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93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焦炉煤气压缩机出口气体管道分别通过并联的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与精脱硫装置的进气口相连通;精脱硫装置的出气口分别通过并联的第三支路管道和第四支路管道与第二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冷却器的出气口与第三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分离器的出气口与脱碳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通,脱碳吸收塔的出气口与第三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冷却器的出气口与第四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四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通过并联的第五支路管道和第六支路管道的与净化焦炉煤气去干燥液化管道相连通。本装置用以完善焦炉煤气液化工艺的功能,满足人们对降低焦炉煤气液化能耗的需求。液化能耗的需求。液化能耗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焦炉煤气非甲烷化液化
,涉及余热,具体涉及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焦炉煤气是重要的焦化副产品,其原有的利用方式为直接燃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如今国家环保政策逐渐严格,焦炉煤气通常用于生产化工产品,非甲烷化的液化分离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工艺方向。在焦炉煤气非甲烷化液化工艺中,压缩机出口和精脱硫末段有大量余热未经利用,充分、经济的回收这部分热量,是装置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焦炉煤气非甲烷化液化工艺对压缩机出口和精脱硫的热量通常直接采用循环水冷却的方式,未对此部分热量进行回收。
[0003]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0004]现有技术中的制造工艺,仅仅是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其工艺过程中的压缩机出口、精脱硫末段气体温度可达100

150℃,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循环水对气体冷却后进入下游,未对该部分热量进行利用,浪费大量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工艺过程不能有效利用气体热量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焦炉煤气压缩机出口气体管道和净化焦炉煤气去干燥液化管道,焦炉煤气压缩机出口气体管道分别与第一支路管道的一端和第二支路管道的一端相连通,第一支路管道与第二支路管道并联设置,第一支路管道的另一端和第二支路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精脱硫装置的进气口相连通;
[0008]所述的第一支路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分离器,所述的第二支路管道上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分离器;
[0009]所述的精脱硫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三支路管道的一端和第四支路管道的一端相连通,第三支路管道与第四支路管道并联设置,第三支路管道的另一端和第四支路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通;
[0010]所述的第四支路管道上连通设置有溴化锂装置内的第一蒸发组件管道;
[0011]所述的第二冷却器的出气口与第三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分离器的出气口与脱碳吸收塔的进气口相连通,脱碳吸收塔的出气口与第三冷却器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冷却器的出气口与第四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通;
[0012]所述的第四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五支路管道的一端和第六支路管道的一端相连通,第五支路管道与第六支路管道并联设置,第五支路管道的另一端和第六支路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净化焦炉煤气去干燥液化管道相连通;
[0013]所述的第六支路管道上连通设置有溴化锂装置内的第二蒸发组件管道。
[0014]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5]所述的第一支路管道上第一分离器之前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分离器之后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二支路管道上第一冷却器之前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二分离器之后设置有第四阀门。
[0016]所述的第三支路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的第四支路管道上溴化锂装置之前设置有第六阀门,溴化锂装置之后设置有第七阀门。
[0017]所述的第五支路管道上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的第六支路管道上溴化锂装置之前设置有第九阀门,溴化锂装置之后设置有第十阀门。
[0018]所述的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三冷却器和溴化锂装置上均设置有循环水管路。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Ⅰ)本技术的装置将压缩机出口的气体热量加以利用,使精脱硫末段的气体温度升高,再将精脱硫末段的高温气体通入溴化锂装置,预冷要进入干燥液化工段的气体,起到降低液化能耗的作用。
[0021](Ⅱ)蒸发组件管道对排出产物进行过滤和利用,通过蒸发组件管道吸收排出产物中的热量,解决技术中焦炉煤气压缩机、精脱硫末段直接通过循环水冷却浪费热能的技术问题,能源回收再利用,实现现代工业节能化目标。
[0022](Ⅲ)本技术的装置用以完善焦炉煤气液化工艺的功能,满足人们对降低焦炉煤气液化能耗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

焦炉煤气压缩机出口气体管道,2

第一支路管道,3

第二支路管道,4

精脱硫装置,5

第一分离器,6

第一冷却器,7

第二分离器,8

第三支路管道;9

第四支路管道,10

第二冷却器,11

溴化锂装置,12

第三分离器,13

脱碳吸收塔,14

第三冷却器,15

第四分离器,16

第五支路管道,17

第六支路管道,18

净化焦炉煤气去干燥液化管道,19

第一蒸发组件管道,20

第二蒸发组件管道,21

第一阀门,22

第二阀门,23

第三阀门,24

第四阀门,25

第五阀门,26

第六阀门,27

第七阀门,28

第八阀门,29

第九阀门,30

第十阀门,31

循环水管路。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焦炉煤气的化产利用工艺和国内发展现密切相关,以体积比计,其主要成分为氢气(55%~60%)和甲烷(23%~2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5%~8%)、C2以上不饱和烃(2%~4%)、二氧化碳(1.5%~3%)、氧气(0.3%~0.8%))、氮气(3%~7%)。其中氢气、甲烷、一氧化碳、C2以上不饱和烃为可燃组分,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为不可燃组分,另外其还含有少量的焦油、
苯、萘、硫化氢、有机硫等杂质。
[0027]目前焦炉煤气的化产利用有制LNG、制甲醇、制甲醇联产LNG、合成氨联产LNG等,以制甲醇联产LNG(液化天然气)流程液化前的主要过程为例:先加压至0.45~0.8MPa进入TSA(变温吸附)脱除焦油、萘、苯等,再加压到2.2~2.8MPa进入精脱硫脱除有机硫、无机硫,然后经MDEA(N

甲基二乙醇胺)脱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煤气液化工艺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焦炉煤气压缩机出口气体管道(1)和净化焦炉煤气去干燥液化管道(18),其特征在于,焦炉煤气压缩机出口气体管道(1)分别与第一支路管道(2)的一端和第二支路管道(3)的一端相连通,第一支路管道(2)与第二支路管道(3)并联设置,第一支路管道(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路管道(3)的另一端分别与精脱硫装置(4)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支路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分离器(5),所述的第二支路管道(3)上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一冷却器(6)和第二分离器(7);所述的精脱硫装置(4)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三支路管道(8)的一端和第四支路管道(9)的一端相连通,第三支路管道(8)与第四支路管道(9)并联设置,第三支路管道(8)的另一端和第四支路管道(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冷却器(10)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第四支路管道(9)上连通设置有溴化锂装置(11)内的第一蒸发组件管道(19);所述的第二冷却器(10)的出气口与第三分离器(12)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分离器(12)的出气口与脱碳吸收塔(13)的进气口相连通,脱碳吸收塔(13)的出气口与第三冷却器(14)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冷却器(14)的出气口与第四分离器(15)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第四分离器(15)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五支路管道(16)的一端和第六支路管道(17)的一端相连通,第五支路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博李忙刚沈斌汪锋梁威王小宁程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