精度四维破裂成像结果,特别是在深度剖面上分辨率较高,能够精细刻画能量在不同深度处的传播特征,对于确定震源位置分布和研究地下隐伏断层至关重要。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Ridgecrest地震序列及近震台站分布图;
[0039]图2为弹性波逆时震源成像所需的P波速度场;
[0040]图3为Mw7.1主震三分量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
[0041]图4为Mw7.1主震CI台网FDR台站记录波形预处理后的结果;
[0042]图5为Mw6.4前震(左)和Mw7.1主震(右)的三维震源成像结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输入数据;步骤S2:对观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检查每个台站记录的波形,移除噪音记录、时间中断记录以及同一台站多通道的记录;步骤S3: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频率域滤波,据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选取合适的滤波频段,对所有台站记录波形进行滤波处理;步骤S4:对台网内不同台站进行方位角划分,根据区域台站方位分布情况,遵循各方位内台站数据尽可能相近的原则,将近震台站划分为多个方位;步骤S5:进行弹性波场反传,对于划分的每个方位,以台站记录的近震台网地震数据作为边界条件,通过求解弹性波波动方程计算地下的反传波场;步骤S6:对延拓后的弹性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利用矢量亥姆霍兹分解,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对地下的反传波场进行纵横波分离分解为真振幅矢量P波波场和S波波场;步骤S7:根据互相关成像条件,利用真振幅矢量P波波场和S波波场对震源区域进行破裂成像;步骤S8:利用得到的四维震源区域能量分布图,研究该区域震源的破裂的特征,通过震源区域主要能量的分布情况,确定点源的位置分布并刻画和描述整个地震破裂的动态传播过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弹性波场解耦的高精度多方位逆时震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输入数据包括:研究区域纵波速度模型v
P
(x)、横波速度模型v
S
(x)、研究区域密度模型ρ(x)、近震台网地震记录d
obs
(x
r
,t),x为地下模型空间的位置坐标,x
r
代表台站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东苏来源黄建平李振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