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24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髓核假体和下终板;上终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窝,凹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柱面和第三圆弧面,第二圆柱面设置在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之间,同时第二圆柱面分别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相切连接;髓核假体与下终板固定连接,髓核假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凹窝配合的球头,球头的高度大于凹窝的深度。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凹窝与球头配合,实现了半限制型的运动度,具有可动的瞬时旋转中心,允许邻近椎体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技术介绍

[0002]人工颈椎间盘作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前方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000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更多人长期伏案面对电脑、车祸频发造成的颈椎损伤逐年增加,颈椎病发并率快速攀升。研究显示,全国有7%~10%的人患有颈椎病,且年轻人趋势明显。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相当比例的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0004]临床中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前路融合术手术仍存在一些遗憾,尽管有效解除病变节段症状,但融合术会导致病变节段生理活动度丧失,相邻节段运动及负荷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邻近节段退变。随着患者对术后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术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希望能够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既能解决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带来的相关问题,临床效果又优于该术式的颈椎全椎间盘置换应运而生。
[0005]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阶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结构上常为上、下终板与中间一层髓核假体组成,其目的意在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邻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邻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
[0006]人工颈椎间盘的结构设计使其具备模拟正常椎间盘运动的功能,而材料设计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植入人体后的中长期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目前已上市的产品上、下终板原材料有选择钴铬钼合金,其耐磨性、耐腐蚀性较好,但弹性模量过高,MRI成像质量差。钛金属机械性能虽然不及钴铬钼合金,但抗腐蚀能力和组织相容性更优,同时弹性模量低,MRI成像质量好。材料上没有一个面面俱到合适的;结构设计上大多产品多以球形槽(窝)关节最为常见,此种设计着重从功能上对椎间盘仿生,设计简单,易于实现,但对植入位置要求十分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该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凹窝与球头配合,实现了半限制型的运动度,具有可动的瞬时旋转中心,允许邻近椎体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髓核假体和下终板;
[0010]上终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窝,凹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柱面和第三圆弧面,第二圆柱面设置在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之间,同时第二圆柱面分别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相切连接;
[0011]髓核假体与下终板固定连接,髓核假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凹窝配合的球头,球头的高度大于凹窝的深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面、第三圆弧面和球头的球面半径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凹窝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耐磨涂层厚度为2

4μm。
[0015]进一步地,所述髓核假体的侧端及底部设置有凸状形连接结构,凸状形连接结构与下终板上表面设置的凹状形连接结构相互配合,用于所述髓核假体与下终板的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髓核假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尾翼,髓核假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止髓核假体与下终板分离的凸状锁紧台;下终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凸状锁紧台卡扣配合;下终板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还设有与尾翼配合的滑槽。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上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及下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生物涂层。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涂层的厚度为0.1

0.3μm。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上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及下终板与椎体接触的表面分别独立地设置有多个与椎体固定连接的三棱锥。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三棱锥的侧面开设有出骨槽。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具有以下优势:
[0022](1)本技术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通过球头与凹窝配合设计,不仅实现了半限制型的运动度,具有可动的瞬时旋转中心,允许邻近椎体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运动;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因融合固定所造成相邻节段负荷增加、退变加速等并发症的影响;整体维持颈椎序列稳定,相对保留原始运动功能;
[0023](2)本技术提供的三棱锥侧面设置有出骨槽,使得上终板与下终板在手术中与椎体能够完全接触,消除应力分布不均匀、应力集中的现象;有效降低了人工颈椎间盘塌陷的发生,方便医生将产品植入人体;
[0024](3)本技术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上终板和下终板与椎体能够快速结合,且表面设置有生物涂层,有利于骨长入,进一步提高了结合的稳定性;
[0025](4)本技术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与球头配合的凹窝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有利于消除以钛合金为原材料的终板磨损较差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改善了市面上以钴铬钼为原材料的终板所带来的MRI干扰伪影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爆炸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剖视图;
[0029]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上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上终板;2、髓核假体;3、下终板;4、三棱锥;5、凹窝;6、出骨槽;7、球头;8、尾翼;9、凸状锁紧台;10、滑槽;11、凹槽结构;12、第一圆弧面;13、第二圆柱面;14、第三圆弧面;15、第一器械连接结构;16、第二器械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终板(1)、髓核假体(2)和下终板(3);上终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窝(5),凹窝(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面(12)、第二圆柱面(13)和第三圆弧面(14),第二圆柱面(13)设置在第一圆弧面(12)和第三圆弧面(14)之间,同时第二圆柱面(13)分别与第一圆弧面(12)和第三圆弧面(14)相切连接;髓核假体(2)与下终板(3)固定连接,髓核假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凹窝(5)配合的球头(7),球头(7)的高度大于凹窝(5)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面(12)、第三圆弧面(14)和球头(7)的球面半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窝(5)的表面设置有耐磨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涂层厚度为2

4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假体(2)的侧端及底部设置有凸状形连接结构,凸状形连接结构与下终板(3)上表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宇李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