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诸钧专利>正文

便携式微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微灌器,包括一贮水器(1)和一根输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由外包层(4)和起毛细作用的内芯(5)构成,成为可使水均衡释放的控水阀管(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灌器,尤其是一种对植物进行持续灌溉的便携式微灌器,其包括贮水器和输水管。在造林技术的灌溉中最早采用的是漫灌方法,漫灌后大部分水渗入地下或被蒸发,只有很少部分水被植物吸收,造成水资源浪费;且无水时间过长,又会造成植物缺水死亡。为了提高灌溉用水的有效使用效率,又出现了一些较有成效的局部灌溉方法,如滴灌、微孔渗灌等,它们将管道水直接引向植物根系附近,提供持续不断的少量供水。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铺设供水管道,这样对地形、水压、水质、动力等方面都有要求,相应的费用也较高,这对于我国大多数需要绿化的荒山荒坡并不适用。近几年来,又出现了实现局部灌溉的简便技术装置,如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CN2364678Y所公开的一种滴水浸灌袋。它提到将储水袋中的水通过一节前端密封并在密封处或管壁上开几个毛细管孔的输水软管,将水引向植物根部的装置。它虽然实现了简单、便携的目的,但仅靠在密封处或管壁开几个毛细管孔是无法实现精确稳定控制供水的目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在一般的输水管材上能够精确地开出所需要尺寸的小孔实属不易,而且越小越难精确,小孔尺寸的微小变化对这样每时每刻都不断出水的容器的出水量将产生很大影响,靠开孔大小控制出水量,只能在一个笼统的供水范畴内,难以精确;另一方面由于贮水袋中的水不断流失,压力也就不断下降,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水的流速,此外在野外造林时贮水袋受日晒时间过长会造成袋中水温过高伤及植物根系,这就需要加盖遮阳物或将其埋入地下,如此会更增加压力变化幅度,从而使水的流量变化更大。因此这种方法难以对十分有限的水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其它还有一些类似的技术,都是由于缺乏简单有效的控水手段不能广泛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一种作为植物生长长效水源的固体水种植技术,国内也有相关技术和报道,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318283A、经济日报2001年7月21日第三版、科技日报2001年10月12日第十一版。固体水应用高分子生物技术将水固化,使用时固体水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放出水,其释放速度均衡稳定不受土壤压力变化的影响。一只一公斤装固体水可持续供水三个月,在这段时间内可满足一株高度在五十公分左右小树的生长用水,其水的利用率接近100%,使用效果相当于普通灌溉方法使用几百公斤水产生的效果。固体水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利用率,关键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稳定均衡的释水,这样就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准确稳定的提供生长用水,避免造成多余水份的浪费。但由于其成本较高,也影响了固体水的广泛应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人提出植物毛细灌溉法,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64982A、CN1329819A和CN1347638A中所公开的。但在这些现有技术中仅仅将毛细管作为吸水管和输水管使用,且未认识到水压变化会影响毛细管中的水流量,并且忽略了毛细管长度变化对水流量的直接影响,因而对毛细管作用机理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就无法利用毛细管在特定条件下的控水原理设计出便于携带精确供水的灌溉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便携式微灌器包括一贮水器和一由外包层以及起毛细作用的内芯构成的、可使水均衡释放的控水阀管。上述外包层可以是一起阻隔作用的管材,也可以是经过处理后使起毛细作用的内芯外层被堵塞、从而阻隔了内芯水份的外渗而形成的管状保护层。与此同时、由于输水管中采用起毛细作用的内芯,则其一方面利用毛细管将水从贮水器中引入该控水阀管内;另一方面通过毛细管管壁作用在液体及液体表面的力控制其流动,在没接触土壤前使水不会流出,而埋入土壤后,控水阀管出水口与土壤接触,在土壤毛细力的作用下水稳定地从控水阀管渗出,并沿着土壤中形成的天然毛细管抵达植物根系周围,供植物生长所需。水的压力变化对渗水速度影响可以精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均匀供水。释水速度可以通过选择控水阀管长短进行调节在毛细管直径确定的前提下,控水阀管越长流速越慢,反之则越快。该控水阀管起到了将贮水器中有限的水均匀稳定缓慢地分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月到半年或更长)供给植物根系吸收。该起毛细作用的内芯可以为毛细管束,也可由能够起毛细作用的多孔介质构成。在上述第一种微灌器中,控水阀管与贮水器内腔相通,优选该控水阀管伸入到贮水器内部。当控水阀管伸入贮水器内的一端的端面是锐角斜面时,则可使贮水器中的水更流畅地进入到该控水阀管内。如果让控水阀管未伸入贮水器的外端的外包层将外端端部封闭、且在其端部或端部附近有便于将封闭端部外包层撕开的刻痕线时,则在将微灌器从注水加工地点运到使用地的运输过程中,不会有水从控水阀管渗出;而在使用前将控水阀管外端前部的外包层撕开,则埋入土壤后,起毛细作用的内芯外端就直接与土壤接触,水就从控水阀管稳定地渗入土壤。作为一种替换结构,可将贮水器和控水阀管制成两个独立的部件,该贮水器中供控水阀管插入的部位由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制成,而控水阀管的一端制成便于从该弹性部位插入的锐角斜面形状。则微灌器采用这样的结构时运输较方便,当其运到使用现场后,在使用前可以很方便地将控水阀管插入贮水器,而且它们的连接部位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不会造成泄漏。在上述替换结构中,可以将控水阀管插入部位作为向贮水器灌装水的入水口,该入水口周边有一凸圈,该凸圈围成的入水口中以密封方式塞有一由良好弹性材料制成的橡胶塞。从而不仅可在将该装有水的贮水器运到现场后插入控水阀管,也可以在现场灌装水之后用橡胶塞塞住入水口,再将带锐角斜面的控水阀管从此橡胶塞处插入贮水器。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微灌器,其包括贮水器和至少一根输水管,其输水管应具有在土壤压迫下不会因变形而阻碍水流的硬度,在该输水管出水口端内设置一由起毛细作用的内芯构成的控水阀管。最好控水阀管的外端与输水管出口端齐平或露出在输水管出口端外,从而可以与土壤直接接触。微灌器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可以将距根部较远的贮水器中的水通过一根或若干根输水管引到根系周围,再通过控水阀管缓慢而稳定地释放到根系附近的土壤里。将营养物质、药物等放入贮水袋中,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微灌器还可制成植物溶剂缓释器,用于农林业中可溶性肥料药物的长期缓慢定量的释放供给。图5是本技术便携式微灌器第二种实施方式安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便携式微灌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贮水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便携式微灌器第三种实施方式安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便携式微灌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便携式微灌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安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说明图1的具体结构中,控水阀管2可以与贮水器内壁齐平,也可以如图1所示伸入到贮水器1的内腔中。如果将图2所示控水阀管中伸入到贮水器1的内端7的端面8制成如图1所示锐角斜面,与平端面相比,其可以更方便地将贮水器1内的水引入到控水阀管2的内芯5中。控水阀管2未伸入到贮水器1中的外端9端部可以与内端7一样是敞开的,但也可以如图1所示将该外端9的外包层制成将外端9的端部封闭,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就不会有水从贮水器1经控水阀管2的内芯5从控水阀管的外端9渗出。在将贮水器1埋入土壤前,将外端9上的外端切去,则控水阀管外端9处的起毛细作用的内芯5就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微灌器,包括一贮水器(1)和一根输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由外包层(4)和起毛细作用的内芯(5)构成,成为可使水均衡释放的控水阀管(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微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毛细作用的内芯(5)为毛细管束构成。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微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毛细管作用的内芯(5)由多孔介质构成。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微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阀管(2)伸入到贮水器(1)内腔中。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微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阀管(2)伸入到贮水器(1)内部的内端(7)的端面是锐角斜面。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便携式微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阀管(2)中未伸入到贮水器(1)内部的外端(9)的外包层(4)将外端(9)端部封闭,在其端部或端部附近有便于将封闭端部的外包层撕开的刻痕线(10)。7.按照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钧
申请(专利权)人:诸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