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750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混合装置,属于混合机械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混合器(13)、第二混合器(17)、扰流件(18)、转轴(16)和旋转动力原动件。转轴(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混合器(13)的顶面,转轴(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旋转动力原动件的输出轴;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与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相对应配合形成混合组件,于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与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31);扰流件(18)偏心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1)内;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下两侧均与外界连通。该动态混合器可以实现多组份剪切搅拌以达到均匀混合的效果,并且,其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好。应用前景好。应用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乳酸纤维因其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及可生物再生性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织物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聚乳酸熔点较低,耐热性能差,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等比例结合可以形成具有立构复合晶体结构,其熔点比单组份晶体的熔点提高约50℃。因此,制备具有全立构复合结构的聚乳酸纤维将会大大拓宽聚乳酸纤维的使用范围。
[0003]现有技术中,制备具有全立构复合结构的聚乳酸纤维只能采用熔融纺丝法。但是,全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的制备过程对两种熔体的混合效果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混合不均匀,有可能降低可加工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混合装置,其可以实现对多组分进行充分且均匀的混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动态混合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的动态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器(13)、第二混合器(17)、扰流件(18)、转轴(16)和旋转动力原动件,
[0007]所述转轴(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混合器(13)的顶面,所述转轴(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原动件的输出轴;
[0008]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相对应配合形成混合组件,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 的顶面(23)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31);
[0009]所述扰流件(18)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内;
[0010]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下两侧均与外界连通。
[0011]本技术提供的动态混合装置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2]作为优选,所述动态混合装置还包括上盖(1),
[0013]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4),所述转轴(16)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4)中;
[0014]所述上盖(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
[0015]所述第二通孔(4)的一端外界连通,所述第二通孔(4)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侧连通。
[0016]作为优选,所述动态混合装置还包括底壳(6),
[0017]所述底壳(6)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30);
[0018]所述底壳(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7);
[0019]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
[0020]所述第三通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7)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0021]作为优选,所述动态混合装置还包括底壳(6),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壳 (6)之间形成第三容置空间(19),
[0022]所述混合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9)内;
[0023]所述底壳(6)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30);
[0024]所述底壳(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7);
[0025]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
[0026]所述第三通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7)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0027]作为优选,所述上盖(1)的其中一相对应的侧面设置有向下的凸缘(7)。
[0028]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凸缘(7)的内侧间距大于所述底壳(6)在同一方向的宽度,使得当所述上盖(1)与底壳(6)相盖合后,至少一侧所述凸缘(7) 与所述底壳(6)的外侧边缘之间具有空隙(33)。
[0029]作为优选,所述动态混合装置还包括密封板(10),
[0030]所述密封板(10)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1),所述第四通孔(1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4)的数量一一对应;
[0031]所述密封板(10)设置于所述上盖(1)之间,于所述密封板(10)、所述第一混合器(13)之间设置有流道(14);
[0032]所述流道(14)内设有多个第五通孔(15);
[0033]所述第二通孔(4)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1)与所述流道(14)连通,所述流道(14)通过所述第五通孔(15)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侧连通。
[0034]作为优选,所述上盖(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2),所述密封板(10) 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起(3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32) 的形状相适配。
[0035]作为优选,所述上盖(1)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密封板(1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0036]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10)与所述底壳(6)在竖直方向的正投影的相同。
[0037]作为优选,所述流道(14)在竖直方向的正投影呈迷宫形状。
[0038]作为优选,所述流道(14)整体连通形成通路。
[003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的边缘设置有斜面(21),
[0040]所述斜面(21)的顶部边缘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相接触。
[004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的中心处设有锥形凸起(22),所述锥形凸起(22)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内。
[0042]作为优选,所述扰流件(18)包括第一组扰流件和第二组扰流件;
[0043]所述第一组扰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
[0044]所述第二组扰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
[0045]所述第一组扰流件与所述第二组扰流件彼此错位设置,使得当其中一组扰流件相对于另一组扰流件做圆周运动时,所述第一组扰流件与所述第二组扰流件彼此之间无干涉。
[0046]作为优选,
[0047]所述底壳(6)的内侧上表面边缘(25)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底面(28)的边缘相接触;
[0048]所述底壳(6)的内侧上表面中心呈现从边缘向中心逐渐降低的内锥面(26);
[0049]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形成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底面(28)和所述底壳 (6)的内侧上表面之间;
[0050]所述第三通孔(27)设置于所述内锥面(26)的中心处;
[0051]所述第二混合器(17)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20),
[005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通过所述第六通孔(20)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 连通。
[0053]作为优选,所述第六通孔(20)布设于靠近所述边缘(25)的圆周上。
[0054]作为优选,
[0055]所述转轴(16)的顶部设有第二段轴(2),所述第二段轴(2)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器(13)、第二混合器(17)、扰流件(18)、转轴(16)和旋转动力原动件,所述转轴(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混合器(13)的顶面,所述转轴(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动力原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相对应配合形成混合组件,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底面(35)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的顶面(23)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31);所述扰流件(18)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内;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下两侧均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1),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4),所述转轴(16)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4)中;所述上盖(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所述第二通孔(4)的一端外界连通,所述第二通孔(4)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壳(6),所述底壳(6)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30);所述底壳(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7);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7)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壳(6),所述上盖(1)与所述底壳(6)之间形成第三容置空间(19),所述混合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9)内;所述底壳(6)与所述第二混合器(17)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30);所述底壳(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7);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7)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其中一相对应的侧面设置有向下的凸缘(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凸缘(7)的内侧间距大于所述底壳(6)在同一方向的宽度,使得当所述上盖(1)与底壳(6)相盖合后,至少一侧所述凸缘(7)与所述底壳(6)的外侧边缘之间具有空隙(33)。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板(10),所述密封板(10)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1),所述第四通孔(1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4)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密封板(10)设置于所述上盖(1)之间,于所述密封板(10)、所述第一混合器(13)之间设置有流道(14);所述流道(14)内设有多个第五通孔(15);
所述第二通孔(4)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1)与所述流道(14)连通,所述流道(14)通过所述第五通孔(15)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31)的上侧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2),所述密封板(1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凸起(3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32)的形状相适配。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密封板(1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唐崔华帅史贤宁吴鹏飞崔宁李杰黄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