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974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方法和系统,通过对专变用户设备和公变用户设备执行用电数据和用电需求信息的采集,同时基于专变用户设备和公变用户设备的电网拓扑位置以及地理地域位置,将存在邻接关系的用户设备和公变用户设备集成为用电设备用户组,采用用电设备管理云平台来执行对于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的差异化管理,采集、接收和分析用电需求,对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执行基于优先级的用电需求反馈和响应,并在执行组内用电均衡的同时,提供层次化的二次供电,从而满足专变用户设备的多样用电需求,提升用电设备之间的电力协调能力,实现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的电力系统有序管理。管理。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电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对于电网用户而言,存在公变用户和专变用户的不同维护管理逻辑,同时,由于各类用户参差不齐的用电需求和电力供给条件,对智能电网的运维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通常而言,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全世界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精确定义未达成领域内的一致共识,其技术大致可分为四个领域:高级量测体系、高级配电运行、高级输电运行和高级资产管理。高级量测体系主要作用是授权给用户,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起联系,使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高级配电运行核心是在线实时决策指挥,目标是灾变防治,实现大面积连锁故障的预防;高级输电运行主要作用是强调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的风险;高级资产管理是在系统中安装大量可以提供系统参数和设备(资产)“健康”状况的高级传感器,并把所收集到的实时信息与资源管理、模拟与仿真等过程集成,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计算机学报》中《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了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0004]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其先进性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坚强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能够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的坚强性得到巩固和提升。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故障发生时,电网可以快速隔离故障,实现自我恢复,从而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柔性交/直流输电、网厂协调、智能调度、电力储能、配电自动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网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经济,并能适应大量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及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接入。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损耗,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建立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电价状况和停电信息,合理安排电器使用;电力企业可以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0005]传统意义上,对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的定义遵照如下原则:专用变压器是指由“客户”投资建设,且建成后,资产仍然属于客户的变压器,客户负责产权分界点至己方侧的电力系统运维,并承担相关部分的运维检修职责。电力公司承担产权分界点以上的运维检修职责,产权分界点一般在电表的位置。公变:公变就是指电力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或者是由客户、第三方建成后,移交电力公司管理,且资产在电力公司的变压器。公变的来源很多,有的是电力公司自己投资建设,有些是客户建成后,由于想节省运维开支,要求移交给电力公司的,大部分小区的变压器就属于公变,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移交给电力公司运行,自移
交之日起,以后相关的检修、更新义务全部由电力公司承担。
[0006]在电网基础架构中,住宅是用小区变,小区变是由供电公司设计施工管理的。住宅只需要负责楼内的电气系统设计,进线由小区变引来。对于商业部分,电源引自商业的用户变,用户变是由甲方招投标负责的,设计的时候最好是要配电干线图做到由哪段母线出线。用户变内的设计则由用户变设计或者总包单位来施工设计。用户专用的供电设施建成投产后由用户维护管理或者委托供电企业维护管理。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用户没有技术力量维护自有的供电设施,许多老的企业、小区存在电气设备老化,长年不进行检修,操作人员不具备基本技能等问题,导致停电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住宅小区,一旦停电,不明真相的群众就迁怒供电企业,容易酿成群体事件。另外,由于在单个供电区域内,对用户供电需求的综合管理并未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同时忽视了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的不同用电诉求,导致整个电网的可调度性和差异化供电能力得到限制。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方法和系统,通过对专变用户设备和公变用户设备执行用电数据和用电需求信息的采集,同时基于专变用户设备和公变用户设备的电网拓扑位置以及地理地域位置,将存在邻接关系的用户设备和公变用户设备集成为用电设备用户组,采用用电设备管理云平台来执行对于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的差异化管理,采集、接收和分析用电需求,获取用电缺口信息并基于所述用电需求提供二次电力供给,同时,考虑到用户组内的用电均衡,对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执行基于优先级的用电需求反馈和响应,并在执行组内用电均衡的同时,提供层次化的二次供电,从而满足专变用户设备的多样用电需求,提升用电设备之间的电力协调能力,实现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的电力系统有序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技术的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1]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包含特定的设备ID,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用于为专变用电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采集所述专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Z;
[0012]第一公变用电设备,包含特定的设备ID,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用于为第一公变用电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采集所述第一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1;
[0013]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处于同一用电管理区域的公变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所述同一用电管理区域中,未被分配至与其它专变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用电缺口最小的公变用电设备;
[0014]第二公变用电设备,包含特定的设备ID,所述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用于为第二公变用电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采集所述第二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2;
[0015]所述第二公变用电设备按照如下规则选取:
[0016]选取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最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
[0017]若所述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最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同时为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处于同一用电管理区域的公变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所述同一用电管理区域中,未被分配至与其它专变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用
电缺口最小的公变用电设备,则不考虑所述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最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同时为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处于同一用电管理区域的公变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所述同一用电管理区域中,未被分配至与其它专变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用电缺口最小的公变用电设备,并选取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次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作为第二公变用电设备;
[0018]用户组集成模块,基于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与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相对应的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与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相对应的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组合为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包含特定的设备ID,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用于为专变用电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采集所述专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Z;第一公变用电设备,包含特定的设备ID,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用于为第一公变用电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采集所述第一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1;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处于同一用电管理区域的公变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所述同一用电管理区域中,未被分配至与其它专变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用电缺口最小的公变用电设备;第二公变用电设备,包含特定的设备ID,所述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用于为第二公变用电用户提供用电服务,采集所述第二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2;所述第二公变用电设备按照如下规则选取:选取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最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若所述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最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同时为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处于同一用电管理区域的公变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所述同一用电管理区域中,未被分配至与其它专变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用电缺口最小的公变用电设备,则不考虑所述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最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同时为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处于同一用电管理区域的公变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为所述同一用电管理区域中,未被分配至与其它专变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用电缺口最小的公变用电设备,并选取在地理位置上与所述第一专变用电设备次接近的公变用电设备,作为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用户组集成模块,基于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与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相对应的第一公变用电设备、与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相对应的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组合为单个用电设备用户组,所述用电设备用户组的组ID为所述单个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用电设备用户组管理模块,所述用电设备用户组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各个用户组的组ID,以及与组ID对应的、该用户组下辖的专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Z、第一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1以及第二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2,执行用电缺口信息分层,并打包为用户组用电缺口信息数据包,发送至用电设备管理云平台;其中,所述执行用电缺口信息分层,具体为:设置第一优先级用电缺口信息,包含专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Z;设置第二优先级用电缺口信息,包含第一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1以及第二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缺口信息G2;其中,第一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且,其中,所述用户组用电缺口信息数据包至少包含:第一优先级用电缺口信息、第二优先级用电缺口信息、用户组的组ID、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第一公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用电设备管理云平台,所述用电设备管理云平台用于接收用户组用电缺口信息数据
包,基于用户组用电缺口信息数据包中的第一优先级用电缺口信息、第二优先级用电缺口信息、用户组的组ID、第一专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第一公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第二公变用电设备的设备ID,对第一专变用电设备及其所在的用户组执行用电调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其中,对于特定用电设备而言,当用电供给超出用电需求时,相应用电缺口信息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用电盈余数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其中,对于特定用电设备而言,当用电供给无法满足用电需求时,相应用电缺口信息为正值,其数值等于用电缺口数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盈余数值为单个用电周期内用电供给量与用电需求量的差值;所述用电缺口数值为单个用电周期内用电需求量与用电供给量的差值。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用电周期为电表用电量结算周期,或,所述单个用电周期为7天,或,所述单个用电周期为30天。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琮琮荆臻朱红霞王平欣代燕杰王清张志于超刘延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