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包括舱体安装在舱体上的导联线接入装置和导线进出装置,所述舱体的一端设有负压发生装置,另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的排风口处设有排气过滤装置,进气口处设有进气过滤装置,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操作口,每个所述操作口处均密封连接有操作手套,且至少其中一个操作手套的手套口朝向所述舱体内部。通过所述导联线接入装置预置介入手术所需设备导线,具有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中途加入导线,通过所述导线进出装置,能够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手术。所述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既能够实现转运隔离,同时还能够实现在医患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患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患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转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非典型肺炎、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以及COVID
‑
19感染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如何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及时消除交叉性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0003]COVID
‑
19进入人体后可通过ACE2受体入侵心脏,并产生心脏损伤,发生率可高达7.2%,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新冠肺炎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4.5%和5.1%,为救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心梗发生并没有减少,受疫情和隔离设备缺乏影响,多数患者无法进行直接血运重建,采用溶栓治疗,增加死亡风险。急诊介入治疗仍然是国际权威指南推荐的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新冠肺炎患者的首选治疗。
[0004]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无需开胸,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方法,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
[0005]但是现有的隔离舱仅限于用于隔离和转运,以在移动中阻断传染病源,而并不能够实现在进行隔离转运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而疫情的常态化已成为趋势,如何能够在进行医患隔离的前提之下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既能够实现转运隔离,同时还能够实现在医患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端设有负压发生装置,另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的排风口处设有排气过滤装置,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进气过滤装置,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操作口,每个所述操作口处均密封连接有操作手套,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操作手套的套口朝向所述舱体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包括舱底、舱盖、左端舱壁和右端舱壁,所述左端舱壁和右端舱壁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舱底的左右两端,所述舱盖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端舱壁和右端舱壁之间通过气密拉链密封连接,所述舱盖的后侧与所述舱底的后侧之间铰接,所述舱盖的前侧与所述舱底的前侧可打开或者闭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舱盖的横截面为顶部削平的拱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舱盖还包括舱罩以及固定在所述舱罩上的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多个横向支撑板和多个纵向支撑杆,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板沿着所述舱罩的长度方向
间隔安装,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沿着舱罩的周向间隔安装,所述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杆相互垂直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顶部水平,两侧为对称的弧形,两侧的所述弧形同圆心。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支架以及连接螺丝,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连接螺丝固定在所述横向支撑板上,所述纵向支撑杆由所述连接支架支撑且固定,所述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杆均固定在所述舱盖的外壁上。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舱盖打开或闭合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以及驱动部件,所述连杆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舱盖后侧的底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固定安装在所述左端舱壁上的支撑肋条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舱盖打开或者关闭。
[0013]进一步地,所述舱盖的至少一侧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导联线接入装置,所述导联线接入装置上设有导联线接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舱盖的顶部设有导线进出装置,用于将导线连接进入至所述舱体内,所述导线进出装置包括柔性套筒和端盖组件,所述柔性套筒的底部与所述舱盖的顶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柔性套筒的顶部与所述端盖组件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舱盖的顶部之间可拆卸式密封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密封塞、密封圈和密封环;所述端盖的底部与所述舱盖的顶部之间可拆卸式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可拆卸式嵌设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柔性套筒的顶部通过所述密封环压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密封塞同圆心嵌入安装在所述密封圈上,所述密封塞由两个半圆台型的密封板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密封板上均开设有半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密封板上的半圆形凹槽配合形成用于供导线穿过的圆形通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套筒由塑料薄膜制成。
[0017]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能够在保证医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为重大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快速转运、检测和临床冠脉介入手术,实现医患隔离的安全救治;(2)设置了导联线接入装置,其中导线卡槽可以根据手术所需导线类型进行更换,使得可以根据不同的科室情况在手术前将所需要的导线尽可能地提前放置在隔离舱内,为手术做好提前准备。
[0018](3)为了实现手术中相关导线的插入,设置了导线进出装置,在塑料套的两端实现卡紧密封,同时导线卡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套设计,使得可以在手术中插入任意装置的导线,实现了导线的中途无污染的插入,解决了手术中途导线更换的问题。
[0019](4)隔离舱舱盖的顶部削平,能够减小造影仪器距离人体心脏的距离,因此能够更加清晰且准确地手术过程中进行造影,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0](5)两端端盖上连接有负压生成装置,通过N99防护级别的抽吸装置和压差监测装置,使得整个隔离舱内产生稳定的负压,并且端盖上连接舱盖开关装置,使得舱盖可以自动打开和支撑。
附图说明
[0021]图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的俯视图;图3为舱盖打开的状态视图;图4为导联线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线进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使用术语“第一”、
ꢀ“
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一端设有负压发生装置,另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的排风口处设有排气过滤装置,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进气过滤装置,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操作口,每个所述操作口处均密封连接有操作手套,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操作手套的套口朝向所述舱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舱底、舱盖、左端舱壁和右端舱壁,所述左端舱壁和右端舱壁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舱底的左右两端,所述舱盖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端舱壁和右端舱壁之间通过气密拉链密封连接,所述舱盖的后侧与所述舱底的后侧之间铰接,所述舱盖的前侧与所述舱底的前侧可打开或者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的横截面为顶部削平的拱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还包括舱罩以及固定在所述舱罩上的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多个横向支撑板和多个纵向支撑杆,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板沿着所述舱罩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沿着舱罩的周向间隔安装,所述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杆相互垂直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板的顶部水平,两侧为对称的弧形,两侧的所述弧形同圆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手术隔离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支架以及连接螺丝,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连接螺丝固定在所述横向支撑板上,所述纵向支撑杆由所述连接支架支撑且固定,所述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杆均固定在所述舱盖的外壁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张向军,张晓昊,薛亚军,王晓颖,周博达,王宇雄,何榕,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