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7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球囊以及连接座,导管本体由导流管和外套管组成,导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管,导流管的内部设有导流腔,导流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导气腔,外套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囊,球囊包括第一限位部、球面支撑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位于球面支撑部的两侧且分别与球面支撑部相连通,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球面支撑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环,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外套管的表面,连接座的表面设有导流孔以及导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球囊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球面支撑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方便在球囊表面形成多段结构,提高球囊表面与血管内壁接触面积,提高导管连接稳定性。管连接稳定性。管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常规的球囊导引导管主要起到封堵血流,预防栓子流向血流远端,防止远端栓塞的作用;它在使用时,需配合远端通路导引导管一起使用,从而对血管病变处进行血流封堵和血栓的抽吸作用。
[0003]目前,市场中球囊引导管多只在导管的表面设有单个球囊,利用球囊的膨胀对血管进行扩张并对引导管进行固定,但是由于球囊的表面较为光滑平整,医生在操作中容易导致球囊与血管之间发生滑动,导致引导管连接不够稳定,给医生的使用带来不便。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球囊引导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滑动而给医生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球囊以及连接座,所述导管本体由导流管和外套管组成,所述导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管,所述导流管的内部设有导流腔,所述导流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导气腔,所述外套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囊,所述球囊包括第一限位部、球面支撑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位于球面支撑部的两侧且分别与球面支撑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球面支撑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环,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外套管的表面,所述连接座的表面设有导流孔以及导气孔,所述导流孔与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导气孔与导气腔相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球囊采用硅胶薄膜材质制成且均匀附着在外套管的表面。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球囊与外套管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分别对应第一限位部、球面支撑部以及第二限位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座呈T字状分布且导气孔与导流孔呈直角状分布。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通过在球囊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球面支撑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方便在球囊充气后形成多段结构,提高球囊表面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管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导管在操作中发生滑脱,给操作医生的使用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所述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所述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球囊膨胀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所述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所述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导管本体

1,球囊

2,连接座

3,导流管

4,外套管

5,导流腔

6,导气腔

7,第一限位部

8,球面支撑部

9,第二限位部

10,定位环

11,导流孔

12,导气孔

13,通气孔

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球囊2以及连接座3,所述导管本体1由导流管4和外套管5组成,所述导流管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管5,所述导流管4的内部设有导流腔6,所述导流管4与外套管5之间设有导气腔7,所述外套管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囊2,所述球囊2包括第一限位部8、球面支撑部9以及第二限位部10,所述第一限位部8和第二限位部10位于球面支撑部9的两侧且分别与球面支撑部9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部8、第二限位部10与球面支撑部9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环11,所述连接座3固定连接在外套管5的表面,所述连接座3的表面设有导流孔12以及导气孔13,所述导流孔12与导流管4相连通,所述导气孔13与导气腔7相连通。
[0018]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球囊2采用硅胶薄膜材质制成且均匀附着在外套管5的表面,通过采用硅胶薄膜材质制成球囊2,方便对快速发生膨胀形变,便于对血管内壁进行膨胀支撑。
[0019]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球囊2与外套管5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通气孔14,所述通气孔14分别对应第一限位部8、球面支撑部9以及第二限位部10,通过开设有与第一限位部8、球面支撑部9以及第二限位部10相对应的通气孔14,方便对球囊2快速充气,提高球囊2使用的方便性。
[0020]具体改进地,所述连接座3呈T字状分布且导气孔13与导流孔12呈直角状分布,通过采用T字状的连接座3,方便将导气孔13与导流孔12分离,便于进行不同的操作,减少操作的干扰。
[0021]本技术的导管本体

1、球囊

2、连接座

3、导流管

4、外套管

5、导流腔

6、导气腔

7、第一限位部

8、球面支撑部

9、第二限位部

10、定位环

11、导流孔

12、导气孔

13、通气孔

1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通过在球囊2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8、球面支撑部9以及第二限位部10,方便在球囊2充气后形成多段结构,提高球囊2表面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管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导管在操作中发生滑脱,给操作医生的使用带来方便。
[0022]本技术在是使用时,将导管本体1插入血管内,在导管插入至患处时,通过在连接座3分别连接远端通路引导导管以及充气机构,沿导气腔7向球囊2内充入气体,球囊2膨胀后形成三段式结构,第一限位部8以及第二限位部10分别对球面支撑部9进行限位,提高球面支撑部9与血管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引导管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滑动、脱落,提高医
生操作的方便性。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稳定的球囊引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球囊(2)以及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由导流管(4)和外套管(5)组成,所述导流管(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管(5),所述导流管(4)的内部设有导流腔(6),所述导流管(4)与外套管(5)之间设有导气腔(7),所述外套管(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囊(2),所述球囊(2)包括第一限位部(8)、球面支撑部(9)以及第二限位部(10),所述第一限位部(8)和第二限位部(10)位于球面支撑部(9)的两侧且分别与球面支撑部(9)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部(8)、第二限位部(10)与球面支撑部(9)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环(11),所述连接座(3)固定连接在外套管(5)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脉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