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27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光保护膜,涉及机车装饰配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防护膜、回型胶带、回型框和偏光膜主体,偏光膜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回型框,回型框的一表面连接有第一防护膜,第一防护膜远离回型框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回型框的另一表面粘接有回型胶带,回型胶带远离回型框的表面粘接有第二防护膜,第二防护膜远离回型胶带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护膜、第二防护膜、回型胶带和回型框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偏光保护膜在连接的过程中存在损坏率高以及不便于人们定位的问题。中存在损坏率高以及不便于人们定位的问题。中存在损坏率高以及不便于人们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保护膜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装饰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偏光膜具有二向色性的透明薄膜,它允许平行与透光轴方向的光振通过,而垂直于这个方向的光则被吸收,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偏振化。其中,偏光保护膜在汽车行业有所应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偏光保护膜,在连接的过程中,人们直接对现有的偏光保护膜施加压力,使得现有的偏光保护膜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如此,造成了人们手部对现有的偏光保护膜磨损,甚至造成现有的偏光保护膜破损,进而导致现有的偏光保护膜报废;
[0004]2、现有的偏光保护膜,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便于人们对现有的偏光保护膜进行定位,进而不便于使用者将现有的偏光保护膜定位在汽车后车镜上。
[0005]因此,现有的偏光保护膜,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保护膜,通过设置第一防护膜、第二防护膜、回型胶带和回型框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偏光保护膜在连接的过程中存在损坏率高以及不便于人们定位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偏光保护膜,包括第一防护膜、回型胶带、回型框和偏光膜主体,所述偏光膜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回型框,所述回型框的一表面连接有第一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远离回型框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回型框的另一表面粘接有回型胶带,所述回型胶带远离回型框的表面粘接有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二防护膜远离回型胶带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偏光膜主体包含有外层和基层,所述基层的一侧表面粘接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基层的表面粘接有外层,具体地,第二粘接层的存在,使得外层稳定的连接在基层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的另一表面设置有内层,所述基层的另一表面粘接有第三粘接层,所述第三粘接层远离基层的表面粘接有内层,具体地,第三粘接层的存在,使得内层稳定的连接在基层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的远离第二粘接层的表面涂敷有第一抗刮涂层,所述内层远离第三粘接层的表面涂敷有第二抗刮涂层,所述第二抗刮涂层远离内层的表面覆盖有弹性层,具体地,第一抗刮涂层和第二抗刮涂层的存在,增加了偏光膜主体的抗刮伤性能,弹性层的存在,增加了偏光膜主体的弹性性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刮涂层远离外层的表面粘接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第一抗刮涂层的表面粘接有第一抗静电层,具体地,第一抗静电层的存在,增加了偏光膜主体的抗静电性能,第一粘接层的存在,使得第一抗静电层稳定的连接在第一抗刮涂层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远离第二抗刮涂层的表面粘接有第四粘接层,所述第四粘接层远离弹性层的表面粘接有第二抗静电层,具体地,第二抗静电层的存在,增加了偏光膜主体的抗静电性能,第四粘接层的存在,使得第一抗静电层稳定的连接在弹性层上。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护膜和第二防护膜结构,回型框的一表面连接有第一防护膜,第一防护膜远离回型框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回型胶带远离回型框的表面粘接有第二防护膜,第二防护膜远离回型胶带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将偏光膜主体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时,使用者使用第二防护膜对第一防护膜施加压力,使得偏光膜主体平整的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如此,防止了第二防护膜直接对偏光膜主体施加压力,而造成的偏光膜主体受损,进而增加了偏光膜主体的使用率,降低了偏光膜主体的浪费。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回型胶带和回型框结构,偏光膜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回型框,回型框的另一表面粘接有回型胶带,如此设计,使得回型胶带稳定的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进而使得回型框稳定的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进而使得偏光膜主体稳定的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且防止了偏光膜主体的边角起边。
[001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正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外观后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偏光膜主体的爆炸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第一防护膜;11、第一凸块;12、通孔;2、第二防护膜;21、第二凸块;3、回型胶带;4、回型框;5、偏光膜主体;51、第一抗静电层;52、第一粘接层;53、第一抗刮涂层;54、外层;55、第二粘接层;56、基层;57、第三粘接层;58、内层;59、第二抗静电层;510、第四粘接层;511、弹性层;512、第二抗刮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偏光保护膜,包括第一防护膜1、回型胶带3、回型框4和偏光膜主体5,偏光膜主体5的外表面连接有回型框4,回型框4的一表面连接有第一防护膜1,第一防护膜1远离回型框4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凸块11,第一凸块11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12,回型框4的另一表面粘接有回型胶带3,回型胶带3远离回型框4的表面粘接有第二防护膜2,第二防护膜2远离回型胶带3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凸块21,第二凸块21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12,具体地,使用者用手捏住第二凸块21,接着,使用者用手对第二凸块21施加远离回型框4方向的外力,使得第二防护膜2向远离回型框4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防护膜2完全离开回型胶带3为止,接着,使用者将回型胶带3对准汽车后车镜,接着,使用者用手对偏光膜主体5施加朝向汽车后车镜的外力,使得回型胶带3粘接在汽车后车镜上;
[0027]接着,使用者将第二防护膜2的一端对准第一防护膜1,接着,使用者对第二防护膜2施加朝向第一防护膜1的外力,接着,使用者用手对第二防护膜2施加外力,使得第二防护膜2在第一防护膜1的外表面上移动,直至使得偏光膜主体5平整地连接在汽车后车镜上为止;
[0028]接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保护膜,包括第一防护膜(1)、回型胶带(3)、回型框(4)和偏光膜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膜主体(5)的外表面连接有回型框(4),所述回型框(4)的一表面连接有第一防护膜(1),所述第一防护膜(1)远离回型框(4)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凸块(11),所述第一凸块(11)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12),所述回型框(4)的另一表面粘接有回型胶带(3),所述回型胶带(3)远离回型框(4)的表面粘接有第二防护膜(2),所述第二防护膜(2)远离回型胶带(3)的表面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凸块(21),所述第二凸块(21)的中部位置上从左到右的方向开设有通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膜主体(5)包含有外层(54)和基层(56),所述基层(56)的一侧表面粘接有第二粘接层(55),所述第二粘接层(55)远离基层(56)的表面粘接有外层(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春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