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5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包括转向构架、行走总成和支撑定位总成,支撑定位总成装配于转向构架上端,行走总成装配于转向构架的下部,支撑定位总成包括两组支撑定位组件,两组支撑定位组件均包括支撑壳座、横向伸缩机构、纵梁、纵向伸缩机构和两个定位导柱,两组支撑壳座分别装配于转向构架上端的两侧,二者上端分别安装承载托盘,两组纵梁分别设于两组支撑壳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通过连接柱伸入支撑壳座中与横向伸缩机构连接,每组两个定位导柱分别置于纵梁背离支撑壳座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纵梁空腔中与纵向伸缩机构连接。优点: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支撑及牵引装置的定位,通用性较强。通用性较强。通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检修
,特别涉及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

技术介绍

[0002]地铁车辆经过一定时期的运用,各部件都会发生磨耗、变形或损坏,为使地铁车辆在良好状态下稳定可靠运行,延长使用期限,地铁车辆按照检修工艺要求,必须对地铁车辆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检修。当地铁车辆进行架修以上级别修理时,需要工艺转向架代替地铁车辆中的转向架支撑并移动车体到指定检修工位进行检修。
[0003]现有工艺转向架采用固定轴距,轴距不能调节,不能满足不同型号的架车机支撑转向架使用要求,因为不同型号的架车机支撑点的距离不一样,而支撑点的距离对应于工艺转向架的轴距,检修段里采用的固定式架车机只适用于架起某个固定轴距或者小范围内变动的固定轴距的工艺转向架,因此检修段就需要准备多个不同轴距的工艺转向架,采购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及维护成本高。
[0004]现有工艺转向架车体支撑装置横向跨是固定的,而不同的车型需要不同的横向支撑距离,因此,现有工艺转向架只能适应一种车型架车要求。
[0005]横向、纵向定位装置不可调,不能适应不同车体上的不同牵引装置,只能适应一种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包括转向构架、行走总成和支撑定位总成,上述支撑定位总成装配于上述转向构架上端,上述行走总成装配于上述转向构架的下部,上述支撑定位总成包括两组支撑定位组件,两组上述支撑定位组件均包括支撑壳座、横向伸缩机构、纵梁、纵向伸缩机构和两个定位导柱,两组上述支撑壳座分别装配于转向构架上端的两侧,且二者的上端分别安装有承载托盘,两组上述横向伸缩机构分别装配于对应的上述支撑壳座中,两组上述纵梁分别纵向水平设置于两组上述支撑壳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分别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柱伸入对应的上述支撑壳座中,并与对应的上述横向伸缩机构连接,上述纵向伸缩机构分别装配于对应的上述纵梁内部适配的空腔中,每组的两个上述定位导柱分别间隔置于对应的上述纵梁背离支撑壳座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对应的上述纵梁的空腔中与上述纵向伸缩机构连接,上述横向伸缩机构用于驱使上述纵梁及定位导柱横向移动,上述纵向伸缩机构用于驱使两个上述定位导柱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进一步,上述转向构架包括两根侧梁和中央横梁,两根上述侧梁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间隔分布,上述中央横梁横向连接固定于两根上述侧梁的中部之间,上述行走总成
装配于两根上述侧梁之间的下部,两组上述支撑定位组件分别装配于两根上述侧梁的上端中部。
[0011]进一步,上述侧梁的两端端部分别安装有碰撞缓冲装置。
[0012]进一步,上述支撑壳座的顶部设有燕尾滑槽,上述承载托盘下部设有与上述燕尾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座,上述支撑壳座侧方设有穿过上述燕尾滑槽侧壁的拧紧螺栓。
[0013]进一步,上述行走总成包括两组行走轮组,两组上述行走轮组分别装配于两根上述侧梁两端的下部,两组上述行走轮组在上述侧梁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可调。
[0014]进一步,上述行走轮组均包括轮轴和两个行走轮,两个上述行走轮分别同轴装配于上述轮轴的两端,两组上述轮轴分别横置于两根上述侧梁的两端的下部,且上述轮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上述侧梁的对应端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上述行走轮的上半部分别罩设有与上述轮轴转动连接的装配壳座,上述装配壳座分别与对应的上述侧梁端部的下端连接固定。
[0016]进一步,每组的两个上述定位导柱相互靠近的一端以及对应的上述纵梁背离支撑壳座的一侧中部分别设有弹性触头。
[0017]进一步,上述横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丝杆,该第一丝杆横向可转动的装配于对应的支撑壳座中,其上旋合有与上述支撑壳座内底壁接触的第一螺母座,该第一螺母座与对应的上述连接柱连接固定,该第一丝杆穿过上述支撑壳座背离上述纵梁的一端。
[0018]进一步,上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丝杆,该第二丝杆纵向可转动的装配于对应的上述纵梁的空腔中,且一端穿过上述纵梁的对应端外部,上述第二丝杆以中部向两端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两段螺纹段,在两段上述螺纹段上分别旋合有与上述纵梁的空腔底壁接触的第二螺母座,每组的两个上述定位导柱分别伸入对应的上述纵梁的空腔中,并一一对应的与两个上述第二螺母座连接固定。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支撑及牵引装置的定位,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的结构俯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的轴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的结构侧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中行走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中支撑定位总成的结构分布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中支撑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转向构架;11、侧梁;12、中央横梁;111、碰撞缓冲装置;112、吊耳;
[0028]2、行走轮组;21、轮轴;22、行走轮;23、装配壳座;
[0029]5、支撑定位组件;51、支撑壳座;52、横向伸缩机构;53、纵梁;54、纵向伸缩机构;55、定位导柱;56、承载托盘;531、连接柱;551、弹性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1]实施例:如图1、2、3、5、6所示,本实施例的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包括转向构架1、行走总成和支撑定位总成,上述支撑定位总成装配于上述转向构架1上端,上述行走总成装配于上述转向构架1的下部,上述支撑定位总成包括两组支撑定位组件5,两组上述支撑定位组件5均包括支撑壳座51、横向伸缩机构52、纵梁53、纵向伸缩机构54和两个定位导柱55,两组上述支撑壳座51分别装配于上述转向构架1上端的两侧,且二者的上端分别安装有承载托盘56,两组上述横向伸缩机构52分别装配于对应的上述支撑壳座51中,两组上述纵梁53分别纵向水平设置于两组上述支撑壳座51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分别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柱531伸入对应的上述支撑壳座51中,并与对应的上述横向伸缩机构52连接,上述纵向伸缩机构54分别装配于对应的上述纵梁53内部适配的空腔中,每组的两个上述定位导柱55分别间隔置于对应的上述纵梁53背离支撑壳座51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对应的上述纵梁53的空腔中与上述纵向伸缩机构54连接,上述横向伸缩机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构架(1)、行走总成和支撑定位总成,所述支撑定位总成装配于所述转向构架(1)上端,所述行走总成装配于所述转向构架(1)的下部,所述支撑定位总成包括两组支撑定位组件(5),两组所述支撑定位组件(5)均包括支撑壳座(51)、横向伸缩机构(52)、纵梁(53)、纵向伸缩机构(54)和两个定位导柱(55),两组所述支撑壳座(51)分别装配于转向构架(1)上端的两侧,且二者的上端分别安装有承载托盘(56),两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52)分别装配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座(51)中,两组所述纵梁(53)分别纵向水平设置于两组所述支撑壳座(51)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分别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柱(531)伸入对应的所述支撑壳座(51)中,并与对应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52)连接,所述纵向伸缩机构(54)分别装配于对应的所述纵梁(53)内部适配的空腔中,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导柱(55)分别间隔置于对应的所述纵梁(53)背离支撑壳座(51)的一侧,且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纵梁(53)的空腔中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54)连接,所述横向伸缩机构(52)用于驱使所述纵梁(53)及定位导柱(55)横向移动,所述纵向伸缩机构(54)用于驱使两个所述定位导柱(55)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构架(1)包括两根侧梁(11)和中央横梁(12),两根所述侧梁(11)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间隔分布,所述中央横梁(12)横向连接固定于两根所述侧梁(11)的中部之间,所述行走总成装配于两根所述侧梁(11)之间的下部,两组所述支撑定位组件(5)分别装配于两根所述侧梁(11)的上端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11)的两端端部分别安装有碰撞缓冲装置(1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用非动力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座(51)的顶部设有燕尾滑槽,所述承载托盘(56)下部设有与所述燕尾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座,所述支撑壳座(51)侧方设有穿过所述燕尾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连奕玮李涛郭泉成彭双凌吕志强贾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