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14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4
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它包括:箱梁,所述的箱梁的内壁与底壁铰接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多组荷载传递机构,所述的箱梁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还包括多组预应力钢束,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的底端固定在多组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上,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机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应力钢束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荷载传递机构和固定机构上,预应力钢束的底端将荷载传递给固定块,固定块将荷载传递给U型板,U型板的两端将荷载给箱梁的侧壁和底部,有效的将预应力钢束转向时的荷载传递给箱梁,其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固的优点。结构稳固的优点。结构稳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载荷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外预应力转向构造不能将转向时的荷载有效传递给箱梁。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它包括:箱梁,所述的箱梁的内壁与底壁铰接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多组荷载传递机构,所述的箱梁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还包括多组预应力钢束,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的底端固定在多组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上,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机构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箱梁内壁与底壁内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板上的U型板,所述的U型板上部设置在所述的箱梁的内壁与底壁铰接处、设置在所述的U型板上的固定块和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块上的浇筑孔,所述的预应力钢束底端穿过所述的浇筑孔一端固定,所述的浇筑孔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横梁、设置在所述的横梁上的混凝土层和设置在所述的混凝土层内的实心钢管、连接钢板和固定卡板,所述的实心钢管为多跟,多跟所述的实心钢管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混凝土层中,所述的连接钢板为多跟,多跟所述的连接钢板间隔设置在多跟所述的实心钢管上,所述的连接钢板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固定卡板,所述的预应力钢束顶端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卡板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块套接设置在所述的U型板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浇筑孔内部设置有混凝土。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多个混凝土灌注孔。
[00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的实心钢管与多个所述的连接钢板均呈垂直设置。
[001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预应力钢束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荷载传递机构和固定机构上,预应力钢束的底端将荷载传递给固定块,固定块将荷载传递给U型板,U型板的两端将荷载给箱梁的侧壁和底部,预应力钢束的顶端将荷载传递给箱梁的顶部,有效的将预应力钢束转向时的荷载传递给箱梁,其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荷载传递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箱梁、2荷载传递机构、21连接板、22U型板、23固定块、24浇筑孔、25固定套筒、3预应力钢束、4固定机构、41横梁、42混凝土层、43实心钢管、44连接钢板、45固定卡板、46混凝土灌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内容的限制。
[0018]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9]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它包括:箱梁1,所述的箱梁1的内壁与底壁铰接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多组荷载传递机构2,所述的箱梁1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4,还包括多组预应力钢束3,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底端固定在多组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2上,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机构4上。
[0020]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2包括连接板21、U型板22、固定块23、浇筑孔24和固定套筒25,所述的连接板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连接板21分别位于箱梁1的侧壁和底部中,所述的U型板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21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块23固定套接在U型板22上,所述的浇筑孔24开设在固定块23的一侧,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底端固定插接在所述的浇筑孔24中,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底端贯穿所述的固定块23延伸至所述的固定块23的一侧,所述的固定套筒25固定套接在所述的固定块23的另一侧上,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2可以将预应力钢束3底部固定,并将预应力钢束3转向时的荷载有效传递给箱梁1。
[0021]所述的浇筑孔24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所述的混凝土与预应力钢束3固定连接,预应力钢束3在施工时插入浇筑孔24并绷紧后,通过往浇筑孔24内部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将预应力钢束3固定住。
[0022]所述的固定机构4包括横梁41、混凝土层42、实心钢管43、连接钢板44、和混凝土灌注孔46,所述的横梁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箱梁1的内侧壁上,所述的混凝土层42固定连接在横梁41的上方,所述的混凝土层42与箱梁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实心钢管4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实心钢管43均设置在所述的混凝土层42中,多个所述的实心钢管43均匀分布,所述的连接钢板4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连接钢板44均设置在多个所述的实心钢管43上表面,多个所述的连接钢板44均设置在所述的混凝土层42内,多个所述的连接钢板4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卡板45,多个所述的固定卡板45均设置在所述的混凝土层42内,所述的混凝土灌注孔4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混凝土灌注孔46均开设在所述的横梁41的底部,所述的固定机构4将预应力钢束3固定住。
[0023]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远离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2的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的横梁41
内,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顶部延伸至混凝土层42中,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顶部与所述的固定卡板45固定连接,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呈绷紧状态,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的混凝土层42、连接钢板44和固定卡板45中,不易脱落,多个所述的实心钢管43与多个连接钢板44均呈十字交叉设置,实心钢管43将预应力钢束3施加在连接钢板44上的预应力分散至整个箱梁1的上层。
[0024]具体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2和所述的固定机构4上,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底端将荷载传递给所述的固定块23,所述的固定块23将荷载传递给所述的U型板22,所述的U型板22的两端将荷载给所述的箱梁1的侧壁和底部,有效的将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转向时的荷载传递给所述的箱梁1,所述的连接板21的设置可以防止所述的U型板22的两端从所述的箱梁1上脱落,所述的预应力钢束3的顶端对连所述的接钢板44的拉应力通过多个所述的实心钢管43和所述的混凝土层42传导至所述的箱梁1的顶层部分,所述的箱梁1底部两侧的荷载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包括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梁的内壁与底壁铰接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多组荷载传递机构,所述的箱梁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还包括多组预应力钢束,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的底端固定在多组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上,多组所述的预应力钢束的顶端设置在所述的固定机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荷载传递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箱梁内壁与底壁内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板上的U型板、设置在所述的U型板上的固定块和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块上的浇筑孔,所述的预应力钢束底端穿过所述的浇筑孔一端固定,所述的浇筑孔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体外预应力转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横梁、设置在所述的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伟党永长刘宗贺孙文川董斌胡书豪刘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