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20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撑开机构,撑开机构包括上调节连杆、下调节连杆、调节螺杆、调节螺母、两个调节块,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限位端与一个调节块固定连接,调节螺母通过螺纹安装在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另一调节块抵触,且位于上、下盖板压缩运动时该调节块拟发生水平移动的方向侧,从而限制调节块的移动。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了四对调节连杆,调节螺母在调节螺杆上运动,通过调节块带动四对连杆运动,从而带动上盖板和下盖板靠拢或远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微创植入式融合器使用连杆代替了传统中的滑块,使得加工装配更方便,造价更低,同时具有更大的植骨空间,增强了椎间融合器骨性融合效果。性融合效果。性融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创植入式融合器


[0001]本技术申请涉及植入物
,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植入式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这使得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造成椎间盘脱出症。当椎间盘脱出症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脊椎融合术是一种把两个或以上椎体连接在一起的外科手术,该手术需要首先将椎间盘取出,然后将装有骨组织或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修复受损的椎体,起到使相邻锥体发生融合的作用。脊柱融合术是针对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除了椎间盘脱出,还可用于治疗脊柱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
[0003]传统的椎间融合器是不可调节的,其高度固定,但是不同患者之间的椎间高度不同,若采用相同高度的融合器,容易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因融合器高度固定不可调节,在手术时需要开较大的刀口来植入融合器,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上下终板可撑开的锥间融合器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0009183U公开了一种可调高度的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副撑块、主撑块和调节螺钉,所述上终板和/或下终板上设有贯通的植骨窗,所述植骨窗连通所述植骨腔,所述主撑块和所述上终板、下终板通过斜面滑块机构连接,所述副撑块的中部设有贯通的连接孔,所述主撑块上设有横向贯通的螺孔,所述调节螺钉穿过连接孔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设有传动槽,所述调节螺钉的中部设有贯通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通过螺孔连通植骨腔。该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通过调整螺钉带动副撑块横向移动,副撑块横向移动时通过斜面滑块机构带动上终板和下终板互相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得融合器本体撑开或缩小。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虽然可实现高度的调节,在植入时将高度调节至最小,可减少创口尺寸,实现融合器的微创植入。但现有技术中的可撑开式微创植入融合器其滑块调节结构的装配较为复杂,且斜面滑块的设置会占用植骨空间,影响锥间融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可实现高度调节的微创植入式椎间融合器装配较为复杂,植骨空间被占用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装配简单,较少占用植骨空间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
[0006]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包括盖板和撑开机构,所述盖板由上盖板和位于上盖板正下方的下盖板组成,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设置有植骨槽;所述撑开机构包括:至少一对上调节连杆和至少一对下调节连杆,所述上调节连杆的上端和所述下调节连杆的下端分别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每对所述上调节连杆和下调节连杆中的两个调
节连杆均相对于盖板的中轴面对称设置;两个调节块,位于所述中轴面同侧的所述上调节连杆和所述下调节连杆通过一个调节块连接,所述上调节连杆的下端和所述下调节连杆的上端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调节块上;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调节块固定连接的限位端,另一端贯穿第二调节块;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调节螺杆上,与所述第二调节块相抵触,所述限位端与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调节块的两侧。
[0008]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均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四个植骨槽壁。
[0009]在所述上盖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沿,以及下盖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沿分别成型有连接板;所述上调节连杆和所述下调节连杆均设置有两对,两对所述上调节连杆的上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上盖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两个连接板上;两对所述下调节连杆的下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盖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两个连接板上。
[0010]所述上调节连杆在由上向下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所述下调节连杆在由下向上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块的外侧。
[0011]在所述上盖板的上表上和所述下盖板的下表面上均分布有倒刺结构。
[0012]所述倒刺结构呈箭头状。
[0013]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盖板的下表面设置为坡面。
[0014]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
[0015]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设置为弧形壁面。
[0016]所述调节螺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杆。
[0017]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的优点在于:
[0018]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撑开机构,撑开机构包括上调节连杆、下调节连杆、调节螺杆、调节螺母、两个调节块,调节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与一个调节块固定的限位端,调节螺母通过螺纹安装在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侧,与另一所述调节块抵触,且位于上、下盖板压缩运动时该调节块拟发生水平移动的方向侧,从而限制调节块的移动,对上、下盖板形成支撑。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了四对调节连杆,调节螺母在调节螺杆上运动,带动调节块运动,进而带动四对连杆运动,从而带动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靠拢或远离。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使用连杆代替了传统中的滑块,使得加工装配更方便,造价更低,同时具有更大的植骨空间,增强了椎间融合器骨性融合效果。
[0019]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上盖板中央和下盖板中央设有植骨槽,方便植骨。同时在上盖板的上表面和下盖板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箭头状的倒刺结构,相对于传统倒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2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侧壁和后侧壁设置为弧形壁面。通过对侧壁进行圆弧处理,可减少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保护神经组织。
[0021]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进一步优选所述调节螺杆为中空结构杆,在减轻融合器整体重量的同时可降低产品造价。
[0022]为使本技术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合拢时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合拢时的主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合拢时的右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微创植入式融合器撑开时的结构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微创植入式融合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中微创植入式融合器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为:
[0030]1‑
上盖板;2

下盖板;31

上盖板的植骨槽;32

下盖板的植骨槽;4

上调节连杆;5

下调节连杆;6

限位端;7

调节螺杆;8

调节螺母;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撑开机构,所述盖板由上盖板和位于所述上盖板正下方的下盖板组成,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设置有植骨槽;所述撑开机构包括:至少一对上调节连杆和至少一对下调节连杆,所述上调节连杆的上端和所述下调节连杆的下端分别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每对所述上调节连杆和下调节连杆中的两个调节连杆均相对于盖板的中轴面对称设置;两个调节块,位于所述中轴面同侧的所述上调节连杆和所述下调节连杆通过一个调节块连接,所述上调节连杆的下端和所述下调节连杆的上端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调节块上;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调节块固定连接的限位端,另一端贯穿第二调节块;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调节螺杆上,与所述第二调节块相抵触,所述限位端与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调节块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均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四个植骨槽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植入式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沿,以及下盖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沿分别成型有连接板;所述上调节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珍王宏坤樊瑜波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