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75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内设置有加强钢筋组件和多组底板桁架;所述加强钢筋组件包括多个纵向加强钢筋、多个横向加强钢筋、边缘加强钢筋,所述纵向加强钢筋、横向加强钢筋、边缘加强钢筋的交接处通过钢丝绑扎连接;所述底板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两根腹杆钢筋,所述腹杆钢筋与上弦钢筋、下弦钢筋焊接连接;所述预制底板上设置有电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强钢筋组件和多个底板桁架,增强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度;通过设置吊环,便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装和安装;通过设置钢筋网,在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钢筋的用量,从而降低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重量,也降低了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尤其涉及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应力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则不需要另外的模板支撑;叠合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所以在我国楼板使用发展中,叠合板则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现我国主要使用钢筋桁架叠合板与PK预应力叠合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内设置有加强钢筋组件和多组底板桁架;所述加强钢筋组件包括多个纵向加强钢筋、多个横向加强钢筋、边缘加强钢筋,所述纵向加强钢筋、横向加强钢筋、边缘加强钢筋的交接处通过钢丝绑扎连接;所述底板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两根腹杆钢筋,所述腹杆钢筋与上弦钢筋、下弦钢筋焊接连接;所述预制底板上设置有电盒。
[0006]优选的,所述预制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吊环,所述吊环设置在上弦钢筋与腹杆钢筋焊接处。
[0007]优选的,所述预制底板的材质为C30混凝土。
[0008]优选的,所述纵向加强钢筋的数量为11根,所述纵向加强钢筋的直径为8mm;所述横向加强钢筋的数量为19根,所述纵向加强钢筋的直径为8mm;所述边缘加强钢筋的数量为2根,所述纵向加强钢筋的直径为6mm。
[0009]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加强钢筋的间距为180mm;相邻两个所述纵向加强钢筋的间距为180mm。
[0010]优选的,所述上弦钢筋的直径为8mm,所述下弦钢筋的直径为8mm,所述腹杆钢筋的直径为6mm,两个所述腹杆钢筋的间距为180mm。
[0011]优选的,所述预制底板内设置钢筋网。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强钢筋组件和多个底板桁架,增强了本技术的强度;通过设置吊环,便于本技术的吊装和安装;通过设置钢筋网,在保证本技术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了钢筋的用量,从而降低了本技术的整体重量,也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钢筋网的俯视图;
[0019]附图标记:1、预制底板;10、加强钢筋组件;11、纵向加强钢筋;12、横向加强钢筋;14、边缘加强钢筋;16、钢筋网;2、底板桁架;21、上弦钢筋;22、下弦钢筋;23、腹杆钢筋;3、吊环;4、电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5所示,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1,预制底板1内设置有加强钢筋组件10和多组底板桁架2;加强钢筋组件10包括多个纵向加强钢筋11、多个横向加强钢筋12、边缘加强钢筋14,纵向加强钢筋11、横向加强钢筋12、边缘加强钢筋14的交接处通过钢丝绑扎连接;底板桁架2包括一根上弦钢筋21、两根下弦钢筋22、两根腹杆钢筋23,腹杆钢筋23与上弦钢筋21、下弦钢筋22焊接连接;预制底板1上设置有电盒4,当钢筋遇电盒4时,将钢筋弯折,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预制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吊环3,吊环3设置在上弦钢筋21与腹杆钢筋23焊接处。预制底板1的材质为C30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15mm;预制底板1的上表面为凹凸不小于4mm的人工粗糙面。纵向加强钢筋11的数量为11根,纵向加强钢筋11的直径为8mm;横向加强钢筋12的数量为19根,纵向加强钢筋11的直径为8mm;边缘加强钢筋14的数量为2根,纵向加强钢筋11的直径为6mm。相邻两个横向加强钢筋12的间距为180mm;相邻两个纵向加强钢筋11的间距为180mm。上弦钢筋21的直径为8mm,下弦钢筋22的直径为8mm,腹杆钢筋23的直径为6mm,两个腹杆钢筋23的间距为180mm。
[0024]通过在预制底板1内设置多根纵向加强钢筋11、多根横向加强钢筋12、多根边缘加强钢筋14,以及多个由上弦钢筋21、下弦钢筋22、腹杆钢筋23组成的底板桁架2,从而增强了本构件的强度;通过设置吊环3,便于本构件的吊装和安装;预制底板1内设置钢筋网16,通过设置钢筋网16,在保证预制底板1的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钢筋的用量,从而降低了预制底板1的整体重量,也降低了成本。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内设置有加强钢筋组件(10)和多组底板桁架(2);所述加强钢筋组件(10)包括多个纵向加强钢筋(11)、多个横向加强钢筋(12)、边缘加强钢筋(14),所述纵向加强钢筋(11)、横向加强钢筋(12)、边缘加强钢筋(14)的交接处通过钢丝绑扎连接;所述底板桁架(2)包括一根上弦钢筋(21)、两根下弦钢筋(22)、两根桁架钢筋(23),所述桁架钢筋(23)与上弦钢筋(21)、下弦钢筋(22)焊接连接;所述预制底板(1)上设置有电盒(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吊环(3),所述吊环(3)设置在上弦钢筋(21)与桁架钢筋(23)焊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的材质为C30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