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074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包括:水解装置,用于将净化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水解转化,获得含硫化氢高炉煤气;所述水解装置设有入口和出口;硫化氢吸附装置,用于将所述含硫化氢高炉煤气中的硫化氢脱除,获得脱硫煤气;所述硫化氢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附塔,每个所述吸附塔均设有进气口、脱硫煤气出口、再生空气入口、再生后气体出口和硫化氢吸附剂;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水解装置的所述出口相连通;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用于对吸附剂再生后气体进行回收;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再生后气体出口均与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相连通。该系统能避免大量碱液的使用,解决了脱硫废液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污染问题。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高炉煤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煤气是在炼铁过程中副产的可燃性气体,通常用作热风炉,加热炉,锅炉的燃料,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高炉煤气中含有H2,CO2,CO,CH4等成分,另外还含有硫化物,少量氯以及灰尘等杂质。通常高炉煤气经过除尘净化之后就送往下游终端燃烧利用,燃烧的过程中煤气中的硫化物就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对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指标提出了要求,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得高于35mg/m3。目前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均无法达到。
[0003]一般采用氧化钙吸收就可以除去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比较成熟的工艺,但是二氧化硫处理的难点在于,二氧化硫排气点十分分散,想要处理就需要重复安置多套除硫设备,耗费大量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从高炉煤气源头将硫脱除成为广大研究者的重要方向。CN110452744A公开了炼铁高炉煤气环保中和治理系统及工艺,它包括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全回收系统回收、重力除尘器、干法布袋除尘器,经过重力除尘的高炉煤气进入到水解塔中,将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水解转化成硫化氢,然后进入脱硫塔喷淋PH为7

8的含碱水,脱除生成的硫化氢,经过脱硫后的煤气经煤气管网输送至各用户,该工艺已经有实际工程案例报道,经该工艺脱硫的煤气燃烧之后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35mg/m3。CN111592917A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精脱硫方法及精脱硫系统,脱硫工艺为:高炉煤气依次经重力除尘和布袋除尘后进入有机硫转化装置,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水解转化为H2S,水解后的高炉煤气通入脱硫装置,与脱硫剂和碱液形成的混合脱硫液逆流接触进行精脱硫,该方法可同时脱除煤气中的有机硫和H2S。CN111253984A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及方法,其脱硫工艺是将有机硫催化水解之后再用喷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方式吸收硫化氢。综合上述可见,目前针对高炉煤气源头脱硫的工艺聚焦在如何除去高炉煤气中较难脱除的有机硫,研究较多的是将有机硫水解成硫化氢,而硫化氢的脱除工艺均采用的是喷碱吸收工艺。由于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喷碱工艺大部分的碱其实是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只有一小部分用来吸收硫化氢,造成了大量的碱液浪费。硫化氢经过碱液吸收之后转化成硫化钠、硫氢化钠,两者在水溶液中均有水解释放硫化氢的趋势,释放出的硫化氢仍然会造成大气污染,达不到脱硫的目的。
[0004]因此,如何开发一种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以解决传统喷碱吸收脱硫工艺带来的碱液浪费及废液二次环境污染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能避免大量碱液的使用,
解决了脱硫废液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包括:
[0007]水解装置,用于将净化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水解转化成硫化氢,获得含硫化氢高炉煤气;所述水解装置设有入口和出口;
[0008]硫化氢吸附装置,用于将所述含硫化氢高炉煤气中的硫化氢脱除,获得脱硫煤气;所述硫化氢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附塔,每个所述吸附塔均设有进气口、脱硫煤气出口、再生空气入口、再生后气体出口和硫化氢吸附剂;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水解装置的所述出口相连通;
[0009]再生装置,用于对所述吸附塔内的所述硫化氢吸附剂进行再生,获得再生后气体;所述再生装置与所述硫化氢吸附装置的所述再生空气入口相连通;
[0010]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用于对所再生后气体进行回收;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再生后气体出口均与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解装置包括:
[0012]水解塔,设有入口和出口;
[0013]净化高炉煤气输送管道,与所述水解塔的所述入口相连通;
[0014]含硫化氢高炉煤气输出管道,与所述水解塔的所述出口相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含硫化氢高炉煤气输出管道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2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相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包括二氧化硫回收塔和再后气体输出管道,所述二氧化硫回收塔通过所述再后气体输出管道与所述吸附塔的所述再生后气体出口相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塔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
[0018]所述第一吸附塔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脱硫煤气出口、第一再生空气入口和第一再生后气体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水解装置的所述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再生后气体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相连通;
[0019]所述第二吸附塔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脱硫煤气出口、第二再生空气入口和第二再生后气体出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水解装置的所述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再生后气体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相连通。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塔的所述第一脱硫煤气出口处设有第一脱硫煤气输出管道,所述第一脱硫煤气输出管道设有第一脱硫煤气输出阀;所述第二吸附塔的所述第二脱硫煤气出口处设有第二脱硫煤气输出管道,所述第二脱硫煤气输出管道设有第二脱硫煤气输出阀。
[0021]进一步地,所述再生装置包括再生空气器和再生空气输入管道,所述再生空气输入管道包括第一再生空气输入管道和第二再生空气输入管道;第一再生空气输入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的所述第一再生空气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再生空气输入管道设有第一再生空气输入阀;所述第二再生空气输入管道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所述第二再生空气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再生空气输入管道设有第二再生空气输入阀。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塔的所述第一再生后气体出口处设有第一再后气体输出
管道,所述第一再后气体输出管道设有第一再后气体输出阀;所述第二吸附塔的所述第二再生后气体出口处设有第二再后气体输出管道,所述第二再后气体输出管道设有第二再后气体输出阀。
[002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解装置,用于将净化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水解转化成硫化氢,获得含硫化氢高炉煤气;所述水解装置设有入口和出口;硫化氢吸附装置,用于将所述含硫化氢高炉煤气中的硫化氢脱除,获得脱硫煤气;所述硫化氢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附塔,每个所述吸附塔均设有进气口、脱硫煤气出口、再生空气入口、再生后气体出口和硫化氢吸附剂;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水解装置的所述出口相连通;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用于对所述吸附塔再生获得的再生后气体进行回收;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再生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解装置,用于将净化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水解转化成硫化氢,获得含硫化氢高炉煤气;所述水解装置设有入口和出口;硫化氢吸附装置,用于将所述含硫化氢高炉煤气中的硫化氢脱除,获得脱硫煤气;所述硫化氢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附塔,每个所述吸附塔均设有进气口、脱硫煤气出口、再生空气入口、再生后气体出口和硫化氢吸附剂;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水解装置的所述出口相连通;再生装置,用于对所述吸附塔内的所述硫化氢吸附剂进行再生,获得再生后气体;所述再生装置与所述硫化氢吸附装置的所述再生空气入口相连通;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用于对所再生后气体进行回收;每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再生后气体出口均与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装置包括:水解塔,设有入口和出口;净化高炉煤气输送管道,与所述水解塔的所述入口相连通;含硫化氢高炉煤气输出管道,与所述水解塔的所述出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化氢高炉煤气输出管道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2个所述吸附塔的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硫回收装置包括二氧化硫回收塔和再后气体输出管道,所述二氧化硫回收塔通过所述再后气体输出管道与所述吸附塔的所述再生后气体出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高炉煤气脱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包括并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向乐王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