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20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架体、灌装架和药罐,架体包括底架,底架的底板和两侧板围合形成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第一胶囊板的形状与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相匹配,其上端设有数个开口向上的下胶囊槽;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固定设于底板一侧板外侧,第二侧板固定设于底板另一侧板外侧。灌装架固定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灌装架设有正对于胶囊的下壳的灌装孔。药罐包括罐体和输送管。药罐的输送管能够穿过灌装孔而正对于胶囊的下壳,使药罐中的药粉灌入胶囊的下壳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每颗胶囊灌入精确剂量的药粉,提高菌群胶囊的分装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院分装置菌群胶囊时,由于胶囊数量不多,医院多采用人工手工分装完成。分装时,可采用纯手工操作逐颗灌装,即医务人员一手持胶囊的下壳,另一手持胶囊的上壳,用下壳灌装药粉后,将上壳盖合于下壳,该方法操作效率低,且药粉灌装量需凭医务人员经验来把握,难以灌装准确剂量药粉;还可采用胶囊填充板灌装,医务人员先将适量胶囊的下壳排入排列盘,将药粉倒在排列盘的下板上,在下板倒入药粉并匀入下壳,将对应胶囊的上壳排入排列盘的上板,再将上板和下板合并挤压以形成胶囊,该方法造成对药粉的浪费较多,且难以灌装药粉的准确剂量,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分装置菌群胶囊的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每颗胶囊灌入精确剂量的药粉,提高菌群胶囊的分装效率的菌群胶囊分装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所述胶囊分装器包括:
[0005]架体,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底板和相同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分别垂直设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底板和两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第一胶囊板,其形状与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相匹配且设于所述第一胶囊板容纳腔中,其上端设有数个开口向上的下胶囊槽,所述下胶囊槽用于放置胶囊的下壳;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一侧板外侧,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另一侧板外侧;
[0006]灌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灌装架设有正对于胶囊的下壳的灌装孔;
[0007]药罐,包括用于放置药粉的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开口;用于将罐体中的药粉导入胶囊的下壳中的输送管,设于药罐下端,所述输送管直径不小于所述灌装孔孔径,所述输送管上设有开关、时间继电器和二位二通阀,所述时间继电器与开关、二位二通阀电性连接;
[0008]所述药罐的输送管能够穿过灌装孔而正对于胶囊的下壳,使药罐中的药粉灌入胶囊的下壳中。
[0009]进一步,所述药罐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罐体和输送管,所述连接管由所述罐体侧至所述输送管侧直径逐渐减小;
[0010]所述灌装孔包括:数个正对于数个下胶囊槽的圆孔,所述连接管的罐体端直径大于所述圆孔孔径,所述连接管的输送管端直径小于所述圆孔孔径;数个连接孔,相邻的所述
圆孔之间均由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连接孔宽度与所述输送管直径相适应。
[0011]进一步,所述侧板设有第一安装孔;
[0012]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二安装孔,沿所述侧板厚度方向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
[0013]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而固定于所述侧板外表面。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安装槽,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端;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形状与所述安装槽形状相适应,所述固定块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穿其中的第三安装孔,所述安装槽槽底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位置对应的第四安装孔;
[0015]所述灌装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沿其中截面对称设置的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位置相对应;
[0016]所述灌装架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而固定安装于所述架体上。
[0017]进一步,所述胶囊分装器还包括盖合装置,所述盖合装置包括:
[0018]第二胶囊板,包括板体段和支撑板段,所述板体段长度与所述底架长度相适应,所述板体段上设有与数个所述下胶囊槽相对应的数个上胶囊通孔,所述上胶囊通孔用于放置胶囊的上壳,所述板体段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相同的所述支撑板段,所述支撑板段用于搭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撑板段搭放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板体段的底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胶囊板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支撑板段的底面;
[0019]压板,设于所述第二胶囊板正上方,所述压板包括压板体和压柱,所述压板体宽度与所述安装槽宽度相适应,所述压板体下表面垂直设有与数个所述上胶囊通孔相对应的数个所述压柱,数个所述压柱可伸入数个所述上胶囊通孔中推动胶囊的上壳盖合于胶囊的下壳。
[0020]进一步,所述压板体上表面设有把手。
[0021]本技术中,药罐的输出管设有开关时间继电器和二位二通阀,可通过控制药罐中药粉的输出时间,精确输出符合每颗胶囊剂量的药粉。药罐可搭接于圆孔,便于药罐对正于下胶囊槽后对其中的下壳灌注药粉,药罐可沿连接孔快速、准确的移动位置,提高药粉灌注的效率。盖合装置的压板可沿安装槽上下移动,通过数个压柱伸入数个上胶囊通孔中、推动上胶囊通孔中胶囊的上壳,使胶囊的上壳盖合于胶囊的下壳,提高菌群胶囊的分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菌群胶囊分装器的半剖图;
[0023]图2是图1中菌群胶囊分装器的侧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灌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药罐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菌群胶囊分装器的剖视图。
[0027]其中:1、架体;11、底架;111、底板;112、侧板;113、第一安装孔;12、第一胶囊板;121、下胶囊槽;13、第一侧板;131、第二安装孔;132、安装槽;133、固定块;134、第三安装孔;
135、第四安装孔;14、第二侧板;2、灌装架;21、灌装孔; 22、圆孔;23、连接孔;24、第五安装孔;3、药罐;31、罐体;32、输送管;33、时间继电器;34、二位二通阀;35、连接管;4、盖合装置;41、第二胶囊板;411、板体段;412、支撑板段;413、上胶囊通孔;42、压板;421、压板体;422、压柱;42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胶囊分装器包括架体1、灌装架2和药罐3,其中:架体1包括底架11,所述底架11包括底板111和相同的两侧板112,两所述侧板112分别垂直设于所述底板11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底板111和两所述侧板112围合形成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第一胶囊板12,其形状与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相匹配且设于所述第一胶囊板容纳腔中,其上端设有数个开口向上的下胶囊槽121,所述下胶囊槽121用于放置胶囊的下壳;相同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第一侧板13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一侧板112外侧,所述第二侧板14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另一侧板112外侧。灌装架2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13与所述第二侧板14之间,所述灌装架2设有正对于胶囊的下壳的灌装孔21。药罐3包括用于放置药粉的罐体31,所述罐体31上端设有便于输入药粉的开口;用于将罐体31中的药粉导入胶囊的下壳中的输送管32,设于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群胶囊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分装器包括:架体,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底板和相同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分别垂直设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底板和两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第一胶囊板,其形状与第一胶囊板容纳腔相匹配且设于所述第一胶囊板容纳腔中,其上端设有数个开口向上的下胶囊槽,所述下胶囊槽用于放置胶囊的下壳;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一侧板外侧,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另一侧板外侧;灌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灌装架设有正对于胶囊的下壳的灌装孔;药罐,包括用于放置药粉的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有开口;用于将罐体中的药粉导入胶囊的下壳中的输送管,设于药罐下端,所述输送管直径不小于所述灌装孔孔径,所述输送管上设有开关、时间继电器和二位二通阀,所述时间继电器与开关、二位二通阀电性连接;所述药罐的输送管能够穿过灌装孔而正对于胶囊的下壳,使药罐中的药粉灌入胶囊的下壳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群胶囊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罐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罐体和输送管,所述连接管由所述罐体侧至所述输送管侧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灌装孔包括:数个正对于数个下胶囊槽的圆孔,所述连接管的罐体端直径大于所述圆孔孔径,所述连接管的输送管端直径小于所述圆孔孔径;数个连接孔,相邻的所述圆孔之间均由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连接孔宽度与所述输送管直径相适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群胶囊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二安装孔,沿所述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联陈启仪陈霞孙陈周筛兰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