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20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包括搭板,所述搭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内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搭板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滑套的左侧,所述搭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第一滑套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进行路基连接时,在其上搭建搭板,使路基内的管线放置在滑杆与搭板之间,进行路基压实,其在搭板的阻挡下,避免其路基在压实中而导致路基内的管线损坏,通过在新老路基连接处设置搭板,搭板一端置于老路基内,另一端置于新路基内,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利用搭板的刚性属性线性过渡,效果明显,避免其沉降不均。避免其沉降不均。避免其沉降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

技术介绍

[0002]修路使人们出行更方便,拉近了人的距离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物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商流成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
[0003]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基本都会有新建道路与原有老道路的衔接问题,因为老道路基本已沉降完成,而新建道路会出现工后沉降,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做法是对交接处的路基进行搭接处理,但一般道路交接处会有大量地下管线,路基搭接处理时考虑到地下管线因素,路基压实度会有不足,导致新老道路交接处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影响行车感受,严重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包括搭板,所述搭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内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搭板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滑套的左侧,所述搭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第一滑套的右侧,所述空腔内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搭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延伸至空腔内并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正反牙双向丝杆,所述正反牙双向丝杆上通过罗缎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套接有两个内螺纹块,两个所述内螺纹块的正面皆铰接有两个连杆,两对所述连杆的端部皆铰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反面皆固定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分别贯穿搭板的上下两端并延伸至搭板外侧。
[0007]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正反牙双向丝杆安装在第一轴承的内圈。
[0008]优选的,所述空腔的上下两端面皆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内皆设置有第二滑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套内。
[0009]优选的,所述搭板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第一滑套和滑杆皆位于保护壳内。
[0010]优选的,所述搭板的两侧皆设置有锥刺,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皆设置有锥形座。
[0011]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空腔的顶部
连通有注入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在进行路基连接时,在其上搭建搭板,使路基内的管线放置在滑杆与搭板之间,进行路基压实,其在搭板的阻挡下,避免其路基在压实中而导致路基内的管线损坏,通过在新老路基连接处设置搭板,搭板一端置于老路基内,另一端置于新路基内,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利用搭板的刚性属性线性过渡,效果明显,避免其沉降不均。
[0014]2:本技术中转动第一转轴使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从而使第二转轴带动正反牙双向丝杆旋转使两个内螺纹块在正反牙双向丝杆上做反向横向运动,从而使内螺纹块通过连杆挤压安装板使第二连接杆自空腔内伸出,可使第二连接杆固定在老路基内,通过搭板的左端和第一连接杆将其固定在新路基内,使两个路基固定连接,在搭板的作用下可使其共同沉降,避免其沉降不均而造成路面不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搭板、2底板、3滑杆、4空腔、5锥刺、6第一滑套、7保护壳、8第一连接杆、9内螺纹块、10连杆、11正反牙双向丝杆、12安装板、13第二连接杆、14第二滑套、15第一轴承、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第一转轴、19第二轴承、20第三轴承、21第二转轴、2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参照图1

3,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包括搭板1,搭板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滑套6,第一滑套6内滑动安装有滑杆3,搭板1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8位于第一滑套6的左侧,搭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空腔4位于第一滑套6的右侧,空腔4内固定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三轴承20,第三轴承20的内圈安装有第二转轴21,第二转轴21的左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6,搭板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19,第二轴承19内安装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的顶端延伸至空腔4内并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7与第一锥齿轮16啮合,第二转轴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正反牙双向丝杆11,正反牙双向丝杆11上通过罗缎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套接有两个内螺纹块9,两个内螺纹块9的正面皆铰接有两个连杆10,两对连杆10的端部皆铰接有安装板12,两个安装板12的相反面皆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3,两个第二连接杆13的端部分别贯穿搭板1的上下两端并延伸至搭板1外侧。在进行路基连接时,在其上搭建搭板1,使路基内的管线放置在滑杆3与搭板1之间,进行路基压实,其在搭板1的阻挡下,避免其路基在压实中而导致路基内的管线损坏,通过在新老路基连接处设置搭板1,搭板1一端置于老路基内,另一端置于新路基内,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利用搭板1的刚性属性线性过渡,效果明显,避免其沉降不均,转动第一转轴18使第二锥齿轮17带动第一锥齿轮16旋转,从而使第二转轴21带动正反牙双向丝杆11旋转使两个内螺纹块9在正反牙双向丝杆11上做反向横向运动,从而使内螺纹块9通过连杆10挤压安装板12使第二连接杆13自空腔4内伸出,可使第二连接杆13固定在老路基内,通过搭板1的左端和第一连接杆8将其固定在新路基内,使两个路基固定连接,在搭板1的作用下可使其共同沉降。
[0022]实施例2
[0023]参照图1

3,在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空腔4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5,正反牙双向丝杆11安装在第一轴承15的内圈,空腔4的上下两端面皆开设有开口,两个开口内皆设置有第二滑套14,两个第二连接杆13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套14内,搭板1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壳7,第一滑套6和滑杆3皆位于保护壳7内,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老道路交接处的搭板,包括搭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板(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滑套(6),所述第一滑套(6)内滑动安装有滑杆(3),所述搭板(1)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连接杆(8)位于第一滑套(6)的左侧,所述搭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位于第一滑套(6)的右侧,所述空腔(4)内固定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三轴承(20),所述第三轴承(20)的内圈安装有第二转轴(21),所述第二转轴(21)的左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6),所述搭板(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轴承(19),所述第二轴承(19)内安装有第一转轴(18),所述第一转轴(18)的顶端延伸至空腔(4)内并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7)与第一锥齿轮(16)啮合,所述第二转轴(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正反牙双向丝杆(11),所述正反牙双向丝杆(11)上通过罗缎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套接有两个内螺纹块(9),两个所述内螺纹块(9)的正面皆铰接有两个连杆(10),两对所述连杆(10)的端部皆铰接有安装板(1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忠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